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自贸区 首批36家企业入驻

2013年09月30日 00:56   第一财经日报   

  首批36家入驻企业之外,更多企业欲“吃螃蟹”;自贸区红利刺激政策咨询业务

  胥会云 张安澜

  “我接触的一些国外的企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体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是占便宜的。”作为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家成律师早已预见各路企业抢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头啖汤”的迫切程度。

  29日,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36家企业和金融机构领到证照,成为首批自贸区“居民”。已经进入的企业欢喜不已,尚未进入的企业则跃跃欲试。

  作为自贸区四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外高桥保税区内约7平方公里的招商工作由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外联发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负责招商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最近每天要接待100多家企业咨询,业务量是之前的两倍多。

  许多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机会。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副主任、上海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对本报记者表示,自贸区内的经济成分要多元化,经济结构也要复杂化,“自贸区一定要是一个有效参考样本,这个小环境要模拟出中国的大环境,这样在里面做的各种经济改革的试验才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企业盛宴

  上海盛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驻上海自贸区的企业,盛大首席投资官朱海发称,盛大在自贸区还有更为深入的考虑和计划:包括在自贸区开办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探讨发行真正意义上第一只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的可能性。另外,盛大也正在考虑将全球资金和投资管理中心放到自贸区。

  作为中国平安旗下重要投融资平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也在关注自贸区。陆金所高级品牌经理刘婕对本报记者表示,尤其关注的是自贸区的金融创新空间到底会有多大,是否会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机会,“现在相关的会议和讲座也很多,我们都会去听。”

  江苏银行上海分行懊悔自己的动作慢了半拍,如今外高桥保税区范围内可供选择的经营场地已所剩无几;自贸区内提供政策咨询和客户落地服务的外联发有限公司,近半个月来天天门庭若市,公司的7个会议室常常爆满,连茶水间都有客户在谈项目;世界轴承巨头斯凯孚则庆幸自己抢占了先机,去年初就把东北亚的分拨中心从新加坡剥离出来,移到了外高桥,新建的2.7万平方米分拨中心将于10月1日启用。

  本报记者从上述外联发有限公司招商人士处了解到,近期外高桥保税区内新设企业确实大幅度增长,且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占60%~70%,包括银行、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由于投资体制改革、金融开放是自贸区的重中之重,因此市场普遍对自贸区未来的开放前景保持期待。

  “最近业务员接待企业咨询非常多,近30名业务员,每人一天要接待四五家企业,也就是一天要接待100多家企业咨询,比之前翻了一倍都不止。”上述人士透露。

  首批入驻自贸区的36家企业中,有11家金融机构,包括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招商银行(600036.SH)、浦发银行(600000.SH)及上海银行8家中资银行,花旗、星展2家外资银行,以及交银金融租赁1家金融租赁公司。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29日举行的自贸区情况说明会上表示,目前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与自贸区方面保持着密切联系,前者正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研究在自贸区内的定位以及未来以何种形式进入自贸区。“一旦我们收到了他们的申请以后,还是会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处理。”

  新华社的报道援引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的说法称,交行已经提交了一份300多页的自贸区金融服务方案,涉及财富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和离岸业务等领域。交行旗下的信托、基金、保险也都正在寻找自贸区政策与其本身业务的契合点,在适当时机开设自贸区分支机构。

  李家成此前告诉本报记者,一旦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将会对金融业产生非常大的变革,很多私募、基金会选择落户在自贸区。

  寻觅商业模式

  除了大量希望进入自贸区的企业,目前已经在自贸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业务的1万多家企业,也在思考该如何对接自贸区新政。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在自贸区28.78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各类投资企业1.2万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230个项目,整个自贸区2012年进出口贸易额为1130.5亿美元。

  上述外联发有限公司招商人士称,目前自贸区概念非常热,也带动了周边物业价格的上涨,因此,如何更好对接自贸区政策和改革大方向,是帮助区内企业降低成本、顺利过渡的必然之策。

  “今年4月,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小组,研究确定我们招商的目标客户,为了推动现有区内企业与自贸区政策结合,也开了好几个会议研究。”该人士说,目前已经做了几个模式的测试,应该可以转化为商业模式,为现有区内企业提供很大的帮助。

  东方国际物流集团(下称“东方国际”)总经理边杰28日在参加“复旦金融之声秋季论坛”时表示:“作为物流企业,怎么样让物流和金融进行结合,在自贸区中间产生更加大的效益,这是我第一个要关注的。”

  边杰举例说,今年该公司做了一个二手船的业务,已经通过内保外贷,在香港获得资金,贷款利率不到3%,因此未来通过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和创新,将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成本降低。

  边杰说,其集团还在关注跨境贸易平台。上海跨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自贸区的36家企业之一。边杰称,东方国际介入了该公司投资方东方支付的部分贸易业务。

  “从我们的实体经济跟金融、投资等结合来看,自贸区会释放出制度上的红利,给我们带来一些机会。”边杰说。

  首批挂牌的企业中,包括内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项目涉及商贸、文化、通信、金融等多个领域。

  由于企业的需求和关注,包括陈波在内的诸多学者也被频繁邀请到各类企业去讲解自贸区。陈波说,大部分企业想知道自贸区到底是什么,能带来什么机会,企业该如何对接。

  上述外联发有限公司招商人士说,也有一些企业因为看好自贸区大势,存在“先占一个地方再说”心理,“我们也会和企业沟通,不要急着在挂牌时进来,最主要还是结合自己的业务,寻找最合适的机会。”

  监管机构变化

  目前,点开上海综合保税区网站的链接,已经自动更新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网站。

  与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一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也是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负责自贸区范围内相关改革试点任务和行政事务。

  目前,自贸区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人力资源局、政策法规研究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局、规划建设和环境管理局、综合监管和执法局,以及洋山保税港区办事处、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办事处等10个部门。

  此前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的组成机构,共包括14个内设的职能部门,比如劳动人事处、政策法规处等。从“处”到“局”,自贸区管委会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这些机构将从内设转变为公开对外。“比如之前综合执法局就没有对外执法的权力,但现在可以了。”

  管委会一楼是综合服务大厅,包括工商、海关、税务等8个部门在此为企业提供一门式服务。不过由于投资办事直通车要到10月1日零点开通,因此综合服务大厅目前只能接受咨询,受理办理业务要在10月1日启动。

  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对于未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最快4天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机构代码和经营登记,而此前,大概需要29天。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