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海辉私有化背后:为长期转型赢得时间

2013年05月21日 02:40   新浪科技 微博   

  罗亮

  中国概念股的私有化之风吹向了软件外包领域。继分众传媒、亚信联创等公司私有化之后,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文思海辉也踏上了私有化之路

  5月20日晚间,文思海辉(Nasdaq:PACT)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收到来自黑石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淑宁、CEO卢哲群等管理层组成的买方联盟的非约束性私有化提议,将以每股7.5美元的价格收购不属于买方联盟的剩余股份。

  据悉,这一私有化提议还有待文思海辉董事会评估,但卢哲群等管理层对于交易成行很有信心。在一封致股东的公开信中,卢哲群表示,“我们有信心,这笔交易将可以迅速完成。”

  身在新加坡的文思海辉董事长陈淑宁婉拒了新浪科技有关私有化提议的采访要求。他在电话中表示,不便对此事置评,一切以公告为准。

  私有化必然

  文思海辉是由国内两家软件外包公司合并而来。2012年8月,在美国上市的文思信息与海辉软件宣布合并,成立新的公司——文思海辉。合并之后,文思海辉员工达到2.3万名,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

  虽然凭借合并,文思海辉达到了一定规模,使得其有实力与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展开竞争,但资本市场并不看好国内软件软包企业的发展前景。这一方面与宏观经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人力成本上升有关。

  过去十几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近几年,随着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国内IT人才的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外包模式已经遭遇瓶颈。

  实际上,合并之后的文思海辉股价一直呈现下跌态势,合并之初股价近12美元,但最近已经跌至5美元左右。

  与以往私有化的中概股一样,文思海辉的股价也在被资本市场低估。但坏消息是,由于该公司在过去一个季度忙于业务重组,即将公布的业绩可能会进一步拉低股价。

  当企业价值无法得到合理体现时,以管理层为首的团队提出私有化似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正如卢哲群所言,“我们的方案向公司股东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机会,以实现较高的价值。”

  赢取转型时间

  除了体现价值之外,私有化还为文思海辉赢得了更多的转型时间,而这可能是管理团队更为看重的。由于预见到靠低成本、拼人头的软件外包模式不可为继,海辉软件日前开始淡化软件外包角色,而以解决方案厂商示人。

  在文思海辉日前召开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上,文思海辉高级副总裁林德茂表示,“文思海辉的发展以前一直在走整个软件外包行业前面的一段路,而现在已经到了转型的路口。”

  文思海辉希望走向前台,为企业提供自有品牌的解决方案,比如智慧城市、智慧金融、商业智能等。无疑,这些解决方案业务相比单纯的软件外包业务,有更高的毛利率。

  私有化之后,文思海辉就不必时刻暴露在投资者的严密监视下,它也可以获得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转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想法上,软件外包企业都知道应该往高端业务上跨越,以获得更长远、持续的发展,但是真正操作的时候却未必这么简单。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今年3月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表示,“进入高端(业务市场)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只想用最短的时间进入高端,也十分不现实。”

  他当时还颇为担忧地表示,“如果任何一家软件外包企业,在四年五年前没有开始应对这一场危机(指人力成本上涨),现在再来谈转型,已经来不及了。”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