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颖
视点:宽带是金钱的事业,没有实力强大的电信运营商支撑,宽带难成规模。今年,宽带建设主力军——中国电信放缓建设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宽带年”的实现。
观点:循序渐进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窄带向宽带过渡,不等于不要窄带,而是要在窄带的基础上发展。
热点:目前人们过多地炒作宽带,真正在宽带服务与应用方面真抓实干的却很少,而将这些服务与应用提供给用户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难点:宽带运营商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宽带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仍在探索盈利途径。
焦点:宽带运营商必须切切实实地做一些事,对用户负责,才能使宽带健康地发展,不能再“圈地不种地”。
今年年初,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全国上下洋溢着宽带建设热潮。中国电信、网通、广电、长城宽带、蓝波万维等纷纷加入“战斗”,“宽带”二字频频见诸报端,宽带广告铺天盖地,宽带市场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然而,时至今日,这股建设热浪已经降温,就连媒体的炒作也唤不起建设商们的热情。今年被人称为“中国的宽带年”,但宽带市场为何会遭遇“年头热、年尾冷”的尴尬呢?
中国电信放缓建设步伐
要发展宽带,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大的电信运营商则是宽带初期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
众所周知,宽带是一个投入巨大的市场,不仅是骨干网惟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网通这样拥有雄厚实力的电信运营商才支撑得起,就连接入网建设也需投入巨资。并且宽带接入网回报周期长,至少需要4—5年时间才能有所回报,这也要求建设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此外,电信网络有其规模效应,没有规模效应很难生存和发展。在电信业务发展初期,除了市场需求和技术拉动外,还需要强大的供给来推动、开发。如果只是依靠市场需求,任凭业务量自然增长,那么业务的发展速度就很慢,规模效应更是无从谈起。如中国的固定电话业务,若没有中国电信的启动,这个市场不会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移动互联业务,若没有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广,也不可能有今日的火爆局面。由此可见,宽带投入大、回报期长以及规模效应等特点,都使得宽带建设离不开电信运营商强有力的支撑。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已经达到1.72亿户。覆盖广泛、数量众多的用户资源及固定电话双绞线为中国电信发展宽带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中国电信成为当前宽带建设的主力军。今年年初,中国电信雄心勃勃地将宽带建设定为“总经理工程”,并计划发展240万用户。然而,该计划实施才一两个月,就被拆分的传闻困扰,中国电信因而放缓建设步伐。
自今年4月以来,中国电信一直被“拆分”的消息所困扰,传言一个接一个。先是传出要把中国电信“横切”为南、北公司或几个地区性营运公司,接着又有了将中国电信“竖切”为长话、市话、数据三块,把数据划给网通的消息。在电信改革方案传闻满天飞的半年时间里,中国电信受拆分及电信业再次重组等消息的影响,不仅赴海外上市融资的计划搁浅,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电信业的基本建设。据统计,中国电信今年总投入仅为603.37亿元,只是年计划的1200亿元投入的一半。特别是数据通信网络受电信拆分传闻的影响更甚。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宽带建设之所以呈现出“年头热、年尾冷”的态势,人们预期的“中国宽带年”宽带应用大普及的局面之所以未能出现,与中国电信受拆分影响而调整其宽带发展战略有着直接的关系。受分拆影响,中国的宽带应用可能至少拖后半年。
近年来,中国电信常常被定为众矢之的,被扣上垄断的帽子。这令中国电信在发展业务时感到无所适从,举步维艰。如今年4月,北京金晖家园中止与北京蓝波万维公司的社区宽带网建设协议,改与电信签约一事闹得沸沸扬扬。金晖家园社区网络建设原是由一家叫蓝波万维公司来投资、建设的。按协议,蓝波通过租用电信的带宽为用户提供宽带上网接入服务,同时拥有对这些设施的专有使用权。但是,蓝波公司无法提供电话业务,金晖家园开发商新美公司只好去找基础电信运营商——北京电信来装。这本是一起很普通的市场事件,但是却被人冠以“挟市话以令开发商、夺他人之食”之名。常言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电信陷入“两难”之境,发展大了,说你搞垄断;不发展,却又不行。这一尴尬局面也影响了中国电信宽带业务的发展。
