仨 仁/文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记者根本不愿意相信,今年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和创业热情竟如此冷淡。在参加一个前不久举办的投资咨询公司组织的创业训练营活动时,现场冷冷清清,接待人员告诉记者,早晨时,会场来了近90人,下午少了一些。
创业者在哪里?
记者当场询问了几名与会者,第一位是一个来自天津的某大学学生团体组织成员,正忙着结交朋友;第二位来自诺基亚公司,他声称,因为同学在组织活动的公司工作,叫他过来,所以他才来看看的。
看了活动安排表,无外乎请业界知名人士剖析当前行业形势、分析投资重点、以过来人身份教大家如何创业等。下午的会上,世纪飞虎CEO李祥生向听众演示了网上证券交易的利好分析。虽然记者不愿苟同他的观点,但从他严谨的发言中,感觉现场确实有教学气氛。只是当记者统计人数时才发现,会场内所有人员总共45名。抽了个空,记者问身边一位听众,这位来自某大学的MBA在读学生说,他也是因为有同学在这家公司工作而被拉来的。
看来,不是会议组织者未精心准备,只是因为全球IT业大缩水,尤其以北美为要,影响着国内IT创业者的心情。记者通过网络采访一位正在硅谷工作的华人时,对方说,现在的北美,失业的高级系统工程师到处都是!
而会场上的听众除了媒体人士外,真正想从前辈那里取经的创业者几乎没有。看着不知道在给谁讲课的、辛苦的演讲者,记者有种说不出的情绪。
为什么会成这种局面?在其他场合,记者在采访一位正准备开办公司的创业者时,他说:“创业需要经验,但这经验绝不是听讲座得来的,要实打实地干上几年,才有体会。”而他目前已经在IT公司里干了五年多,有了大量从业经验。
可以想象这个创业训练营想收取听众学费的打算是失败了。目前国内IT业越来越受国际IT业不景气的影响,IT创业者的信心也大打折扣。同样,渐渐冷静下来的创业者们也给了后人一个提示:创业绝不仅仅有疯狂的头脑就可以成功。在IT业发展渐渐走上正轨的今天,探路者已未必很容易找得到绿洲。
投资人在哪里?
曾经有中关村投资的资深人士说过,中关村有个怪现象,一方面是大量企业需要融资找不着路子,另一方面是大量资本想进入中关村,也同样找不着路。这中间,除了双方缺乏沟通外,就是因为中介机构太少。
记者在采访组织创业训练营的公司员工时,该员工对记者说:“国内现在有大量流动资金,在老板手里没地方投。这些老板们非常看好IT业,但又不了解IT,不知道如何同IT创业者沟通。我们就是建立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但显然,创业训练营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据一位工作人员说,去年同期,该公司也组织过一模一样的活动,地点选在远离城区的郊县,但效果却好得让人吃惊,几千元的报名费,照样有二百多人趋之若鹜,惟恐落在人后。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一年的时间里,IT业已经萎缩到了什么程度。而业界却传来不同的声音,目前软件产业成为IT业的领头羊,为资本市场看好。现在,最热门的IT投资领域就是软件业。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一方面有人说利好,另一方面又是如此冷淡?资本和知本,真的就如此不协调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重头戏在两天后的企业路演,到时候将有硅谷企业来参加路演。什么是路演?就是做秀,让投资人看。满意了,这婚就成了。
两天后,记者一大早就赶到会场。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据统计,大约有十几家投资公司有人来到现场。记者翻开路演企业介绍,首家亮相的硅谷公司融资说明书,行文有些怪,不太容易看得懂。据路演者说,他中文不好。经过介绍,记者基本清楚了他要表达的内容。而在翻看企业融资预期时,发现最少的企业融资目标都是2000万元人民币。多者,则更以近亿美元为目标。
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关村有多少真正掌握了技术核心的小企业正在为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流动资金而发愁。如此重量级的融资究竟可能取得什么效果?投资人真的会投钱吗?
同时,记者还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样的企业与投资公司交流会,在短期内多对多的空投,效果比起直接面对面单向交流,哪一个更合理一些?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记者统计的会场总人数从60名减少到了50名。当记者向工作人员索要与会人员名录时,工作人员称名单要经过同意才能透露给记者。记者在参会一小时以后,失望地离去。
咨询公司在做什么?
当天,一位IT公司人士打来电话,记者谈起对刚参加回来的“亚洲2001年夏季全球投资说明会”的失望,该人士说:“我们也收到了这个公司的函,如果参加路演,价格是2500美金,如果不路演而只是到会场展示,价格是2500人民币。”这人还说,他们对此事并无兴趣,因此,委婉地拒绝了该公司。
记者手中的路演手册上,有北京企业两家,石家庄企业一家,硅谷企业一家,台湾企业两家。工作人员给记者的新闻背景中,大篇幅地提到海外企业看好中国资本。而记者从不少中关村企业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却是海外投资市场远远比国内活跃和规范得多。如果海外企业到国内寻找投资,对他们来说就像“到农村找比基尼泳装”一样。针对组织得比较失败的投资说明会,相应的解释根本不能自圆其说。记者在想,这些海外企业此次表演到底是为了什么?
该咨询公司工作人员提到,去年同期的同性质活动中,他们为两家企业做成了总共近4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0年8月,美国纳斯达克已经开始崩盘,因此,记者对此数字持怀疑态度。但欲询问详情时,工作人员很含糊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记者没有听明白,工作人员立刻转移了话题。
以中间人方式出现的投资咨询公司在运作上显得不正规,这是情理之中的事。除了公司策略失误外,也不乏大形势对投资会的影响。但一些有趣的现象却让记者失笑:一个小小的投资说明会,在一个偏僻的宾馆寂寞地召开,口称的招牌却绝不算小:亚州2001夏季全球投资说明会。突然想起北京街头至今还遗留着的,当年“大厦”风盛行时,到处都是两层楼的“某某大厦”。
越来越正规的IT创业过程必将使这样的公关咨询公司面临生死抉择。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