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政策与产业 > 正文

综述:天津IT何时走出北京的阴影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3日 11:26 计算机世界网
科技时代_综述:天津IT何时走出北京的阴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天津IT市场深层分析

  《计算机世界》记者 候晓轩

  周五下午刚刚下班,北京某软件公司技术总监许骥没有像往常一样加班,而是背上笔记本电脑,开着新买的宝来车,上了京津高速公路。许骥是天津人,一直在天津从事软件工
作。上世纪末为了追赶网络的热潮,许骥来到北京工作,网络泡沫破灭以后,许骥却并没有退回天津,而是留在北京继续从事IT技术工作。从那时起,许骥以及许骥的家人过上了另一种与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许骥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周一到周五拼命工作,把所有时间都给了他所钟爱的软件事业,而一到了周末则赶回天津与家人团聚,彻底地放松自己。

  其实,许骥只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像许骥这样游走与天津与北京之间的IT人很多。每每到了周五下午和周一的早晨,京津高速公路的车流量都会骤然增多。同样,周五晚上七点从北京发往天津的城际列车也常常是人满为患,乘客们大多是年轻人,他们身背

笔记本电脑,而脸上则写满了疲惫。

  这群京津城际列车上的上班族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以致于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专属的名字——“火车族”。

  为什么他们宁愿选择疲惫地奔波在两个城市之间?天津怎么了?天津的IT怎么了?留在他们身后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产业环境?地处北京附近,对于天津而言,是福还是祸?

  人才从天津向北京的流动是天津距离北京太近而带来的劣势。“许骥们”的流失对于天津IT业而言,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通畅的高速公路、每隔一小时发车的城际列车都使得天津往返北京变得更为快捷,这种快捷更为这种人才流失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什么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薪水吗?许骥坦承,这其中当然有钱的因素,北京的IT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远远高于天津。薪水方面,一名普通的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在天津的工资是2500元~3000元/月,同样是这名工程师到了北京,每个月工资至少是5000元;并且,北京公司所能提供的各种保险也要比天津公司基数高、种类全。

  但是待遇只是一方面,他们追求的又不单纯是高出几倍的薪水,还有北京的环境,浓郁的技术氛围,甚至北京的人文环境都是吸引“许骥们”的理由,而天津低廉的物价以及比北京低得多的

房价却又是他们不舍得完全放弃天津的原因。

  除了人才的流失以外,IT项目的流失也是令天津IT业深感切肤之痛的事情。天津的系统集成公司以及软件公司规模都很小,因此系统集成和软件市场受北京辐射非常明显。

  每到天津有稍微大一些的项目招标时,北京的各大系统集成公司和软件公司都会闻风而上,给本地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这一点上,不仅是天津受北京渗透,整个环渤海地区情形大抵都是如此。

  美国电子协会去年早些时候曾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报告认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之所以取得高科技的领先地位,有4个与教育体系无关的原因不容忽视,即鼓励冒险和允许失败的硅谷精神;创新得到足够的奖励;风险资本机制使高科技新公司得以脱颖而出;政府基本不干预,使企业家可以放开手脚。我们不妨试着从这几个角度对天津的IT市场做一番解读。

  人:思维方式带来的遗憾

  经济学家认为,研究人的思维方式,不论对于科学技术发展,还是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一道水,流在天津,是海河;流到了北京,便成为了永定河。正如橘生淮南为桔,橘生淮北为枳一样,同一道水却孕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北京人的社会意识极强,而天津人则恰恰相反。曾和一个天津年轻人聊天,发现其实很多天津人心里也十分清楚这一点。这位年轻人对自己家乡人的评价是:“天津人保守,不愿意改变现状,非常安贫乐道,对社会环境缺乏应有的关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了一方文化,而文化的差异则直接影响了本地企业的发展模式。换言之,思维方式是行为方式的内在规定性,思维方式的局限导致了行为方式的局限。记者认识一个天津的软件公司。公司于六七年前创办,当时的机缘在于承揽了一个项目:一家

医院要上一套财务系统。公司成立之初,创始人招了两个员工帮忙。6年过去了,这家公司仍然只有这家医院一个大客户,仍然只有两个员工。1996~2002年是IT业最热闹的6年,然而这家公司却始终波澜不惊,一份身处事外的坦然。6年时间里,这家软件公司慢慢演变成了这家医院的IT部门,而医院所付的费用足够养活这个小软件公司,于是创始人也就没有考虑过开拓别的客户。

