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气温首次降到了零度。那种手脚冰冷的感觉,让人意识到冬天来了。不管心理上是否愿意,季节是无法选择的。实际上,一直处于紧缩状态的全球经济,早已让人感到了丝丝寒意。这种从市场环境中获得的寒冷意识,还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冬天的思维,并关注起如何过冬的话题。
在自然界中,动物过冬从来就不是一道难题。前不久,从一篇描写棕熊过冬的文章中
发现,这个外表蠢笨的大家伙,过冬之法极为简单。
长年生活在高寒地区的棕熊,在深秋时会长出一身御寒的绒毛,并尽量吞下各种杂食,长出厚厚的皮下脂肪。棕熊明白,等到大雪纷飞的冬季来临时,在茫茫雪原已无处觅食。此时它便会找一个避风又有厚厚积雪的地方,甚至自己动手在积雪中挖个深洞,然后钻在里面紧缩身躯不吃不动进入冬眠。直到来年春天到来后,才会出来寻找食物。
棕熊过冬的策略其实很朴素。它首先要观察季节的变化,当冬季来临时,不心存幻想四处觅食;如果那样,可能是入不敷出。既然无所进食,睡眠是消耗体能最少的生存方式。当然,即便是睡大觉,也得找个安全的不受暴风雪侵袭的处所方能睡得踏实。
借鉴棕熊过冬之道,企业对付经济萧条期的最好方法是增加手中的现金、减少支出,并降低自身扩张的欲望。虽然企业不能冬眠,但要确保资金不会作无谓的消耗。保留足够的资金绝不妄动,那怕它闲置一年半载也无妨。有时候“不投资就是很好的投资”。
过去,有些专家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时,总认为那些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企业过于保守,资金利用率不高。那是因为通货膨胀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印象——资本在手中不流动就不会升值,而通货膨胀还会降低货币资本的购买力。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严重的通货紧缩。
美国《商业周刊》最近的调查发现,服装、家具、长途电话、汽车、家电、机票价格都在下跌,有些的下跌速度甚至达到了两位数。消费和企业用商品的价格上涨速度是50年来最慢的,而且人们对通货紧缩的担心日益增长。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企业一般性资产价格的下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不断下降,在某些恶劣的情况中,高比例负债的企业会突然之间变得资不抵债;另一方面,大多数商品价格的下跌,使企业手中货币资本的购买力不断上升。
微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微软公司不仅没有负债,而且还拥有500亿美元的现金。在IT业的低潮期,这个软件巨人变得更加不可战胜。比尔·盖茨进入任何一个新兴领域都会令人不寒而栗。因为在新兴行业的资金消耗战中,微软显然已经胜券在握。(张艳)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