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摇摆转型硅谷神话如何焕发“第二春”

2014年06月11日 03:08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吴斯丹

  惠普(HP)曾是硅谷神话的缔造者之一,如今却被人笑称“Help,please”。

  在频繁的CEO更换中,这家75岁的科技巨头股价在2012年11月21日跌入历史低谷,不到12美元,与2010年时的最高价54美元相比,缩水超过70%。

  庆幸的是,在梅格·惠特曼的执掌之下,惠普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最近几个季度的财务报告逐渐趋好,股价也回升至33美元左右。

  但在IT业大转型的背景之下,惠普依然面临消费市场“守不住”和企业市场“攻不进”的困境。惠特曼既要消费市场又要企业市场的战略可以说稳健,却不能给惠普带来颠覆式的革新。

  或许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惠特曼最近又宣布了一轮裁员计划,在过去3.4万人的裁员计划基础之上,再裁减1.1万~1.6万人。

  瘦身可以帮助惠普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惠普可以集中精力开拓云计算、大数据等企业级业务,就像IBM那样。但惠普的历史包袱过重,要复制IBM的转型之路将异常艰难。

  摇摆中转型

  业绩的回稳让惠普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左右摇摆的战略依然困扰着这家科技“老字号”。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4月30日的2014年第二财季,惠普虽然净营收依然有所下滑,但净利润却实现同比增长18%。其中,PC部门一改2013年的萎靡之状,在2014年第一财季结束连续下滑的局面之后,在第二财季继续保持增长。PC所在的个人系统集团第二财季营收81.76亿美元,同比增长7%,总出货量同比增长10%。

  这让惠特曼颇感欣慰。她的前任CEO李·艾科曾表示要剥离PC业务,惠特曼上任后对于逐渐下滑的PC业务是去是留也甚为纠结。最后,考虑到分拆PC业务的成本过高,惠特曼还是决定保留PC部门。

  在经历了2012年、2013年的下滑之后,惠普的PC业务终于在今年出现了回暖。这与全球PC市场的回暖不无关系。市场独立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5%,达到1.237亿台。而在过去的2013年,全球PC出货量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跌幅。

  但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PC行业转冷是大势所趋。IDC预计,2014年全球PC出货量将从去年的3.151亿台跌至2.963亿台,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继续跌至2.873亿台。

  “惠普转型,要么学苹果,最终走向消费终端市场;要么学IBM,把硬件抛售,向软件与咨询转型,以企业市场作为大本营。”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几年前,惠普曾有机会切入移动终端市场。2010年4月,惠普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智能手机厂商Palm。彼时,苹果的iPad刚刚问世。惠普完全可以借Palm及其旗下的webOS移动操作系统进入移动端。

  然而,于2010年11月上任的李·艾科,决定让惠普走IBM的转型路径。2011年8月18日,惠普宣布停止生产基于webOS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后将Palm部分资产卖给了LG。

  当人们以为惠普已经自动关上了进入移动终端市场的大门时,惠普又于今年2月在印度市场推出两款大屏智能手机。而选择印度市场试水也说明惠普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如今,对于惠普来说,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学习IBM。IBM也曾是PC巨头,但在面临PC业务增长放缓时,IBM果断地选择“断臂”,于2004年将PC业务卖给了联想,全力向具有更高利润空间的企业市场转型。

  但当惠普花103亿美元高价战略性收购英国软件开发商Autonomy以支持企业转型之后,上天又给它开了个玩笑——这笔收购出现假账嫌疑,惠普为此减计了88亿美元。

  能否复制IBM的转型之路?

  历史上,惠普曾进行过多次成功转型,从开发电子仪器到计算机,再到打印机和个人电脑。每一次惠普都能在利用老产品赚取大量收入的同时推出新产品。

  这一次,面对IT产业的大转型,惠普还能否再次成功转型?

  在IT评论人士洪波看来,惠普要走IBM的路子是无疑的,但惠特曼能否带领惠普走出困境依然“很悬”。“惠特曼是非常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曾经把eBay从一家小公司变成一家数百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但惠普是一家传统科技公司,在IT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它已经缺乏创新与活力,再加上历史包袱过于沉重,没办法自由地去塑造它。所以对惠特曼来讲,接管惠普是非常大的挑战。”

  所谓历史包袱,首当其冲的便是PC业务。惠普在2006年超越戴尔成为全球PC业老大,虽然后来被联想反超,但惠普依旧稳坐全球PC业第二的位置。从营收来看,PC部门的营收占惠普整体营收近30%。

  但事到如今,虽然PC业务的运营利润率极低,惠普依然无法轻松地将这块业务剥离。

  更致命的一点是,为人称道的“惠普之道”正在瓦解。创新精神是惠普之道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众多划时代意义的产品都是从惠普实验室中诞生,如世界上第一台手提式计算器HP35、第一台激光打印机HP2680等。但现在的科技前沿领域,已经很少能看到惠普的身影。

  “现在的惠普对IT行业的贡献非常小。这家公司已经没有了灵魂。”洪波说道。

  造成如此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惠普频繁更换CEO,发展战略反复“折腾”。

  1999年和2005年上任的卡莉·菲奥瑞纳和马克·赫德都大力拓展PC业务,通过250亿美元收购康柏来巩固惠普在消费市场的竞争力。但2010年上任的李·艾科却推翻了前两任的理念,决定剥离PC业务,并花了103亿美元收购英国最大软件公司Autonomy。当董事会发现李·艾科的做法导致惠普股价大跌时,立即悬崖勒马,将李·艾科弹劾,由惠特曼接任。而到目前为止,惠特曼尚未提出一个明确的转型方向。

  外部职业经理人主政惠普的这十余年,每任CEO上台后都在各种压力下寻求短视化的平衡,没有形成长期统一的战略方向。而马克·赫德的性丑闻、李·艾科的收购门等让这家正在衰落的公司更是雪上加霜。

  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惠普想要效仿IBM逐步从硬件向软件、咨询的转型模式,首先必须要有一以贯之的决心,战略的反复只会加速衰落。

  “另外,惠普还需要通过大手笔的外部并购来获得新生力量。”李易认为,惠普过去的一些大并购不成功,但不能因此否定并购的方法。

  洪波也表示,云计算、大数据是未来趋势,但惠普缺乏相关的技术和数据积累,必须通过并购来追赶亚马逊谷歌等公司。

  “但从历史来看,老的科技公司重新焕发青春的例子比较罕见,惠普可能也难逃这个命运。”洪波悲观地说道。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