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苹果“秀恩爱”:找到了企业级移动化方法

2015年04月24日01: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重点提示

  二者的结合似乎理所当然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苹果可以向企业市场出售更多的终端设备,IBM也可以在移动市场挖掘更多的价值。

  本报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

  与苹果公司携手进军企业级移动市场,或许是IBM近年来最受市场认可的战略决策。在2014年7月16日宣布与苹果合作之后的半个月里,IBM股价达到196美元,这几乎是20个月以来IBM的最高股价。

  苹果擅长以硬件为核心打造生态系统,iOS也已堪称黄金标准。IBM则是精通软件和服务的企业市场巨头,拥有大量的咨询顾问、行业资源、企业级应用基础、云计算技术,以及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实力。

  二者的结合似乎理所当然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苹果可以向企业市场出售更多的终端设备,IBM也可以在移动市场挖掘更多的价值。

  但过程却非如此简单。

  4月16日,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合伙人、通信和媒体事业部总经理郭继军接受记者采访。“在企业级市场,云、应用开发、大数据的实施跟我们最初的设想存在很大不同。”他透露:“我们经历了很多转变才逐渐找到方向,苹果也一样。”

  合作以来的9个月里,双方推出了22款应用,每季度发布一次,每次不超过10个。找到节奏之后的IBM、苹果正在提速。根据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2015年底前推出100款应用。不过,郭继军称:“年底可能会达到100多款,市场超乎想象的好。”这意味着今后的8个月里,双方每个月都会推出10款以上的应用。

  IBM定位

  《21世纪》:去年7月16日IBM与苹果的合作可以视为企业市场的里程碑,IBM的股价也紧随其后达到一年来的最高点。能不能谈谈你们合作是怎么推进的?

  郭继军:2014年的8月,IBM与苹果在加利福尼亚谈合作,当时我们讨论过“如何评估这次合作的成功”。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每年销售多少终端”、“占有多少市场”、“收入”等等。

  但库克是这样定义的:“2007年,乔布斯说,将来未必每个人都用iPhone,但是将来所有的手机都会长成这个样子,苹果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但迄今为止,苹果还没有让大家的工作发生转型。我们与IBM合作的目的就是做成这件事。”苹果挑了很多公司,最后才决定跟IBM合作。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每一点改变,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具体而言,我们与苹果工作主要有4个部分:

  第一是应用Apps,为银行、零售、电信、医疗、保险、政府、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用户开发应用。

  其次,是面向iOS的MobileFirst平台,这个平台是为支持手机端的移动应用打造的云平台云,提供了用于构建和实施复杂而集成的iOS应用的企业级云解决方案,使企业的开发人员确保应用的安全性、集成化和可管理性。面向iOS的MobileFirst平台对企业及移动化至关重要。

  第三,还为iOS用户提供设备管理数据安全、应用部署以及应用的一些维护升级能力。同时,我们还给客户提供融资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比如,我们“分期付款”、“设备回收”。

  第四,打造企业级的苹果服务。如果你电话苹果客服,他会问你是谁、你的设备型号,但不会问你是否企业用户、是哪个企业。因为苹果的服务支撑体系只针对个人,我们帮助苹果来提供这种企业级的服务。

  《21世纪》:你们的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果?

  郭继军:合作以来,我们累计发布了22款应用。我们跟苹果之间有一个承诺,年底前发布100款,我预计可能会增加,达到100多款,甚至更多。

  移动化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话题,谈了很多年。但是,你手机里的应用,有多少是工作的,多少是个人的?大多数人的手机里的工作应用只有一个E-mail,其他的都是个人应用。

  在我们跟苹果合作之后,这种情况在改变:从手机使用时间占比来看,个人应用仍然占有大部分时间。但是从应用下载的占比来讲,过去几个月企业应用的下载量占比明显增长。以我个人为例,过去几个月,我新增的个人应用只有一个,但新增的工作应有10多个,比如企业的时间管理、知识分享。接下来,企业应用会成为最大的增量。

  从另外角度来看,以前我去拜访客户,如果客户10个项目里对3个感兴趣,就非常成功了。现在,移动化令客户的购买意向大幅提升。而且,每个企业不是只需要开发一个应用,他们有一大批、上百个的应用需要开发,每一个合同后面都跟着大量的后续合作。

  移动化企业级市场的未来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IBM、苹果的转型

  《21世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你们如何做到的?

