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政策与产业 > 中国DVD遭遇专利风波专题 > 正文

2002年:DVD的“多事之秋”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09日 08:07 北京晨报

  2002年注定了是DVD的多事之秋。四月份开始,TCL将包括逐行扫描DVD在内的DVD全线降价,降幅竟高达50%,一时间在家电业引发轩然大波,引起媒体与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更有业内人士将这次降价行为与“出口欧盟受阻”事件、“蓝色光盘”事件联系起来,戏称为是今年DVD厂家的第三次“劫难”。

  2002年DVD分水岭

  回想刚刚过去的2001年,许多当时销售得不错的碟机生产厂家在做年终总结规划时,都十分看好今年DVD的销量,一方面是DVD产品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开始接受DVD,另一方面,DVD的销售渠道在去年一年中已经开始顺畅,两方面都导致几乎所有的碟机生产厂家一致看好今年的销售。根据中怡康和赛迪两家咨询公司预测,今年DVD保守的国内市场容量也可达800万至1000万台。每一个碟机生产厂家都想在今年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制定今年的销售计划时都将任务量提得很高。据一位TCL内部高层私下透露,TCL今年DVD的任务是100万台,而某个著名碟机厂家甚至将今年的销售定在300万台,较上年翻两番……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会是DVD厂家的分水岭,众多DVD厂家越发感受到“生存还是消亡”的压力。起码有三个方面在给他们施压,一是加入WTO后DVD必然受到外来品牌冲击,二是当前亟须解决的DVD技术专利费问题,三是DVD技术的整合与更新。

  长久看来加入WTO将会是最大的压力。当前众多DVD国产生产厂家来看,与国外DVD竞争的最大优势来自于价格,不仅DVD如此,几乎所有家电产品都面临着同样的境况。加入WTO后,虽然国外品牌为保利润不会大幅降价,但降价是个必然的趋势,早在去年,先锋、松下已经开始将部分DVD产品价格做了一些下调。虽然都知道国外厂家在中国的策略大都是利润第一,将中国作为一块淘金热土,但谁也无法百分之百地肯定在加入WTO后,国外品牌会不会牺牲部分利润来换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第二个压力就是DVD技术专利费的缴纳问题未得到解决。春节过后,我国出口到欧盟成员国的DVD出现被当地海关扣押的现象。扣押原因是飞利浦等欧洲制造商对我国没有获得知识产权认证的DVD出口企业的产品通过当地海关进行扣押。DVD核心企业联盟6C向中国DVD生产企业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与国内企业直接谈判,并且务必在2002年3月31日之前与6C达成协议。而国内企业的态度非常一致:不会与6C直接谈判,仍全权委托中国电子音像工业协会进行统一谈判。因为“有关专利费用问题应找上游芯片供应商来谈,没道理找下游生产企业直接谈判。”

  DVD新技术、新标准的不断推出与整合也会带给国内碟机厂家不小的压力。2月19日,日本索尼、日立、松下、夏普、先锋、法国汤姆森、荷兰飞利浦和韩国LG、三星九大公司又宣布已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光盘及有关数据格式标准,此种被称为“蓝色光盘”的新标准可以替代目前的数码光碟DVD格式。在国产DVD风头出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DVD生产基地的大背景下,九大公司推出这样的一个新标准,其用意不难理解。对此,除了TCL声称已启动DVD关键技术研发之外,国内众多厂家却仍然将眼光停留购买专利使用上。

  DVD厂家的后发优势

  引人注目的是,2002年开始,TCL动作频频。先传出要与SONY或飞利浦合作,让出20%股份,再传TCL将要收购康佳,接着正式宣布了“南太电子有限公司、GP电池公司、奇胜工业公司”三方新股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4月份TCL又引爆炸弹——在相传DVD即将涨价的情况下,TCL突然将高端产品“逐行扫描DVD”全线降至千元以内,降幅高达50%,虽然家电产品近年来一直在降价,但如此之大的降幅及规模,恐怕少有。

  “这一次将DVD的高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一方面是为了提升TCL的市场占有率,将杂牌DVD从这个行业中清洗出去,另一方面也是实现TCL的承诺:普及‘逐行扫描DVD,让消费者一步到位’。”TV销售中心总经理范利军如是说。