  他的同学在北京则同样用了6年时间把自己的软件公司做成了一家拥有上亿元资产、在全国10个城市设有办事处的集团公司,并且在积极筹划上市。而这位天津软件公司的老板对此的看法是:“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干嘛!”这家软件公司虽说只是个例,但是公司创始人所反映出来的思维状态却绝非个例。一群具有这种普遍性格的人构成的自然是个缺乏创新精神的社会。有人说,天津是个缺乏活力的城市。这是一个会令很多天津人反感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资金:缺乏

  资金匮乏是制约天津IT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

  天津市开发区发展IT产业的思路是将天津发展成为北方的电子工业制造基地,而天津招商引资的重点自然也是这一类企业。目前,天津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摩托罗拉、三星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通信产业群。但是在电子工业制造方面,东莞、苏州等都远远走在了天津的前面。

  资本在权衡投资区域的过程中,当地的产业环境、是否可以嵌入产业链等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厂商而言,工厂嵌入当地的产业链意味着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这一点上,苏州比天津具有更多的优势。2001年台湾省对大陆的投资超过50%投在了江苏,约46%的资金投向电子电器制造业;即使是在天津做了很大投入的摩托罗拉,依然在苏州设立了工厂便是一个明证。另外,包括摩托罗拉在内,外资企业在天津投资的电子通信企业多数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而在苏州,已经有不少企业在那里设立了研发基地。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电子信息业制造基地,天津吸引外资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或者说进一步影响了整个环渤海地区吸引外资的效果。因此,这其实是一场整个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招商引资能力的较量。

  天津的政策环境很好。2002年,5个国家级开发区被评定为综合投资环境最好,依次是天津、大连、广州、昆山和宁波开发区。评价指标是从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及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等6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耐人寻味的是,被列为综合投资环境最好的天津近年来的招商引资成果却不尽理想。

  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由此出现了外商在华投资的高潮。在这种情况下,天津2002年招商引资获得了很大的增长,2002年1~10月,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26.2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28.1%。然而这毕竟只是纵向比较的结果,横向比较,我们且不把天津和上海相比,在利用外资方面,天津甚至不敌苏州,2002年1~9月,苏州合同外资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出口额是128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45.4%。仔细对比两组数字,苏州的哪一项不高过天津?

  在天津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中,除了电子通信产业以外,还有生物制药、食品等共四大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应该采取集中策略,还是分散策略?在某个区域内重点发展某个产业,形成产业地域聚群,伴随着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近年来甚嚣尘上,越来越引起关注和肯定。开始是通过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引发企业分殖以及同业的聚集,然后吸引上游配套产业在该地设厂,聚群的结果促使专业化生产形成产业地域优势。通过这种模式成功的案例很多,远有台湾省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近有苏州工业园。产业分散的结果是难以形成地区的显著特色,对招商引资不利。

  构成产业环境的个体毕竟大多数还是中小企业。对于天津的中小企业发展而言,资金的短缺也是一个瓶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对象都相对集中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3.6%的企业认为现在资金运转比两三年前还要紧张。天津是个工业城市,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国有企业,无论从偿贷能力、还是政府支持角度而言,银行资金的发放都会转向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缺口加大。

  天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比较狭窄。企业发展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和民间信贷,其中银行贷款约占到70%,而使用财政资金、农村合作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很少。

  政策:重点发展IT业

  从政策角度来讲,天津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发展IT产业,产业园区在政策方面扮演何种角色?企业最直接打交道的是产业园区,因此说,IT产业环境营造的关键在于园区管委会的说法毫不夸张。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庞金华主任认为,关键是要进一步尽快地营造有利于IT企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形成一个很有规模的产业聚集地。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新型的政府机关,在如何更好地发挥为企业服务的作用方面高新区有三个基本指导思想。第一,企业的发展是高新区的生命线,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高新区的发展。高新区人为企业服务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利益的连接,是利益共同体。第二,环境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包括硬环境、软环境和高新区文化。高新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具有生命力的企业到高新区来落户,而且环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提升的一个平台。第三,依法治区是一个基本保障。企业到某地区发展,最关心的是企业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尤其是港商、台商、外商对依法治区更是注重。

  据介绍,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中,现有企业4800多家,而其中IT企业就有近1500家,占园区总企业数的28%以上,创造产值占30.5%,总收入占31.8%,出口创汇占53.2%。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的规划中,IT业将占据主导位置。到2005年,即“十五”末园区的总产值将达到918亿元,而IT业的产值将达到640亿元,占69.7%。

  目前在华苑产业区内,已经形成了以和平海湾电源集团有限公司、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蓝天三洋电源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天大天财股份有限公司、大宇宙信息创造有限公司、非凡波特国际开发公司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企业:给天津一些机会!

