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 海南欲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基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4日 09:20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吴刚报道: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海南团代表在联系实际谋划海南发展的同时,更思考着海南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平台上有所作为。代表们一致认为,海南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基地。 由于海南在我国地理上的独特性,要发展产业技术,特别是农林水产技术的参照系只能到条件类似的东南亚等热带国家去找。东盟国家与海南在气候、资源、产业的类似性,使 东盟长期以来与世界各发达国家关系密切,在科技研究开发及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亦得到大量的国际资助,取得了不少可供海南借鉴的成果。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海南就可充分利用它们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在研究开发方面少走弯路。 海南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最大的热带地区,海南省管辖的热带海域占我国海域的三分之二。因此,海南所拥有的热带生物资源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战略资源。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亦维系着中国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东盟国家多为热带发展中国家,热带生物资源研究开发是中国与东盟在科技合作中最好的切入点之一。在开展与东盟的科技合作方面,海南具有中国其它省市无法比拟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应该在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海南团代表认为,尽管海南与东盟的科技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具备了相当的基础,但是仍然存在着组织程度低、规模小、研究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海南科技实力相对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仍有很大差距,资金力量也较薄弱,海南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此,必须注意整合资源,构筑海南-东盟科技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内引外联”型的国际科技合作。 为此,代表们建议国家将海南与东盟的科技合作纳入国家对东盟合作框架中,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海南与内地科研力量联手,共同开展与东盟科技合作,实现多赢局面,为中国-东盟的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