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台湾八英寸晶圆厂开放赴大陆投资案终于有了最后决议,但是,这人被形容为“小规模”、“低度开放”、在2005年以前开放三座八英寸晶圆厂赴大陆的政策,其实不少重量级半导体界人士不很满意。
近来硅谷也随着不少重量级别人士到台湾访问,台湾八英寸厂赴大陆的话题也就更热了。其中一位来访者就是台湾“总统府”科技政策顾问张俊彦。三月底,正为台湾推“硅导 计划”而到硅谷招人的新竹交通大学校长张俊彦是台湾半导体发展的重要人物,他一直希望台湾政府能够加快八英寸晶圆赴大陆投资的步伐。日前,他访问硅谷时,正巧台湾当局公布对八英寸晶圆厂开放大陆的相关条款。当时,张俊彦正与硅谷交大校友聚餐,并会见中文媒体,被问及对该项政令的意见时,他不愿多谈,仅是强调,“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
张俊彦强调,他近日在台湾媒体多表示批评,认为台湾当局在处理八英寸晶圆厂赴大陆投资政策时不够专业。他认为,台湾若不让八英寸厂出去,是对自己没信心,同时,晶圆厂的客户都逐渐到大陆去设厂,台湾的几家重要晶圆厂当然要就就近服务客户,没有理由放弃这么好的基础。张俊彦也认为,中国大陆的内需市场潜力不能忽视,以台湾半导体的一流水准,若晶圆代工厂不去大陆,这块市场就会被抢走。
张俊彦是台湾“硅导计划”的总主持人,他也一再强调两岸优势必须结合,并有心结合台湾、硅谷与大陆人才一同来推动该计划。但是眼看着八英寸厂赴大陆一事闹得满城风雨,张俊彦是否担心吸引大陆人才与技术一事也会受到政策上的阻挠?张俊彦认为,硅导计划“从硅谷开始合作,大陆方面则是水到渠成。”他也强调,“就算受到政策上的影响,但是观念要能沟通。”
过去一年,张俊彦不仅在硅谷跑得勤,也走访上海交大两次。除台湾的新竹交大之外,大陆还有四个交大校区,许多校友也再运作成立交大总校,推举五校的总校长。他不断强调,返台以后,会积极争取大陆人才到台湾就业的机会,并希望一年之内让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到台湾就业,“把人才掐住的话,就是把台湾的经济给掐死了。”
由于张俊彦手中握有台湾最新一波科技计划的资源,新竹交大与其它大陆交大的往来,此时也成为话题。张俊彦坦言,新竹交大有些教授以个人名义与大陆交大有些研究上的合作,但是,与校方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总顾问虞华年日前也从纽约到硅谷来参加工研院电通所的海外顾问会议,他是从IBM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退休下来的。虞华年同时是大陆的中芯半导体顾问,在半导体业界的辈份相当高。中芯在大陆创办时,他也帮了不少忙,虞华年同时出席去年中芯半导体在大陆开幕仪式。他表示,祖国大陆在扶植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决心令人印像深刻。虽然虞华年身为中芯顾问,但是他积极鼓励台湾政府开放八英寸晶圆厂赴大陆,而不要担心台湾面临更大的竞争,他认为,中国大陆的市场非常大,单是一家中芯也不够。许多受访者认为,若台湾不去大陆,日本、韩国便抢得先机,对台湾来说其实未必是一件好事。
曾在早期台湾发展高科技时担任“行政院”科技顾问的汉鼎亚太董事长徐大麟是赞成台湾八英寸厂大陆投资者之一。汉鼎亚太近年在大陆布局很深,投资包括王文洋的宏仁集团、星巴克咖啡以及中芯半导体等。虽然汉鼎亚太是中芯半导体的重要投资人,但是徐大麟以其20年的亚洲创投经验认为,台湾八英寸厂开放赴大陆有助于群聚效应,为市场创造更多的机会,对中芯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总部设在硅谷的汉鼎亚太在80年代成立,经历过硅谷的起起伏伏,徐大麟就以硅谷为例指出,有不少人担心台湾会失去优势的问题,这也让他回想起许多年前,硅谷也遭遇到许多大公司迁厂至东南亚的问题,许多人担心硅谷将就此瓦解。他在当时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就说,硅谷应该往上提升,让科技升级,把劳力密集的产业外移,把人才集中在研发科技上,而事实证明,硅谷在人才与技术不断创新与提升,并未因此而丧失优势,反而成为全球执牛耳的科技重镇。
来自台湾的徐大麟曾追随李国鼎引进第一笔美式创投资金到台湾,也曾是台积电、宏棋等早期的投资者。现正值大陆半导体热潮,徐大麟说,到大陆设厂是趋势,台湾应在20多年的基础上让科技升级,比如通讯、软件、晶圆技术钻研等,“不要愁台湾失去了什么,而是如何更上一层楼,如何结合大陆台湾两方的优势创造双赢才是。”(特约记者李乔琚报导)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