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e 365背后的故事:为新生产力代言

2014年06月09日 15:10   中国计算机报    收藏本文     

  Office 365一跃成为微软有史以来成长最为迅速的商用软件业务,这代表着微软新一代的生产工具正在被企业用户接受。

  而对于微软中国的研发团队来说,Office 365在中国市场的正式商用则是一个新的开始。

  4月15日,微软在上海开启了Office 365正式商用之旅。Office 365落地中国,让中国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由世纪互联运营的本地Office 365服务。

  Office 365对于微软来讲是一个里程碑,对于加入微软20年的微软Office中国商务软件部总经理陈正弘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近日,陈正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我在微软的职业生涯一直在做Office,Office是微软很重要的一个产品,不管它的名字怎么改,它都是不可或缺的Productivity(生产力)。”

  Office 365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言人

  微软最新的财报显示,在过去的连续18个月当中,Office 365在全球的用户数呈现了三位数的增长;在过去12个月里,60%的世界500强企业都购买了Office 365服务。这一组数据,让Office 365一跃成为微软有史以来成长最迅速的商用软件业务。

  早在鲍尔默担任微软CEO的时期,微软就提出了一个“服务+设备”的公司战略。微软新CEO纳德拉上任之后,继续强化这一战略,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微软在移动端和云端的持续努力,让微软在Office 365上收获了华丽的财报。因此,微软在Office 365服务上的大丰收,将更加坚定微软向云转型的战略步伐。

  陈正弘表示:“无论是从收入、用户数量还是工作负载量等角度来衡量,Office 365的数据都在刷新着微软的历史记录。”

  在PC盛行的时期,单机版的Office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工具。但是在云时代,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办公的时间更多了,人们需要一个可移动的Office办公工具提高生产力。而Office 365在移动端和云端都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生产力工具。4月份,微软发布了Office for iPad,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支持在iPhone、Android 手机和 Windows Phone 上访问和编辑Office文档。

  Office 365的出现,适时地满足了新时代企业移动办公的普遍需求,相当于用户可以随意把单机版Office迁移到任何用户希望它出现的地方,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各种浏览器等。Office 365不仅包括Office应用,还融入了Exchange Online、SharePoint Online、Lync Online等企业常用的办公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企业部署和运维的成本,让企业能更加聚焦在自己的业务发展上。

  陈正弘表示:“Office 365不只是一种云服务,还是微软的一个新品牌。Office 365会出现在任何生产力需要它的地方,不管是在桌面上,还是在移动设备上,或者某个浏览器上。而且,微软不仅为客户提供公有云,还提供私有云,希望给客户更多的选择。”因此,陈正弘指出,Office 365为新一代生产力代言。

  调整工作模式

  从产品向服务转型,微软中国研发团队的工作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对Office 365给微软中国研发团队带来的转变,陈正弘如此描述:“Office 365落地中国对微软中国的研发团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但是,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陈正弘回顾了自己刚加入微软Office部门的情景。“我在微软的第一个角色是Office部门的项目经理,从一个产品开始做起。”陈正弘表示,“早期的时候,我们还有很多产品没有本地化,我就做本地化的工作,把一些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的功能加进来,包括输入法、字形、排版等。”

  按照以往Office三年一个大版本的更新周期,每一次新版本发布之后,Office研发团队就庆祝一下。因为,研发团队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几个月之后才会去考虑三年后的新版本该做什么。

  与以往不同,在Office 365正式发布之前,微软中国研发团队就已经开始在考虑Office 365升级和运维等后续的事情了。Office 365正式发布之后,需要提供7×24小时的云服务。

  所以,陈正弘表示:“对于我们来说,Office 365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的工作模式必须要为之做出一些调整。”日常情况下,微软研发团队中的经理和研发人员都会轮流值班。Office 365的客户不管在全球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提出问题,轮值人员都必须马上上线,一直到把客户的问题全部解决为止。

  研发运营一体化

  从Office产品到Office 365服务,微软研发团队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工作模式,还要做好新角色的定位——研发人员不单单是研发这一种角色,还要担负起运维的角色,这是云时代一个重要的角色转变。对于云服务而言,运维人员必须能够针对客户的问题及时做出响应。这也是客户评价一款云服务优劣最直接的评判依据。

  陈正弘回顾了以往微软面向软件产品的研发流程:先进行全球用户需求调查,开发团队的产品经理进行用户需求调研,了解到需求、功能和优先级等问题之后,再将这些信息交给研发团队。研发团队将任务分解,并反馈所需完成的时间,同时设定任务的优先级,然后将研发产品推向市场,再收集反馈意见。

  但是,现在微软需要面向全球提供Office 365云服务时的情况则很不一样:产品研发和升级的节奏变得非常快。陈正弘坦言,传统的软件产品的研发流程已经无法适应Office 365的需求。那么,微软是如何提升研发团队的工作效率呢?

  陈正弘表示,虽然现在Office 365仍然会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做用户调研和拜访,但是很多反馈意见并不需要直接询问用户就可以从线上获得反馈信。例如,今天有多少人上线,某个功能多少人用,某个网页多少人登录。线上的统计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它会反馈给研发团队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研发团队可以马上讨论问题所在并做出及时的调整,并且还可以用来指导Office 365的创新。

  据了解,自微软2010年拉开向云转型的序幕,微软就开始筹备Office 365的工作了。目前,微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Office 365研发团队有上千人,而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陈正弘及其研发团队获得了Office 365和中国落地的核心引擎研发任务。几年的研发流程走下来,现在微软中国的研发团队已经非常适应这样的新模式。

  陈正弘表示:“大概每过一个月,Office 365就有更新放在网上,对Office 365用户来讲,它永远是最新的,根本不需要用户自己升级或维护。”

  为了适应Office 365不间断的服务模式,微软中国研发团队在研发流程上做了调整:研发运营一体化。陈正弘表示:“以前研发团队的分工很细,研发和测试基本是由不同的团队来做。但是现在,大家基本都在往发展型的工程师方向走,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写代码。”

  现在的基本理念是,谁开发,谁测试。陈正弘表示,工程师开发了一个功能,你不只是创造了一段代码,还要对这段代码的质量负责,对这段代码能实现的功能负责。如果质量不够好,就不能登记。这就要求工程师写完代码之后,不能依赖别人而要自己亲自去测试。同时,对测试通过之后的功能部署和运营还必须保持高度关注。如果工程师开发的某一功能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位工程师必须马上在线上协助解决问题。现在,从研发到运维全面负责已经成为Office 365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也逐渐也变成了工程师的一种习惯。

  因此,陈正弘认为,Office 365给微软中国研发团队带来的改变不仅有工作模式的改变、角色上的转换,甚至还有文化上和工作思路上的改变。(涂兰敬)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