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路由:路由器领域独惧小米

2013年12月27日 02:21   北京晨报   

  如今,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已被用得烂俗,厂商随便做点什么,就与它发生了关系。12月份,百度、小米、极路由相继开售新品,路由器市场再掀狂潮。但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内心的对手只有一个:小米,只有它与自己一样,是正经地用互联网思维做硬件:让用户参与硬件环节,跟他们做朋友。

  创业初衷:

  在互联网留下符号

  王楚云坐在记者对面,聊着过去几年的创业经历,“ 2000年时,我就有一个愿望,想在互联网留下符号,但我不知道做什么,一直在寻找。”

  现在他已如愿,因为此前,没有人会想到往路由器中塞进CPU、内存。用他的话说,之前的路由器就是一个“死的盒子”。这个想法,给传统路由器一磅重击。

  今年6月以来,进军路由器领域的互联网公司不少,360、极路由、百度、小米等,但让王楚云内心感到紧绷的唯有小米。

  透过办公室玻璃,记者看到正对面一栋六层小楼,高调铺设着小米的广告,这正是王楚云最大的竞争对手。

  “只有它与我们一样,在正儿八经做硬件,其余都是一条胳膊,只做了软件,硬件供应链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王楚云表示,这都有点玩票的味道。

  随后,他尝试从产品诞生、功能、定价几个环节向记者阐述,自己如何实践互联网思维。

  功能研发:

  多来自用户反馈

  王楚云透露,最初他并不想涉足硬件,而是开发一套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可以用来刷机。随后发现,市面上多是百十块钱的路由器,完全刷不了。“我只能自己去做硬件。”

  事实证明,他是想做一款完全PC化的路由器(极壹):除去传统上网功能外,还搭载一颗400MHz的CPU芯片以及64MB的闪存。这种配置在路由器上能干什么?王楚云最初也没想清楚,他通过极客社区、微博、微信与用户做了大量互动。“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有用户反馈,在外时能不能看老婆孩子在家里干什么?“我们就去研究这个,后来发现铺设起来很麻烦。”要与家里远程沟通,他先搭建了一个云服务器,通过手机可以连接,还开发了一款APP用来控制。

  另有用户反馈,视频网站广告时间太长,能否开发一个去广告功能?王楚云也去照做了,他请来一批浏览器广告屏蔽插件的开发者。“不管是浏览器还是APP,广告全能去干净。”通过去广告功能,他还把开发者模式引入极路由,后者成为一个类似于安卓的开发者平台。

  价格风波:

  “小公司”惊险一跃

  功能方向确定后,硬件也步入快车道,今年7月第一代产品极壹国际版(支持全球网络加速)发布,售价为269元,但随后产品减配,价格接连“跳水”,跌至99元。王楚云向记者详述了背后缘由。

  “极壹发布时,我们还是小公司,没有资本支持。工厂告诉我,十万台以下价格没得谈,而第一代产品产量远低于十万台,工厂都不愿意搭理我。再加我们第一次把铝合金用上,把CPU、内存加了进去,这些事儿工厂都没做过。”

  工艺高、量又少,只能给工厂加价。所有成本加起来后,王楚云算了一笔账,没想往里赚钱,但也不能赔钱。于是定价269元。“后来对国际加速功能进行调整,8月份我们推出普通版,价格降至199元。”

  当时,王楚云正发起A轮融资,投资人给出的看法是:模式很好,但窗口期短,售价太贵。当初的格局是:互联网巨头相继涉足,360路由已开售,价格为99元,随后的12月,小度、小米路由器(公测版)也破土而出,售价为99元、1元。

  10月份,极路由宣布获得千万美元融资,王楚云认为,若把极路由当成事业,便不能再以小公司姿态来运作。“一方面大佬相继涉足,一方面市场上70%以上产品在100元左右,因此,我们也把价格定在100元上下。”11月6日,极贰、极壹S发布,售价分别为169元、99元。

  谈及未来:

  商业模式“三步走”

  然而,不论是99元还是169元,极路由在硬件上都是零利润,因此,其商业模式备受外界关注。“互联网思维做硬件最大特征是硬件零利润,靠后续增值服务挣钱。”

  今年11月份,王楚云对外宣布将建立开发者平台,这也是其生态圈建立的开始,届时会诞生更多的增值服务。“但前提是有一定的用户量,否则开发者不愿意。”王楚云坦言,明年的预期用户是达到500万用户,这是一个起点用户。

  谈及未来,王楚云有一个“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硬件“零利润”阶段,通过低廉的价格获得大批用户;第二步是硬件“免费阶段”,依靠增值服务赚钱。重点是第三步,与家电厂商合作,把悬空十年的“物联网家电”落实。目前如海尔,智能家居卡在数据环节,没有一个传输通道,而极路由提供了一种可能。“家电厂商可能买下我们的产品,然后免费送给用户。”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太远,极路由还有更近的目标要去实现。

  晨报记者 王方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