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德宁的棋子与英特尔的防守反击

2013年05月03日 15:43   创事记 微博 作者:彦飞  
科兹安尼克是欧德宁最后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而英特尔的命运或许早在7年前已被欧德宁锁定。科兹安尼克是欧德宁最后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而英特尔的命运或许早在7年前已被欧德宁锁定。

  彦飞

  在足球领域,防守反击并不一定是弱队的打法,在科技领域亦是如此。科兹安尼克是欧德宁最后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而英特尔的命运或许早在7年前已被欧德宁锁定。

  如果把英特尔比作一支足球队,那么最合适的类比,或许是刚刚在欧冠半决赛中7比0横扫巴萨的拜仁慕尼黑了。防守反击,已成为英特尔在“后PC时代”的主要打法。

  这家芯片巨头刚刚任命了新的CEO,内部人士、三十年“老兵”布莱恩·科兹安尼克雀屏中选。这意味着,英特尔将沿着上一任掌门保罗·欧德宁设定的轨道继续前进,外界期望的激进变革不会在未来几年内发生。

  欧德宁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作为英特尔第五任舵手,他的成就难以与罗伯特·罗伊斯、戈登·摩尔等“创派祖师”相提并论,但在近8年的任期里,他让英特尔形成了独特气质,即在稳固PC芯片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审慎探索移动、云计算、客厅及其他市场的机遇。

  在过去一年里,欧德宁经过一系列人事变动,以及多款新产品的推出,将“防守反击”的战略思路发挥至极致。而他自己的隐退,以及科兹安尼克的登基,则为英特尔的全新布局置换了一枚最重要的棋子。

  棋子

  2012年是欧德宁实际掌控英特尔的最后一年。是年1月,英特尔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宣布对管理层进行重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变化,当属新设立了COO(首席运营官)职位,而担当重任的正是科兹安尼克。

  COO通常是通向CEO的跳板,如今的苹果CEO蒂姆·库克正是凭借在这一职位上的多年管理经验,得以继承乔布斯的衣钵。从那时起,许多分析人士才将一贯韬光养晦的科兹安尼克列入欧德宁接班人的候选名单。不过,在英特尔内部,科兹安尼克无论是资历还是人望,都无法与苹果的库克相提并论。那么,他靠什么击败了众多对手,最终成功上位?

  客观上,科兹安尼克的内部竞争对手都不太给力:主管架构业务的浦大卫(Dadi Perlmutter)德高望重,但他更擅长内部协调,不太适合CEO的对外工作;主管软件业务的詹睿妮(Renee James)缺乏硬件经验,有些“偏科”;主管中国区业务的马宏升(Sean Maloney)曾被寄予厚望,但健康状况不佳;首席财务官斯泰西·史密斯(Stacy Smith)等人更是不足为虑。

  相比之下,科兹安尼克1982年加入英特尔,曾在晶圆厂担任一线工程师,负责130纳米制程工艺的部署和推广,还管理过封装测试业务。升任COO后,他又接管了一部分IT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与上述潜在人选相比,科兹安尼克用30年的时间从一线技术人员升至公司二号人物,显得更“接地气”,更容易获得英特尔董事会的青睐。

  但是,科兹安尼克固然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公司认可,欧德宁的“保驾护航”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11月宣布将提前退休后,欧德宁并未不问世事,而是下好了最重要的一枚棋子。今年1月,他向媒体透露,希望从公司内部挑选继任者,且已向董事会做出推荐。欧德宁的这一公开表态,实际上堵死了英特尔“空降”CEO的可能,也证明摩托罗拉移动CEO桑杰·贾、Nvidia CEO黄仁勋等人不过是外界毫无根据的揣摩罢了。

  这枚棋子就是科兹安尼克。欧德宁看中的不仅是他的个人能力,更是COO的职位特点。首席运营官的作用是:听取、归纳、梳理CEO的思路和构想,挑选出靠谱的,摒弃不靠谱的,并制定出具体方案,交给中层去执行,并确保不走样、不变形。