  范利军认为:“降价关键还是要靠实力,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已经着手于集团内部的DVD整合工作,把DVD项目定位为TCL的重点项目,将TV、AV、显示器三个事业部合成一个多媒体电子事业本部,DVD项目由此与彩电实现资源共享,与彩电共用技术研发平台、采购平台、制造平台、物流平台、售后服务平台、信息平台,这样一来,DVD在各个环节上都获得了空前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与TCL刚刚介入DVD行业,一开始便从高端产品切入,所以没有因为技术更新而带来的产品库存压力,这也许就是‘后发优势’。”

  据了解,TCL真正介入DVD是在去年5月,同年7月份就率先以“千元以下DVD”打响了DVD大战,以价格切入市场,引发DVD第一次个体大跳水,同年9月份又推出国内第一款“超薄”DVD,随后众多品牌纷纷推出各自的“超薄”DVD……到2001年底,TCL凭着价格和技术两个王牌打入了DVD行业的前六名。

  关于降价的思考

  降价一直是家电企业的法宝之一。TCL4月份的DVD降价所引发的抢购热潮,据最保守估计也给它带来了每月10万台的销量。相比国产DVD大好的当前形势,松下、SONY、LG等国外品牌DVD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一位业内人士幽默地说,“羊”把“狼”打得抬不起头了。仅仅用产品价格偏高来解释“羊”吃“狼”并不令人信服,除了价格因素外,铺货率不高、销售渠道单一、未完全建设起来的售后服务网络等一系列“本土化”问题导致了“狼”暂时落后于“羊”。

  但加入WTO意味着新的游戏规则的到来,专利费风波已给中国DVD敲响了警钟。在DVD行业,中国当前的DVD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已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制造成本较低。索尼、东芝、松下、飞利浦、三星等国际著名品牌已经将生产基地搬到了中国,其他如LG、SONY等也都看中了中国未来的消费能力与制造水平,纷纷开始在中国进行生产合作,以降低DVD生产成本,进而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例如LG与TCL在DVD项目上就进行了OEM合作。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DVD的生产大本营。

  在当前国内DVD市场表面繁荣的幕后,存在着重重危机。从技术方面来讲,当前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SONY、松下这样的国际电子巨头中;在资金上,国内众多DVD厂家原先就是从VCD生产厂家转型而来,缺乏雄厚的长期资金支持;从品牌影响力上讲,SONY、松下、LG都是国际品牌,而国内DVD品牌形象中,最具综合实力的仅有TCL;在产品研发力量上,与大品牌相比,许多国产DVD还非常弱小,不是着力于新技术的研发,而是靠炒“概念”这种功利行为来掩饰自己技术研发上的落后……

  从DVD出口方面看,中国加入WTO必将对DVD的出口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众多国内DVD企业切忌盲目涉足,一拥而上。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当前的一些DVD出口大户都取得了广泛的国际认证,但如何规避国外市场风险与适应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适时调整出口策略和产品结构,找到有实力并且可靠的海外市场代理商,依然是他们必须补修的主要课题。(吴彬)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发表评论】【IT业界论坛】【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销售旺季提前出手 逐行DVD将“跳水”(2002/04/17 11:11)
DVD专利权之争没完 3C与美国公司较劲(2002/04/16 09:43)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DVD寻“芯”脏起搏器(2002/04/10 12:43)
主流DVD厂家没有降价半年内降价空间极小(2002/04/09 13:34)
6C得陇望蜀 中国企业坦然面对“将军”(2002/04/09 10:27)
相互制衡 中国DVD绝处逢生(2002/04/09 08:54)
携手研发新一代DVD 两岸企业欲制衡国外巨头(2002/04/08 13:42)
标准之争:中美合推MPEG-4挑战蓝色光盘(2002/04/08 11:15)
中国DVD遭遇专利风波专题


新 闻 查 询

想免费学习高级商务英语课程吗?想拥有VIP邮箱吗?快来订阅成功宝典、WTO英语、白领健康手机短信吧!




新浪商城推荐
  情趣礼品专题
  • 情爱1+1
  • 百利安性感小夜衣
  •   第一时间,新品特价
  • 夏日照相机大展卖
  • 进军世界杯珍藏版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 《黑色通缉令》
  • 《创业大赢家》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3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