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发表署名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的文章称,苹果之所以将手表作为穿戴式计算的切入点,是为了避免过于突兀,让人们逐渐适应这样一种全新理念,并有可能最终推出苹果眼镜,与谷歌展开正面对抗。
以下为文章全文:
我在周一的专栏中报道过,苹果正在开发一款可以戴在手腕上的电脑。有读者问:既然要探索穿戴式计算,为什么不干脆做一副眼镜,而是要开发一块手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先来回顾一下苹果Trackpad触控板的发展历史。Trackpad最早用于苹果笔记本,现在也可以在台式机上使用。现在的Trackpad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平板,具备多点触控功能,但却没有按钮。不过,它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
多年以前,Trackpad一半是触控板,一半是大按钮。随着多点触控功能的推出,按钮似乎成了多余的功能——可以通过敲击触控板来代替单击——但苹果并没有直接抛弃按钮,而是在此后的笔记本中保留了这个功能,直到用户适应了不用按钮的操作方式。
当触控板具备多点触控功能时,苹果先是缩小了按钮的体积,最后才彻底抛弃了按钮,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的四方形平板。但此时,整个触控板都是可以“点击”的。
苹果进军穿戴式计算市场时也将遵循同样的模式。对用户而言,将第一台穿戴式电脑戴在手腕上,不会令他们感到不适。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把“电脑”戴在手腕上——对很多人而言,电子表就是他们的第一台“电脑”,更何况有些电子表上还配有迷你计算器。如今,手表正在逐渐被智能手机取代,因此手腕变成了穿戴式计算设备的最佳容身之处。
即便如此,要在手腕上戴一个真正的电脑,可能还是会让有些人感觉不适。因此,苹果iWatch的本质就像是一个带有大按钮且没有多点触控功能的Trackpad,目的就是让用户逐渐适应这种模式。
这与谷歌的模式大相径庭,后者直接将穿戴式电脑戴到脸上,试图通过具备增强现实功能的谷歌眼镜将穿戴式计算引荐给用户。但有些用户可能会被这种模式吓跑。相比而言,手腕给人的观念造成的“冲击”就小得多。
尽管在5年或10年之后,我们可能会毫无顾忌地戴着“苹果眼镜”出门,但苹果还是更愿意以手腕作为这一愿景的切入点。(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