一个建设项目,投或不投,投多或投少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国电信放缓宽带建设步伐对企业本身来说可能影响并不大,但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经济发展却影响深远。可以说,正是分拆传闻使中国电信在宽带业务发展上缩手缩脚,从而影响了“中国宽带年”的实现。时至今日,中国已进入WTO,然而我国电信改革重组方案仍未出台。因此,为了来年宽带能得以大发展,电信改革重组方案应及早出台,并要考虑到整个电信业的发展。
宽带与窄带割裂发展
宽带发展受阻除了受拆分中国电信影响之外,还与其自身发展有关。目前宽带建设存在宽带与窄带割裂发展的误区。有不少人认为宽带是全新的网络,它并不是在窄带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必须重新建网,因而各个网络运营商、接入商各自为政,自行发展,致使当前国内投入建设的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种类繁多,难以相互衔接。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ADSL、光纤接入、以太网接入、无线接入等各种形式并存,不光将来市场整合困难,更重要的是,用户的利益根本无法保证。
任何事物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前行的,宽带的发展自然不能脱离窄带网络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邬贺铨曾说过:“窄带向宽带过渡,不等于不要窄带,不是完全取代窄带,仍然要在窄带的基础上发展。”
目前有不少人质疑ADSL是否是真宽带,并指责是一种技术欺诈。其实ADSL已经达到了宽带标准,即便ADSL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只是一种过渡技术,也不能否认它在窄带向宽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是宽带普及的关键。ADSL是一种成熟的接入手段,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高速的下行数据传送信息、中速上行数据传送通道和电话通道,基本可满足用户边打电话边上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有1.72亿固定电话用户,全部都是通过铜线接入网络的,而ADSL的局端设备和用户之间正是通过普通电话铜质双绞线连接的,因此实践ADSL方案无需对原有线路进行改造,就可将宽带网迅速普及到各个角落,包括胡同、平房、旧楼、新楼在内。并且,从经济角度来看,ADSL无疑是基于国内现有网络的一种最现实的解决方案。因为实施ADSL方案无需对网络进行重建,可降低成本。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电话网络上,每条ADSL线路的开通成本基本上是ADSL设备费加上少量运营费用。
当然,并非其他方式就不行,比如新小区可成片开发,使用以太网接入就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关键是,各种技术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并能统一开发,这样才可健康地发展宽带网络。
宽带内容冷冷清清
与快速成熟的宽带技术相比,可供宽带承载的内容十分贫乏。从目前情况看,在各地开通的宽带网中,除了互联网接入、VOD视频点播、远程教育、智能社区服务等,其它增值服务少得可怜。
传媒大王默多克在评论宽带发展时曾说过:“内容是宽带的核心。”现在谁都知道网络基础设施再好,没有人使用或使用者的数量不足,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宽带的意义最终还在于让更多的消费者使用它,从而产生更大的数据流量,进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不是宽带运营商使用何种接入技术,而是他们所付出的费用能否得到满意的服务。据统计,目前大部分用户认为每月掏100元使用宽带不值,因为与窄带相比,宽带网只是上网速度较快而已,相配套的内容与服务没跟上。内容和服务的贫乏制约了宽带接入率的上升,而用户发展速度慢又影响了宽带行业的整体建设进程。因此,突破宽带内容瓶颈是促进明年宽带大发展的条件之一。
投入高产出低
宽带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宽带接入网不像电话线,用户有需求才接入,而是一铺设就要覆盖一大片用户群,投入十分巨大。按照业内的普遍测算:宽带接入的成本一般为每户1500元,一个小区至少1000户,总成本就是150万元。假设每户的入网费定价为500元,采用每月150元的包月制,除去交给主干网的费用,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折旧费,即使不扣除人员费用开支,一个用户平均每个月的利润大约只有50元。通常情况下,第一期的开通率最多只有30%,三年内可能达到50%,即500户。因此,150万的总投资需7年才能收回。另外,宽带接入商直接面对的是“二传手”,他们并不是最终的消费者,由此产生了小区内的网铺好却少有人用的现象。据统计,北京宽带网接入的小区真正投入使用的平均下来还不到30%,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社区的宽带用户接入率平均也不超过5%,能达到10%的是极少数。此外,当今的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今天的宽带也许就是明天的窄带。
