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浪潮扑来科技业或重排座次:创新力成关键

2013年01月11日 00:59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编者按

  智能化浪潮正快速驶进我们的生活。

  北美时间2013年1月8日~11日,国际电子消费展(CES)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办。在全球经济依然被低迷笼罩的同时,科技企业再次成为突围的前锋。搭载移动互联的概念,这次科技行业变革的突围重任落在智能化上,而载体仍然是消费电子产品。

  除了苹果、三星、华为、联想等纷纷推出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手机,索尼、夏普、松下等陷入巨亏的日系电子巨头纷纷借智能电视来表达翻身的诉求,TCL、海信等国内彩电企业也纷纷加入智能电视的争夺。智能化的背后,是这些电子消费品更为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2013年,或许是智能电视商业应用的元年。

  智能浪潮扑来科技业或将重排座次

  王珍

  北美时间1月6日晚赌城拉斯维加斯的街头,2013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开幕前的人流明显没有去年多,暗示着全球电子业仍笼罩在经济低迷的阴影之中。不过,1月7日媒体开放日发布会上,及1月8日开幕后CES展场内的超高人气,仍然昭示着这一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展的权威地位。

  智能化的创新产品,成为焦点,智能化的突破口明显出现在电视这一传统电子产品上。这一趋势,在被认为全面衰落的日系电子企业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索尼、松下首次将4K(超高清)技术应用于56英寸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视,显示日本企业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正面迎战韩国企业。三星、LG继去年发布55英寸OLED电视之后,今年展示了可弯曲的55英寸OLED电视。

  尽管如此,4K技术延长了液晶电视的生命周期,夏普甚至研发出了85英寸的8K液晶电视。更高清晰度、更大尺寸令液晶电视画面如身临其境。而OLED电视却因成本难以下降、良率难以上升,而延后了普及周期。2015年前,4K液晶电视销量都将超过OLED电视。

  中国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在CES上拿出看家本领:海信推出ULED,在LED液晶电视的基础上优化图像,令画面色泽更艳丽,而售价仅为OLED电视的四分之一。海信还展出了激光电视,无需电视整机,一台类似投影机大小的设备,就可以将电视内容投映在墙上或布幕上。TCL则把去年发布的全球首款26英寸“智屏”ICE SCREEN变为可触控,并展示了可触控的Win 8 TV。这些抢眼的智能化创新产品,的确为中国企业争得不少荣耀。

  创新不仅是技术,还关乎思维模式的转变。与智能化相辅相成而来的,就是用户体验。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分享购买、使用体验,从而成为真正的上帝。电子巨头们前所未有地重视消费者体验,索尼总裁兼CEO平井一夫去年4月上任后,马上成立用户体验和产品策略平台。

  没技术不行,光有技术也不行。索尼已经吃过大亏,它手上有一副好牌——丰富的影视、音乐、游戏等娱乐内容,优秀的画质、音频、影像技术,却在智能互联时代先输一局,眼睁睁地被苹果和三星超越。

  打破部门垂直管理的沟壑,以用户需求导向牵引,横向整合内部的软硬件资源——这似乎是索尼在本届CES的使命。索尼首次展示了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统一的操作界面,并展示创新的“one touch”(一键式)功能,即只要按一下按钮,索尼手机内的图片、音乐等娱乐内容就能在电视、平板电脑上播放。

  连续两年巨额亏损的日本电子企业能否重获新生,是业内关注的热点。松下总裁津贺一宏在CES开幕式上的主题演讲让人耳目一新。日本企业意识到,不能以单个产品,而要以一套产品、一个系统来赢取未来的智能之战。松下已将业务重点转向智能电视、家庭节能、电动汽车能源管理等解决方案。

  如出一辙的是,智能家居成为本届CES上各大电子巨头争相展示的重点之一。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智能生活里,电视机将被重新定义。同样的视频内容,你可以在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电冰箱门上的小显示屏甚至在墙上、窗玻璃上(已有透明的显示屏)观看,你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并且随时随地选择。

