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机器人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2015年08月06日14:49   通信信息报    收藏本文     

  特约撰稿 吴勇毅

  从工信部获悉,《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初稿,目前己经进入修改完善阶段,预计将在年底出台。

  人口红利的消退和《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将给机器人产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相关机器人上市公司也迎来中长期投资价值。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前不久,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曾透露,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毛伟明表示,工信部2015年将重点就机器人产业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制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引导行业发展;二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研发、应用;三是在重点制造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1年我国机器人总销量2.2万台,到2013年就飙升到3.6万台,到2014年底突破4.5万台。短短3年时间,我国就超越日本,从全球第四跃升为全球第一,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未来10年仍将快速增长,年增长达到25%以上,到2017年市场总销量将达到10万台,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超过40万台。不用几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明显大于第二和第三位的市场。

  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需形成完善的工业型机器人产业体系、高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由目前的约21达到100以上等,这意味着国家推动工业型机器人的数量将在未来6年成长约4倍。

  《意见》还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具体的发展目标为: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实现上述目标,工信部强调,将选择汽车、船舶、电子、民爆、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根据用户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

  资本市场迎来投资盛宴

  当前,机器人所呈现出的巨大蓝海已吸引各路资本争相涌入,而拥有相对雄厚资金实力的上市公司更是不甘落后,纷纷上演“机器人总动员”。据悉,这两三年以来已有约40多家上市公司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其中八成公司属于首次涉足机器人业务。这些公司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许多机器人概念股,比如沈阳新松机器人、新时达、东方精工的股价自今年以来至今累计涨幅已实现翻番。

  按2020年达到日韩目前一半的渗透率算,我国机器人市场未来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25%-30%,而按年均复合增长率25%、机器人每台20万元算,2020年中国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将达350亿元,本体加系统集成市场将达1400亿元,为目前市场规模300亿的4倍,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作为一个成长性充足(年增速30%以上)、上升空间极高(可再翻3-5倍)、上升时间很长(可持续10年以上)的产业链,未来机器人将会有十分庞大的市场容量,为机器人上市公司提供巨大的估值空间,或许能孕育出数倍甚至10倍牛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A股上市公司中,智能机器概念股至少有30只,主要来自专用设备制造、普通机械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也有少数企业与这一概念有关。我们对30多家将自动化机器人公司分为三类,重点推荐第一类,关注第二类,跟踪第三类。

  第一类为行业龙头:机器人、博实股份、汇川技术、慈星股份等;第二类为管理好或渠道强公司:上海机电、科大智能、国电南瑞、巨轮股份、长荣股份、亚威股份、佳士科技、新时达、瑞凌股份等;第三类为泛自动化的公司:日发精机、华中数控、华昌达等13家。

  产业发展仍面临多种挑战

  我国机器人产业虽然面临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其一是产业技术基础薄弱。中国虽然号称是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国产自主关键零部件在可靠性、精度及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控制器、伺服电机和RV减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其二是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如国产减速机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价格的将近5倍。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显着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其三是市场分布格局、产业创新体系、产品服务环境尚待完善。我国工业机器人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人才培养、市场培育、第三方评价体系、财税金融政策扶持等许多环节上明显滞后。

  其四是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尚未形成。目前全球知名机器人品牌前10强,都没有中国品牌。机器人制造业目前主要由日本掌控,6家日本公司占了中国市场机器人销售额的一半,而中国领先的4家机器人设备生产企业只占了中国市场的5%。

  此外,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目前我国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400家,分布在国家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30多家,而且大多是低端机器人应用领域。这些都是国内企业亟待突破的难题。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机器人政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