  郭继军:移动化这个概念已经提出了很久了。但以前我们的方法都是把PC上的业务照搬到手机上,把PC上ERP、财务的功能抄过来,然后针对手机的呈现方式进行定制化,实现易用性。

  还有,业务开发也沿用了原来“业务梳理——应用架构设计——系统架构——基础设施”的方式,这是IBM一套非常成功的方法论,可以实现企业全部业务流程的端到端覆盖。

  这些方法正确么?不瞒大家说,直到去年,我一直觉得是正确的。业内的做法也都是这样。

  但我们跟苹果合作之后,我发现企业移动化的定位不应该如此,只有适合手机的业务才应该放上来。企业应用里,具备移动性、随时可取,能够借助地图、视频、实时通讯的功能,才适合放到移动应用里。以ERP举例,PC上的ERP有几百个菜单选项,但真正应该放到手机里的,只有很少的一些功能,不超过10个。而且这些功能还要不断更新,敏捷开发,与之前“一个系统用10年”的做法完全不同。

  原来端到端的业务开发流程也要变,以前传统企业应用的支撑系统都放在企业的后端服务器上。现在企业应用里的一部分模块被放到手机上,这些模块的支撑系统需要在云端处理。我们要完成云端和后面的服务器端做整合,我们有这个能力。

  同时还要把大数据集成进来,要把企业数据、终端数据在云端打通,并且给企业提供转型的契机。这是移动化最大的价值。

  这些转变讲起来很简单,但我们真的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才慢慢转变过来。现在,我们开发每个应用都有一个标准,必须满足4个条件:体验好、对员工有用、大数据集成、能帮助企业转型。这是IBM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1世纪》:能否举个例子?

  郭继军:比如航空。如果我一天赶两次飞机,最苦恼的是现在的飞机晚点,很可能会导致我赶不上下一趟飞机,这个时候我无能为力,而航空公司也不知道我的情况。

  IBM给航空开发了一款应用,应用会给空乘人员提示乘客信息,能自动发现可能给乘客带来的困扰,并且主动联系客户,然后可以通过定位,现场找到客户,直接给你改签。

  除了这个之外,空乘人员还可以知道客户的爱好、行程信息、行李位置,如果有人还没登机的话,可以直接定位这个人。

  下一步,这些都可以实现。其中很多能力都必须通过云端、大数据来实现,这些都不是PC时代的产物,只能在手机上实现。

  此外,苹果实体店的移动化做得也特别好。你买东西、需要服务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去前台,他们现场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移动设备帮你完成支付,并且提供服务。

  但即便是苹果,也有一些没做到的地方,比如大数据。大数据应该被集成到业务流程里,一个客户进店,就可以知道这个客户是否买过什么,进店的需求是什么。这些能力需要把APP向前推进,把O2O做起来。而苹果与IBM的联手正是令这些能力成为现实。

  其实,家电、医疗等传统行业都需要这种转变,也都在对我们提出这些需求。传统行业不仅仅要拥抱互联网,还要通过企业移动化,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实现企业转型,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的意义所在。

  《21世纪》:苹果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郭继军:很多人觉得苹果非常神秘,因为苹果的产品不做到99%是不透露任何信息的,更不用说提前向社会公布。

  但这次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跟IBM合作是苹果有史以来第一次先谈理念再谈产品的。我们先去和企业谈需求,然后根据企业需求在联合实验室里面把一个个应用做出来,通过苹果的体验认证。苹果也知道,企业市场跟个人市场大不相同,所以才做出了这些变化。

  此外,以前苹果公司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在企业级市场,因为企业市场在他们的总收入占比很小。但现在,我们只要谈企业市场,苹果的高层都会花大量的时间,亲自与整个团队讨论。

  聚焦iOS

  《21世纪》:跟苹果的合作已经有了成果,那么IBM怎么看待Andriod?怎么看Google在企业级市场的位置?

  郭继军:考虑两大阵营区别的时候,应该先看一下CIO(首席信息官)的想法,他最关注安全、成本、体验、价值。

  从安全上来看,Andriod是开源的,代码是开放的,安全无法回避,设备的管理、数据安全都是大难题。苹果的代码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安全程度更高,APP Store也有很多安全管理的技术。

  成本的话,表面上看苹果贵。但实际上,在整个企业移动化战略里,终端成本的比例可能只有10%,手机价格的影响不重要。而且,IBM可以给企业提供融资,分期付款、设备回收等服务。成本差异不明显。

  至于体验、价值上,iOS开发者普遍比Andriod收入更高,开发的业务体验也更好,更有质量。而且,苹果终端里集成了超级多的传感器,很多个人用户并未用到这些传感器,但企业会用到。比如,iBeacon、Apple Pay,这些Andriod没有,或者做不到,我们正在利用iBeacon为零售行业提供室内定位应用。

  当然,我们聚焦于苹果,但并不意味着如果客户提出其他需求我们就会拒绝。但重要的应用,比如我们将在今年开发的100多个应用,放在iOS上。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能,可以在其他平台上实现。IBM平台的API接口是开放的,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

  《21世纪》:IBM和苹果共同开发的这些企业业务如何在中国落地?

  郭继军:IBM所开发的这些应用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高度关联的。3月31日,IBM与中国电信签署合作,IBM、苹果、中国电信三方合作,实现企业移动化在中国的落地。

  我们是一个互补的绝佳组合,中国电信拥有庞大的企业客户资源、销售团队、云计算基础设施。IBM、苹果提供移动化应用、设备,我们需要中国电信的云计算平台来支撑,因为面向企业,云平台必须拥有极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电信的云收入及客户量超出市场许多领先者很多倍。所以双方一拍即合。(编辑 卢爱芳)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苹果企业IBM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