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金融创新

2017年10月08日 08:55 经济观察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聂凡淇

  今年7月1日,证监会推出了适当性管理,希望通过给投资者分级的方式,将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清理出去,这意味着中国股市“去散户化”的运动由此大张旗鼓的展开。

  “去散户化”的分级制度推出后,券商首当其冲,中型券商的投入成本增加了千万以上,但目前大部分券商能做的仅仅是APP、PC端的前中后端的软件层面的改造,这些改造之后,同样无法满足投资者填表、登记、审核、风险测评、分级归档等一些列的合规要求,人力资源成本无形中又增加了不少,工作效率反而还降低了。

  2016年,作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元年,在金融科技领域也掀起了一场有关大数据、机器学习、计算机自然语音、人脸识别、算法、模型等等新技术应用浪潮。但是AI科技应用在金融领域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服务中产阶层

  中国老百姓财富增长越来越快,2016年已经达到126万亿,仅次于美国,但是真正得到金融服务的老百姓却不多。在财富增长的过程中,金融服务的门槛不断提高,大多数的长尾用户得不到任何的金融服务。

  金融AI却可以降低门槛,即使是长尾用户也不会被抛弃。如美国高盛,2016年之前的服务门槛是在一千万美金以上,现在低于一百万美金的用户也能接收,以前是从来不接收的,因为人力资源上无法应付,现在不同了,全部用机器人来完成。中国中产阶级规模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国金融AI在这一领域的前景非常巨大,对于长尾用户来说,这是利好消息,因为他们也有了适合他们的投资渠道。

  AI金融的研发投入很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美的投入差异,今年摩根大通投资了90亿美金,汇丰银行在人脸识别、区块链技术的投入在24亿美金,国内华泰证券去年投入是3亿人民币,今年12亿。国内更多的券商和机构还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

  帮助投资者分级

  在适当性管理出台后,一方面,各大券商为了合规改造疲于应付,同时造假、填报假信息的现象也开始滋生,投资者的风险没有得到彻底控制。另一方面,投资者的状况是动态的,去年还是第五个级别的投资者,到了今年或明年情况可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样一来,券商每年都要给这些投资者做评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两边都不讨好。

  美国的情况是不是好很多呢?并没有。美国金融机构每年花在反洗钱上是200亿美金。如果汇丰银行反洗钱方面不投入的话,可能一下要罚几十亿美金。美国在这方面工作也是大量的靠人工完成的,和中国当前的情况类似。

  这些矛盾通过金融AI是可以解决的,大大提高了效率。

  我们的AI团队目前在同一些券商机构合作,券商的投资者数据经过我们的设计好的模型和算法,很快就能将这些投资者进行分级,投资者是什么样的等级,拥有怎样的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怎样的投资风格等信息很快就可以呈现出来,而且数据信息是动态更新的,这不仅节省了券商日常的行政支出,也可以提升投资者体验,更重要的是,投资者的等级分级是无法造假的,投资者的风险从监管层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确立用户画像

  中国这几年的金融创新创业做得很好,但很多创新没有明确的用户对象,带来的可能结果是,将私募产品、高风险产品推到了那些风险承担能力有限的人面前。我认为,做金融要有敬畏之心,创新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防范风险,如果只顾及了便利而不防范风险,会得不偿失。我与香港很多金融机构谈论金融创新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批评香港,批评香港作为金融之都,金融创新的步伐太缓慢了,却做的非常不好。持这些批评意见的人其实并不了解香港,这是因为香港的法律非常严格,各种限制、审查做得滴水不漏,香港的金融创新必须基于整个金融体系,所以香港的金融创新看起来很慢,但香港金融出问题的几率大大低于中国大陆的几率。

  反观大陆的情况,互联网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老百姓很容易被那些打着高回报旗号的产品所诱导,像e租宝、泛亚贵金属的例子层出不穷,就连学校也出现了高利贷从而导致裸贷的奇葩事件。

  而监管部门很难也没有精力识别出这些金融诈骗和高风险产品,所以我们FDT-AI团队一直在做产品画像的开发,通过产品画像可以帮助券商、监管部门快速的识别出高风险或者不合规的产品。在美国,很多高风险的产品是不能面向普通大众做广告推广的,因为普通老百姓是没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推给他们的最多也就是ETF类似的理财产品。

  有了产品画像,结合投资者画像,就能将合适的产品推送给合适的投资者,我想这是金融科技带给智能券商的最大进步,同时也解决了中国当下最严重的资产错配问题。

  如果券商们能做到智能资产配置,那么券商和投资者的关系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投资者的资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风险控制好了,用户很难流失,散户自然对机构就产生了信任和依赖,这种理想结局一旦出现,中国“去散户化”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过去我们的投资者教育始终停留在“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概念化层面,形同虚设。

  我认为保护投资者最好的方式不是监管,而是改变投资者的投资观念,提升投资者的交易能力,也就是要给投资者赋能。

  面对亿万级别的个体,依靠人工方式的教育不现实,但通过AI科技就可以实现这个理想。

  我们的FDT-AI团队已经在普惠金融教育方面做了几年的研发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投资者的各项投资行为指数即可分析出投资者的个性风格和交易能力,然后针对不同的投资者精确的推送投资者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做到千人千面。

  (口述者为香港金融数据技术有限公司(Financial Data Technologies Ltd., FDT)创始人及CEO、本报记者郑淯心采访整理)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 聊聊阿里对“月饼门”和“测肤抄袭门”处罚的差异

    对于阿里来说,可能要围绕“如何保持创业心态的谦卑”是维护企业文化的抓手。 [详细]

  • 自媒体时代法律公关有多重要

    海底捞化险为夷背后,自媒体时代法律公关有多重要?

    法律公关相较于传统公关更注重真实,它的目的在于依法明晰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甚至利害关系,从 [详细]

  • 显赫一时的盛大游戏为何高开低走,辉煌不再?

    2009年,腾讯靠着《LOL》、《DNF》、《CF》三款游戏带来的营收成功超过盛大游戏一跃成为网游行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