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遭微信封杀真相:对腾讯无实质价值

2014年06月03日 01:41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栾志昊

  5月29日正式发布,6月1日遭到封杀。小冰,享年0.008岁。业内人士建议“奶茶妹妹”的老板微软学习其男友刘强东的做法,与腾讯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

  这可能是坚持“高大上”形象的微软成立近40年来最为亲民的一场产品发布会。

  5月29日,微软将其中国研究院在北京中关村办公楼的大会议室变成了德云社会场,德云社相声演员于谦现身助阵,他还收了微软新推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为徒,并表示今后将重点培养女徒弟的语言功底。“奶茶妹妹”章泽天则以微软实习产品经理的身份亮相,对“小冰”进行了产品演示。

  微软必应搜索团队新推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一改微软产品往日严肃商务的“大叔”形象,戏剧性地被包装成“90后”的萌妹子。

  不过,“小冰”的结局同样让人大跌眼镜。6月1日,尽管微软中国相关方面放低姿态主打悲情牌,但“小冰”还是遭到了腾讯的全面封杀。

  虽然微软方面强调“我们会再次救活她,二代小冰的研发已接近尾声”,但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话语权旁落的当下,面对拥有绝对优势的腾讯,微软“小冰”最终能走多远,前景并不明朗。

  一场“中国为先”的实验

  5月29日,微软中国正式对外发布了一款叫做“微软小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小冰”以微信用户的形式展现,并且只能在微信群里使用,用户添加了“小冰”的微信账号后,再把它拉进某个微信群里,只要群成员提到“小冰”或者@它,就可以与它对话了。

  根据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幺宝刚提供的测试数据,把微软“小冰”加入微信群聊后,微信群的活跃度提升了近四倍。

  而“小冰”能够实现两种功能:聊天和智能搜索。你可以像调戏Siri一样调戏它,也可以询问问题,“小冰”会自动从必应搜索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用聊天的形式反馈回来。

  同时它还有像Siri一样的智能助手功能,如果你让“小冰”建立一个待办事件,它就会在设置的时间点向微信群发送信息来提醒大家。

  事实上,“小冰”群提醒功能的设计者正是“奶茶妹妹”章泽天。

  作为微软“小冰”团队的实习产品经理,刚从纽约回来的章泽天坦言:“我在纽约的时候跟他们(团队)一块工作,我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我觉得他们跟我在同一个时刻,大家工作特别的辛苦。”

  对此,微软必应团队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小冰”是章泽天在微软实习期间参与到的几个项目产品中,第一个正式对外推出的。

  用章泽天自己的话解释,她是从大学生的角度去看“小冰”这个产品,然后再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去完善大学生的想法,最后从“小冰”这个角度去体现它。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软内部,“小冰”项目也被视为本地化战略上的一次创新,除了专门为中国区开发,还把微软常规产品的30~36个月开发周期缩减到6个月。

  “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的语音助手Cortana和‘小冰’都是根植于必应搜索的大数据基础之上,Cortana和‘小冰’的底层平台技术某种层面上是通用的,也因此帮助‘小冰’缩短了开发流程。”上述微软必应方面负责人解释道。

  然而,对于微软而言,这样一个看起来概念并不新颖的项目,其实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直接拍板决定的战略级试验。

  本报记者从微软方面了解到,在陆奇上任之后,微软提出的战略是“中国为先”,必应希望未来在中国能够有更多的本地创新,再将本地创新的成果尝试向全球进行推广。

  对于“中国为先”战略的初衷,微软方面告诉本报记者:“因为我们发现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比美国更激烈,这个产品如果能够在中国市场上得到认可,我们对国际市场的推广会很有信心。”

  忽视腾讯平台利益

  让微软方面尴尬的是,这款备受期待的产品最终上线几天就“戛然而止”。

  5月30日上线一天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就“小冰”BETA版在部分微信群对话中出现了“无应答”、“答非所问”、“重复回答”等现象发出了一份声明,称造成该故障的原因是由于“小冰”上线首日的对话量激增,大大超过预估,同时,部分“小冰”账号被微信系统误判为SPAM(搜索引擎垃圾技术)账号。

  微软方面称,正紧急组织工程师解决上述问题。不过,上述突发的问题在“小冰”上线60多个小时之后,即6月1日上午7点前后,突然生变。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再度发布声明,称“腾讯公司已经全面封杀微软小冰”。

  当天下午1点,腾讯方面发布关于封杀微软“小冰”的公告。根据腾讯的公告,封杀“小冰”的主要原因是接到用户关于“小冰是否泄露隐私”的大量询问,经过微信团队查证之后,“微软小冰”存在模拟用户操作、诱导用户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等违规行为,为了保护用户体验和安全,微信团队依照平台规范对此事进行处理。

  面对技术安全的争议,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6月2日回应称,“小冰”采用比微信本身更加严格的隐私安全保护机制,其人工智能语言全部来自公开的搜索引擎网页信息和智能语言组合,不涉及任何聊天记录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方面在此前的声明中表示:“上线伊始,腾讯公司即与我们建立了沟通渠道。本着共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体验的愿景,我们建议可采用任何形式的合作。”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移动社交开发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微信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但微软的问题在于推广“小冰”之前显然没有和腾讯充分沟通,而是在“小冰”上线之后才开始交流。

  事实上,“小冰”研发团队相当年轻。据了解,除了章泽天,“小冰”团队另外还有1名“90后”实习产品经理,以及数名“80后”、“70后”产品经理。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看来,微软这次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产品团队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平台经济思维,必须给平台商充分的利益,将利益双方捆绑后,平台商才会敞开合作大门。

  “小冰”二代何去何从

  有用户调侃“还没来得及聊天,微软小冰就死了,享年0.008岁”。除了其极为短暂的存在时间,更让业界诧异的是微软在这次封杀事件中摆出的姿态。

  在遭遇腾讯封杀后,“小冰”的官方微博“微软麒冰”更新了这样一条状态:“企鹅欺负我,不让我说话,求公道。”与此同时,微软方面的第二份声明也打起了悲情牌:“腾讯公司以微信中出现一些假冒小冰为借口,在两小时以前,将屠刀砍向了真正的小冰。”

  以操作系统起家的微软如此地放低身段,实在让业界唏嘘不已。

  至于微软“小冰”后续的发展,李易建议以京东为参照,与腾讯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的玩法”。

  不过,微软的真正问题是“小冰”对于微信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腾讯和微软在微信和‘小冰’上的合作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样的合作方式基本只对微软有利,没有给腾讯实质性的价值,所以‘小冰’不太可能在微信立足。”上述移动社交开发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而这背后,随着微信的壮大,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一直没有放松。3月份,微信曾大规模封杀一批公众账号,这些账号涉嫌发布违法违规信息。近期,腾讯本身也出台政策,限制基于微信的营销,以及一些影响用户体验与安全的事项。此外,棱镜门事件,让人们对用户的隐私更加关注。

  在李易看来,腾讯对于“小冰”兴趣不大,虽然短时间能够帮助吸引一些用户,但几乎没有任何用户会因为微信封杀“小冰”而选择卸载腾讯微信。

  “Windows Phone在全世界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的式微,是微软这样的巨头公司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尴尬。如果Windows Phone能够与iOS、Android三分天下,腾讯都不会这样。”业内人士称。

  当然,微软方面对于“小冰”这次的遭遇并不死心,“我们会再次救活她。二代小冰的研发已接近尾声。”

  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推出“小冰”二代,产品上能有多大突破又成了众人心头的一大疑问。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