  这需要强大的“心脏”支撑,因此高通在本届CES上展示“四核芯片”引来“哇”声一片,这还需要极丰富的内容支持,连好莱坞的影视娱乐巨头们也联手结盟。本届CES上,狮门、派拉蒙、索尼影像娱乐、20世纪福克斯、环球唱片、华纳兄弟签约合作,提出口号“Your movies in the cloud”,即通过云计算技术,把丰富的影片资源放在“云端”,消费者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机、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浏览并下载喜爱的电影。

  2013年将是智能电视商业应用的元年。任何一次产业变革,都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没有苹果、微软的参与,亚洲企业成为本届CES舞台上的主角。其中,韩国企业暂时领先一步,日本企业在调整,中国企业在努力追赶。今年TCL、海信在CES中心展馆拿下抢眼的位置,难怪索尼中国区总裁栗田伸树感叹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觉到中国企业的存在。

  总之,智能浪潮正扑面而来,竞争格局就像一个变化中的魔方,创新力将成为科技企业重新排定行业座次的关键。

  华为发布“镇山之宝”意欲分羹三星、苹果

  刘佳

  [ 从通信设备商的角色向消费电子厂商转移,更重要的还有品牌的树立。其中的挑战一方面来自消费者 ]

  在今年的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华为一口气推出了号称“性能之最”的四核Ascend D2和“大屏之最”的6.1英寸Ascend Mate,以及一款搭载Windows 8系统的W1,这被外界解读为华为挑战三星和苹果。

  美国当地时间1月7日,正在进行CES会前演讲的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当着数百家媒体的面,拿起水瓶浇灌起了刚刚发布的Ascend D2机身,接着又把手机往地上狠狠一摔——手机完好无损。

  去年CES消费电子展上,华为曾发布全球最薄手机Ascend P1,在余承东看来这足以“震惊世界”,但最终外界反应仍与他的预期有不小的落差,这款手机直到去年三季度才进入美国市场。

  回顾过去,余承东反思说,当时P1产品操盘经验不足,渠道上又出了问题,而过去一年华为正因此在渠道、品牌、研发、产品规划以及营销等多方面补课。而两个“之最”的产品接下来的市场表现,或成为检验华为过去一年时间努力的“试金石”。

  重建渠道

  尽管是通信设备领域的优等生,但在面向消费者品牌以及渠道建设上,华为仍是初学者。

  最大的瓶颈出现在渠道。华为Ascend D1从发布到上市,间隔了大半年。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华为长期捆绑运营商的策略,造成了社会渠道的覆盖力不足。

  从通信设备商的角色向消费电子厂商转移,更重要的还有品牌的树立。其中的挑战一方面来自消费者。华为终端CEO万飚说,大众对华为品牌认知以及 口碑积累仍需时间,卖高端机既要考虑零售价格消费者可接受,与品牌地位相匹配,还要求渠道利润足够,保证成本和利润均衡,这将非常考验华为的智慧。

  另一方面的挑战则来自运营商,因为运营商不愿让做白牌的华为突然转向自有品牌,导致生意丢了一大片。在欧洲,这甚至让华为一度无手机可卖。

  华为终端CMO邵洋介绍说,欧洲市场最初是电信运营商“怂恿”华为做自有品牌,但是运营商希望的是从OEM到ODM的平稳过渡。华为很快推出自 有品牌后,去年上半年,欧洲原本有合作的15家电信运营商,只有1家继续选择销售华为手机,这导致了华为的高端智能机去年一段时间在欧洲几乎“卖不动”, 但到下半年已经有14家运营商和华为重拾合作。

  华为手机在渠道方面的“补课”一直在进行。一方面,它加快了对于国内外电商渠道的投入和布局;另一方面,它已经和全国600家省级代理商开展合作,与国美、苏宁、迪信通等重点零售连锁达成战略合作。

  一位华为内部人士和记者确认,比起从前侧重向运营商提供贴牌手机的做法,华为用1年的时间将自有品牌出货量提高到90%左右。按照华为终端预计的数字来看,华为201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6000万部,增长率超过300%。

  盈利难题待解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红海占有一席之地,华为面临的压力并不算小。本届CES上,联想推出高端旗舰智能手机K900,还有重振旗鼓的日本消费电子企业,比如索尼,同样发布了一款5英寸大屏的防水手机Xperia Z。

