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玮
引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WTO仿佛就是电脑上的一个严密的“格式化程序”,而我们的“盗版系统”则是一张带毒的软盘。现在,这个盘终于要按照WTO的方式重新建构了。当整个规 则被重写后,我们过去那种在“盗版机制”下不自觉地建立起来的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在内的一切程序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
这显然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一个难题
为什么会有盗版?
如果只简单而粗暴地把责任归结到盗版者的无耻和可恨,甚至道德沦丧和目无法纪上,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问题。事情总是两面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它有市场,因为它有需求。一种东西之所以能够风行肯定有它的理由。
首先,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大部分城镇单位和家庭都购买了电脑、VCD机,但是,相应的“软件服务”却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于是,“盗版”乘虚而入。
第二,尽管人们富了,但是相对于昂贵的正版软件和光盘,依然囊中羞涩,而“盗版”却是价格低廉。
第三,与“盗版”灵巧而快捷方便的销售、服务体系相比,正版显然有点迟钝。
毫不掩饰地说,这么多年来,盗版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盗版市场”和“盗版经济”,甚至盗版生活。从单位到家庭,再到个人,大部分人都不同程度地受着“盗版”的影响,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是在过着一种“盗版式”的生活。它俨然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一个悲凉
盗版带来了什么危害?
它无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损失。
这种损失究竟有多大,目前尚不能估计,但我可以做一个比喻——— 原来我们在马路的两边私自建造了很多小房子,现在,这条马路要重新规划,这些小房子面临的命运只有一个:拆!但是,这一前一后造成的巨大浪费该记在谁的头上?盗版者?购买盗版者?还是改革进程中必然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我们也可以用现实的数字来说明———
据有关报道,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盗版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盗版抢占了正版的大部分市场,每年盗版软件给正版软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400亿元以上。盗版成为阻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大隐患。
另据《信报》报道,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印度的软件基础条件基本相同,可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印度一年的软件出口额竟超过中国20余倍,并被称为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而中国的软件产业仍在低迷中徘徊……
一位业内人士说,很多人认为打击盗版最受益的是国外软件厂商,其实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观点。国外软件厂商凭借资本和在其他地区市场上的优势,对软件盗版持一定的放任态度。因为盗版在中国市场盛行并不能给他们带来致命的伤害,反倒会毁了中国自己的民族软件产业。微软们可以挺到中国加入WTO后,尽情享受中国政府打击盗版的成果;而大多数本土企业却很可能挺不到那一天。比尔.盖茨就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让他们(中国人)盗版去吧”。
如果从生活的角度来说,“盗版”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准严重下降。想象着我们面对着因使用盗版软件动不动就死机的电脑而产生的苦恼,想象着一家老小围坐在具有“超强纠错”功能的播放机前,从刺刺啦啦和布满马赛克的画面上获得的一点点可怜的欢乐的场景,我们的内心该是多么苦涩和悲凉?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超强纠错”的新世纪生活吗?
而责任又在谁呢?
一个反问
正版商:该不该向盗版学点什么?
现在,WTO来了。
WTO有关知识产权的协议明确规定,全体成员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为某个人、某个组织所拥有,别人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侵占。这就意味着,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任何买卖、使用盗版软件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偷窃行为,将按世贸组织的规则受到严厉的处罚。
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地要和过去我们早已习惯的生活永久地告别了。这该是欢笑还是泪水?而无论什么表情都是沉重的,甚至是沉痛的。
在沉重的同时,我却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明白。作为正版,有着光明正大的巨大的生产规模及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为什么就拼不过一个小小的偷偷摸摸的盗版呢?要说不能,为何强大的超市就能把我们从街头小商小贩的摊前拉去进行“仓储式购物”,并能改变我们原有的“小摊点生活方式”。那么,正版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盗版生活方式”呢?
从价格的低廉和营销的快捷上来说,正版商,是不是该向盗版商学点什么?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