  政策很好,除了人、资金等城市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外,天津IT业仍然发展不起来,其中未尝没有企业的原因。天津的很多优势没有引起企业应有的重视,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点城市,无论从资源角度,还是从成本角度考虑,天津其实都是个很不错的投资选择。天津的软件人员费用支出比北京低一半,房屋的费用则比中关村低1/3。两地距离如此之近,对于企业而言,将研发基地建在天津还是北京区别并没有那么大,与其付高薪将人才从天津招到北京,不如将企业挪到天津,社会成本也会降低,软件人才不至于将精力无谓地浪费在路途中。

  对企业而言,在天津建立大本营,在北京设立销售窗口是非常经济、实惠的选择。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庞金华主任认为,通过北京作为IT业的窗口来吸引大量的北京IT企业在天津落户。同时从大局来看,作为京津经济大区域来说,借助北京的实力,来发展天津的IT业,来营造创业氛围是很重要也很必需的。

  天津曾经拥有非常光荣的过去,查阅史书,可知“天津”这个名字最初出现于永乐初年,为明成祖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因了天子的眷顾,天津诞生后便逐渐成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拱卫京师的畿辅重镇。这种境况一直维持到20世纪30年代,其后由于上海的崛起而使天津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解放后,“飞鸽车、海鸥表、北京电视机”成为天津的新三宗宝,使每个天津人引以为豪。凡有过必留痕迹,天津这段辉煌的历史除了作为一种见证留在老辈人的故事里,也使天津拥有了非常宝贵的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好、工业基础好,况且环渤海地区能源丰富,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有很多的便利条件可资利用;政府也给予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些都是天津发展信息产业的优势。

  但是,天津也有天津的问题,例如天津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人的思维观念不够开放进取,资金的短缺都是天津IT企业发展的障碍。如果能推进天津IT企业的发展,使其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天津的IT产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分销市场:渐有起色

  在PC分销市场上,天津则正在逐步走出北京的阴影。2000年以前,北京的分销商对天津市场的辐射相当严重:一来由于交通便利;二来由于在天津人的理念上,都习惯去北京买这类商品,北京分销商给出的价格也确实要比天津分销商的报价低很多。那时候,天津的分销商对于这种现象也只有无可奈何、扼腕叹息的份。2000年以后,这种情形慢慢改变了。导致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原厂商开始重视区域市场,因此在做法上开始扶持本地渠道,天津分销商拿到的价格与北京分销商相差无几。同时,二级渠道也发觉从本地进货比从北京进货好处更多:首先是降低风险,天津经销商从北京进货,货运公司如果把货丢失,索赔只能得到原价值的1/3;另外,北京分销商在对天津公司不熟悉的情况下,一定会要求对方先付款,这样一来,经销商的资金压力、库存压力都大大增加了。因此,在天津拿货价格逐渐与北京持平后,天津的经销商也愿意与本地分销商合作。

  天津的配件市场非常差,价格混乱不说,货也不全。曾经有消费者感叹:“价格贵点我倒是可以忍受,关键是想买一些很平常的东西转遍了市场都买不到。”天津没有专门做配件的分销商,1997年以前做兼容机的经销商都转做自有品牌了。小小的一个天津市场,竟然有十几种地方品牌存在。1999年,天津市出台了一个临时装机许可证,很多地方品牌于是应运而生。虽然是同一个攒机商,贴了个牌子,即便价格贵一些,也会得到消费者认可。一些主打消费类市场的地方品牌都比做兼容机时投入产出比高。走进天津鞍山西道新开张的赛博广场,放眼望去都是地方品牌的专卖店。据金北京专卖店介绍,金北京主要做行业,销量平稳时每个月可以达到二三百台。主要做消费类市场的利盟(此利盟非彼利盟——编者按)、恩波尔等品牌销量要更多,利盟每个月能达到一千多台,旺季时可以接近两千台,恩波尔的销量可能还要更多。

  但是一些小品牌问题很多,为了降低成本,用很差的配件,产品品质根本难以保证。2002年,为了规范市场,国家开始规划整顿,大一些的地方品牌自己办了许可证,一些小的品牌则会采取挂靠(委托别人生产)的方式继续换汤不换药地经营下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