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重庆厂区缩减生产线:笔记本订单遭抢食

2014年06月23日 01:26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李娜

  尽管已经意识到要向“代工外”版图扩张,但富士康的代工天花板似乎来得比想象中更早。

  近日有消息称,富士康重庆厂区爆发了一场劳资纠纷,涉及800多名工人。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富士康承接的惠普笔记本订单逐渐减少,厂区方面做出了生产线调整的决定,但在员工的分流和解约问题上并未获得妥善的解决方案,因而造成不少员工希望可以和厂商对话。

  在富士康给《第一财经日报》发来的回应中指出,事件是由内部人力的重新分配导致,目前劳资双方已经达成共识,并且已经完成了后续的人事安排。富士康强调,目前厂区的运作一切正常。

  此前,富士康其他地区也发生过因类似原因产生的停工行为。去年5月,富士康旗下群康科技深圳工厂全面停工,当时至少有3000~4000人受到“分流”的影响。

  一名重庆厂区的员工王明(化名)对记者表示,停工只是这段时间因为解决问题产生的一次矛盾,但重庆厂区的调整实际上是从去年就开始了,特别是惠普生产线上的订单,被分食得比较厉害,调整中有的是直接取消一个事业群(团队)。

  重庆厂区“地震”

  “事实上,在富士康按照以往的作业模式,在今年就会知道明年的订单,但是今年6月份,在我这边明年的订单一点消息都没有。”王明对记者说。

  他对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富士康重庆厂区内部就开始了调整,比如把一些A区的资产转移到其他部门,而原来的一些效益不好的生产线则直接被砍掉,或者直接把业绩不好的事业群取消掉,注入新的血液。他表示,原来做笔记本电脑生产线上的工人也可以选择去做液晶面板或者面框。

  据其介绍,最高峰的时候,重庆厂区的人数达到六七万人,但现在人数已经下降。

  由于最近几年笔记本市场成长缓慢,以及鸿海在业务拓展上,笔记本产品比重持续降低,早在几个月前,外界就传出富士康重庆厂区惠普生产线关闭的消息。

  “完全关闭不太可能,只是部分生产线的调整。”王明告诉记者,主要原因一方面还是大环境不好,富士康也在寻求自身的转型,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其他台湾厂商如英业达和广达的竞争。

  位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的富士康重庆基地,是在2009年时富士康希望切入笔记本代工领域所做的重要投资。当时,重庆市政府先后与惠普、富士康科技集团签订重大项目落户协议。两大项目分别为“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在外界看来这其实是一个上下游组合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占地10平方公里,由富士康承接惠普的订单代工,生产面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

  随后,包括华硕、宏碁和其他两家代工厂商英业达、广达也开始进入,成为笔记本产业配套中的一分子。2011年前三季度,重庆实际使用台资就达到了8.19亿美元,是1998年到2007年期间实际使用台资额的总和。

  随即重庆也定下了在2015年前将当地的笔记本电脑产能做到8000万台,占未来3年全球新增的1.6亿台笔记本电脑一半的目标。

  但是市场发生了变化。笔记本电脑市场从2010年下半年起,除了出现市场成长停滞的情况外,还出现萎缩的现象,等于压缩了富士康在笔记本产业上的发展空间。

  “富士康当时由于有苹果的订单,其实并没有强烈感受到笔记本业务缩减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台湾产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但从2012年开始,富士康已经看到了作为代工企业面临的天花板,做出了大规模的集团转型,顺势降低笔记本业务的占比,减少相关厂区的产能,也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工作。

  扩张急刹车

  事实上,作为“香饽饽”的富士康在内地招商中的分量不可小觑。进入重庆前,当地政府给出的条件是在几年内实现“把一个整机所需要的零部件80%本地化,使得零部件运输几乎没有物流成本,剩下20%极少的战略物资在世界范围内配置。”三年后如果未兑现承诺,由此引发的全部物流成本,由政府补贴。

  一家重庆当地负责为富士康做配套的民营企业曾因为投入成本太高而不愿意和富士康合作。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该企业获得了70万元的民营专项补贴资金,并且在短短20天内获得了当地银行2000万元的授信资金。

  如此优厚的待遇让富士康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初步布局。而在重庆地区,富士康的规划中除了笔记本生产基地外,还有多项其他有关零组件、镁铝合金材料、智能监测软件开发、LED照明等多项其他项目。此外,鸿海和惠普也在2012年再次携手在重庆设立了打印机的生产基地。

  但有时候产业变化之快也许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进入重庆前,富士康得到的“许诺”是:惠普搞了4000万台笔记本给重庆,如果富士康到重庆,将可以获得l500万台的份额,既做整机,又做零部件,条件则是必须把零部件厂商带过来,零部件基地要搬过来。这一提法立马吊起了郭台铭的胃口,当即就把十几个部室主任和四个副总裁一起叫来参与会谈。原本只有半个小时的见面,最后被延长至三个半小时,合作意向基本敲定。

  但惠普并没有和富士康成为计划中的好伙伴。除了行业整体下滑外,惠普这几年也在把国内的产能向外转移,一是更靠近市场的日本和美国,二是成本更便宜的东南亚,目的是缩短向客户的交货时间。

  “事实上富士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随着转型的需要,富士康园区的形态已经和过去不太相同。”上述台湾分析师表示,虽然笔记本相关厂区生产线进行了调整,但是重庆厂区的其他项目仍然依照各自规划发展。并且,富士康也并不是第一次因为生产厂区的产能出现调整。

  目前,富士康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地区均有布局。

  其中,富士康在大陆的大本营——深圳园区将打造专注于科技研发和电子商务的“五中心一基地”。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精密连接器、无线通讯组件、液晶显示器、网通设备机构件、半导体设备和软件技术开发等产业链及供应链聚合体系。环渤海地区以无线通讯、消费电子、云计算、纳米科技等为骨干产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零部件、精密模具等业务则转移至了中西部地区。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富士康近两年来常常使用“分流”的办法,即内部会根据各事业群生产线的订单充裕程度不同,将富余人力调整至订单需求旺盛、人力不足的事业群生产线,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但也因此引发了多方矛盾。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富士康为了要能快速地满足客户的生产需求与自身的成本考量,产线弹性调整以及调动难以避免,但对于基层员工,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流,降低冲突发生的机会也许也是未来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