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婕报道 “中关村的‘临产期’再有两年就可结束。”昨天下午,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非常自信地对记者说。交通不畅、地价偏高、到处是工地,这是关心中关村的人们经常提起的问题,对此中关村丝毫没有回避,而是开诚布公地说出了政府的考虑与规划。
在硬环境上中关村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心地带和产业基地的建设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场供给不足导致写字楼价格高,道路设施长期未投入建设,所以很多路段不畅。 近几年来,中关村启动了不少工程:白颐路延长,成府路拉直扩宽,中关村西区、中关村生命园等10多个专业化产业基地相继拆迁、开工……按市场机制运作和使用银行贷款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总额已达到100亿元。
截至今年11月底,中关村已完成道路改扩建12条,共计70公里,绿化面积新增约200万平方米。中关村西区完成地下工程量65%,中关村软件园近3万平方米的孵化器主体结构完工,西二旗创业者家园的一期拆迁和外围市政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清河、永丰等多个污水处理厂相继开工。中关村生命园、清华科技园等不同类型的园区也都招商顺利。
明年年底还将完成圆明园东路、西路等7条道路的改扩建,基本形成通畅的道路交通网络。两年后,全新的中关村应该是道路通畅、环境优美、通信发达,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不再为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写字楼犯愁。业内人士认为,中关村现在的建设是在建成区进行,不是在一块空地上全新建设,所以短期内会给区内的企业和居民带来不便,但要让中关村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这种短期的代价是完全值得的。
即使是在艰苦的“临产期”,中关村前进的步伐也没有放慢。2000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技术收入占全国53个高新区总值的近50%。今年1—11月,中关村新增企业271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1.9亿元,同比增长34.4%,上缴税费总额76.8亿元,同比增长45.5%。2001年预计新增就业约7万人,就业总数达到36万人。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