其次,宽带市场盈利必须符合电信行业的普遍规律——规模制胜。宽带建设不是散兵游勇,不是小打小闹,而必须形成规模。从接入网的角度来看,经营宽带若要回报,一定要有规模。因为如果网络规模小于一定数量的话,是永远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的。有人曾做过一个测算:当用户数量,实际上网数量少于30000户的时候,宽带运营商很难达到盈亏平衡;如果这一片区域的用户上网率特别高,能达到60%以上,也要有10000户左右的用户才可以达到盈亏平衡。而且,宽带市场只有在形成相当的规模之后,才能产生电信业务的“雪崩效应”。但是,需求是逐步发展的,像滚雪球般地由小变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形成规模。由此不难看出,实力弱的企业很难在如此巨大的“消耗”中生存,惟有具有强大实力的电信运营商或其它企业才支撑得起宽带的建设与发展。
缺乏盈利模式
谁都知道宽带“钱”景光明,但是,利在哪里?怎样才能盈利?宽带运营商至今仍未找到明确的答案。从宽带价值来看,内容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是宽带利润的两个核心。目前宽带收费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相差甚远,同时宽带上没有更多的内容可供选择,宽带接入率不高,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都难以获益。因而宽带运营正陷入僵局:接入商既要圈地又怕增值服务、内容吸引不了用户而导致网络运营不了;内容提供商也因为建设投入巨大、市场条件不成熟、缺乏短期内明确收入,不愿开发宽带内容。对此,北京长城宽带运营经理马洪全曾表示:“现在的宽带产业链实际处于‘锁死’状态。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把大家僵持在这里,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钱先牺牲出去,变成‘沉没成本’,从运营商到服务商到终端用户都在等这个宽带马路的繁荣,因为产业链条中缺少了整合服务的环节,所谓的盈利模式实际上根本无从实现。”
目前,宽带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都在努力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一旦“锁死”的产业链被打开,宽带盈利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
“圈地运动”几近疯狂
宽带运营商“圈地不种地”也影响了宽带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年初,为争夺市场,宽带市场上演了“圈地大战”。这种“跑马圈地”已经对宽带行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是网络运营商、接入商各自为阵,重复建设,造成大量资金、设备的无效占用;二是造成现在国内投入建设的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种类繁多,难以相互衔接;三是在“圈地”过程中,不少宽带网运营商为了抢占市场,与小区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签署了排他性的建设合同,而且往往要求签上10年、20年,迫使用户不能选择其他宽带网运营商的服务,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为此,今年6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我国目前宽带建设中的热难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并先在13个城市展开试点工作,试点城市之外的已建或在建宽带用户驻地网的单位(经营性计算机互联网络国际联网的互联单位除外)一律停止建设和运营。这才使几近疯狂的“圈地大战”平息下来。宽带运营商只有切切实实地做一些事,对用户负责,才能使宽带健康地发展。
在信息社会,只有掌握了带宽才意味着掌握了资源。“数字革命”的作者尼葛罗庞帝指出:“21世纪国力竞争的惟一标准就是带宽。”宽带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事实也已证明,无论是从国民生产总值、就业机会,还是从国家的生产力和效率等角度来看,宽带都将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宽带发展本可与世界同步,但由于拆分中国电信及宽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中国的宽带发展滞后。如今,中国已加入WTO,电信重组改革方案也即将尘埃落定,宽带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应奋起直追,切莫再错过大好时机。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