  一种略显“阴谋论”的说法是:科兹安尼克或许不懂英特尔,但他必定很懂欧德宁。或许,正是这一优势让欧德宁下定了交班决心。

  遗命

  科兹安尼克,也许称得上“欧德宁二世”。不过,这次略显暧昧的权力交替并不一定指向“裙带关系”、“太上皇”等种种暗黑描述,它反映了欧德宁对于公司未来的路线思考,更是英特尔“防守反击”战略的集中体现。

  2012年,英特尔在产品领域有两大关键举措:推广第二代超极本;与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合作,推广搭载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截至目前,这两项业务的数据并不出色,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第三方数据显示,超极本去年的出货量为1300万台,仅占全球PC总出货量的3%,占笔记本电脑的6.4%;英特尔手机芯片的表现更加糟糕,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及1%。

  不过,难看的数据并不能成为欧德宁的“罪证”。相反,英特尔董事会给予了足够的试错空间,再加上传统的PC和服务器芯片业务的丰厚积累,让欧德宁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小步快跑,厚积薄发。

  欧德宁是处理器芯片“Tick-Tock”进化模式(一年更新制程,一年更新架构)的倡导者,这也让他形成了一丝不苟、循序渐进的发展逻辑。他的规划是:在PC端,经过两代产品的进化,超极本今年有望在Windows 8和新一代Haswell平台的加持下实现突破;在移动端,今年英特尔会将Atom系列芯片的制程从32纳米提升到22纳米,并可能采用3D三栅极晶体管技术,拉近与高通的差距,具备与ARM阵营争夺市场份额的实力。2014年或2015年,随着14纳米制程的采用及架构的更新,英特尔将具备与高通比肩的实力。

  但它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PC市场整体萎缩,ARM阵营如日中天,让英特尔承受着来自股东和评论家的巨大压力。欧德宁显然不愿意“人走茶凉”;于是,他选择了一手提拔的科兹安尼克,继续沿着自己铺设的轨道前进,以完成遗命。

  欧德宁的意见固然重要,但英特尔作为PC芯片行业龙头的深厚实力,则是“欧德宁二世”顺利上位的根本保障。

  防守反击

  去年11月,当欧德宁宣布提前退休时,外界纷纷评论称他是由于在移动领域动作缓慢“黯然下台”。不过,英特尔官方给予了欧德宁很高的评价,称他“成功带领公司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行业变迁的挑战”。尽管有刻意夸赞的因素,但可以推断,如果董事会并不认可欧德宁的工作,就不会接纳他的建议,把他的嫡系科兹安尼克推上“掌门”之位。

  从财务数据来看,英特尔在欧德宁主政的几年间,运营现金流达到1070亿美元,累计派息235亿美元,季度派息从0.08美元增值0.225美元,涨幅达181%。这让投资者和华尔街感到安心。更关键的是,这一成绩是在PC产业停滞不前,甚至加速下滑的大趋势下取得的。

  在欧德宁时代,英特尔的中流砥柱依然是PC和服务器业务。上一财季,英特尔PC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63%,服务器业务占21%,两者共计84%,带来了36亿美元的运营利润;另一方面,包括手机芯片在内的其他业务仅占总营收的3%,可谓微不足道。可见,欧德宁的战略思想是立足防守,保住传统芯片业务的优势地位;移动芯片则属于探路阶段,无论成败,都不会影响大局。

  “防守反击”,仍将是英特尔在科兹安尼克时代的主流策略。在防守方面,欧德宁的英特尔已做得足够好:市场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本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第一季度英特尔占据全球PC芯片出货量的85.2%,创下11年来的新高。现在的问题是,科兹安尼克如何率领笨重庞大的英特尔,发起轻灵飘逸的反戈一击。

  PC市场大局已定,英特尔的反击只能发生在移动芯片市场。面对高端市场的高通和低端市场的联发科,英特尔缺乏渠道和积累,很难通过市场手段获胜。它的最大优势,依然是强劲的现金流,以及数十年积累的芯片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准。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英特尔才会选择工程师出身的科兹安尼克,希望复制PC领域的成功模式,再度用技术取得领先。

  在足球领域,防守反击并不一定是弱队的打法,在科技领域亦是如此。科兹安尼克是欧德宁最后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而英特尔的命运或许早在7年前已被欧德宁锁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