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小时》记者/马洪涛) DVD的谈判,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恐怕还是DVD的价格会不会上涨。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缴纳专利费主要是针对出口欧洲、日本市场的产品,不会涉及到国内的市场,所以,国内DVD的价格不会上涨。然而尽管如此,作为我国加入世贸后第一场因专利费而引起的纠纷,它对我国的DVD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鸣了一次警钟,那这一事件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来看本栏目特约评论员张汉林的观点。
记者:中国DVD的这笔专利费真的是非交不可吗?
张汉林:根据世贸组织资产协定的规定,我们是必须要交专利使用费的。
记者:如果不交这笔专利费的话,可能会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会是什么?
张汉林: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根据资产协定关于边境保护的规定可以把这些所谓的被认为侵权产品扣留,如果认为侵权产品数量巨大足以对整个欧盟成员国内的产业构成威胁的话,极端的措施可以将相关的当事人行政拘留,甚至提起刑事方面的诉讼。而另一方面令人担忧的是,如果相关国把中国的DVD产品都视为一种侵权产品,那么在这些国家、地区的海关都亮起了黄牌,会对我们今后的出口造成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记者:但是现在很多中国的DVD企业都表现得很乐观,那么它们的乐观有理由吗?
张汉林:实际上这是我们第一次和欧盟及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就专利产品跨境交付进行交涉,应该说也是我们商业谈判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我觉得如果说双方能够达成比较好的妥协,也未必见得不可以达到双赢。
记者:对中国的DVD企业来说,哪一种方案哪一种结果是最为理想的呢?
张汉林:我想应该达成一种进入双方市场的共同谅解。一定形式一定数额不一定特别大的专利使用费,我们要注意到专利使用费的征收应该说是发展贸易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它的成本没法计算,所以它利润的高低、数额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彼此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所以不是说50亿就一定是最佳,或者20亿就不可以。
记者:如果这个问题最终按照比较理想的方式得到解决,是不是就可以说中国的DVD还可以像以前那样在世界上非常地畅销?
张汉林:如果我们不能够掌握核心技术或者说共同开发核心技术,可能使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如果通过这样一个实践本身促成国内和国际上比较大的DVD制造技术的研制商、开发商共同合作,我觉得这个意义可能更重大。
正象张汉林教授所说:这个协议的达成完全取决于双方的谈判技巧。但是中国的DVD企业应该着眼于更远的将来,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他们就不可能彻底地摆脱受制于别人的命运。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