  而如何提升智能手机利润,同样是摆在包括华为在内的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一道难题。余承东说,华为终端在2012年牺牲了3000万部功能机的销量,利润提高了约70%,但利润率还是个位数。

  万飚告诉记者,目前华为管理层已在内部对华为智能终端提出要求:“盈利能力,持续发展,不要出现恶性库存造成较大风险。”

  精品战略被视作是华为提升手机盈利能力的举措之一。万飚说,现在的华为正在把产品进行有选择性的聚焦,在以2000元和3000元为界的高中低端智能机市场,每个价格档都推出至少一款精品机型。

  而在占据手机终端一半营收的海外市场,华为的目标是在今年实现至少有70%~80%的增长。

  万飚告诉记者,华为智能手机在2012年重点布局日本、欧洲、美国、拉美等海外市场还将在2013年得到延续。值得注意的是,入门级智能手机在南美、巴西、墨西哥等市场存在巨大增长空间;而欧洲市场被华为视作是2013年实现智能终端利润规模化的重要市场。

  “之所以看好欧洲市场,一是因为市场空间足够大,欧洲的新品偏中高端;二是因为此前华为在做通信设备时已经与欧洲运营商建立很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做手机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 万飚说。

  这与华为在欧洲战略一脉相承。华为已计划将欧洲建成第二总部。

  据统计,去年欧洲市场占华为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移动宽带和数据卡、网关设备等)营收在20亿美元上下,约占其全球销售收入的25%。其中,智能手机约占据营收的70%;而到了2013年,进一步深化在这一市场的战略布局,预计还将实现50%~80%的增长。

  谋创新转型爱立信“做音乐”

  卫翰思:电信设备行业未触碰天花板

  刘佳

  尽管在去年退出了与索尼的手机合作业务,但爱立信并不希望给大众留下冷冰冰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的形象。美国时间1月8日,在CES中央大厅展 台上,爱立信总裁兼CEO卫翰思(Hans Vestberg)和DJ巨星兼音乐制作人Avicii一起,启动了一项全球音乐众包(Crowdsource)项目Avicii x You。

  这个项目邀请全球乐迷和音乐制作人通过互联网提交音乐作品及元素。并由Avicii作为制作人,对各类音乐元素,如编曲、效果、旋律、节奏、和声作品等进行审核监制,最后创作出世界上首支通过“众包”方式产生的金曲。

  “在接下来的24个小时,来自66个国家的700首音乐将会产生。到今年2月底的巴塞罗那通信展上,人们将听到这首众包的作品。”卫翰思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爱立信并不是在“不务正业”。卫翰思说,这是展示网络社会促进创新、推动业务转型作用的一次实验。音乐产业是爱立信第一个用自己的宽带设备和云服务实验的产业,以此为范例,接下来还将与其他行业开展对话与合作。

  例如,爱立信的展台上,一辆红色的沃尔沃被摆放在显眼位置。这辆车内置的爱立信服务平台连接至云服务器,车主可以通过这一网络下载各种应用程序,通过汽车互联云系统与其他车主实现互动。谈得兴起,卫翰思一下子坐进了车里亲自当起了向导给来宾讲解。

  对爱立信而言,“网络社会”意味着其市场版图的不断扩大。毕竟,在过去一年,由于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乐观,导致了各国运营商推迟了设备采购,让包括爱立信在内的整个电信设备行业都在面临艰难时刻。

  与华为、中兴、阿朗等同行一样,爱立信去年也遭遇利润大幅下滑。

  华为、中兴已经探索智能终端领域的市场机会,但爱立信却在去年放弃了这项业务。“它们(华为、中兴)如果认为做智能机是它们的竞争优势,就应该 去做;但对爱立信而言,已经有太多家企业竞争做手机,把股权卖给索尼后将更专注于网络业务、电信管理服务和支撑解决方案三方面的投入。”

  按照卫翰思的判断,电信设备商“艰难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但他同时乐观地表示,电信设备行业并没有如外界想象的那样遇到天花板。

  他的理由是,来自爱立信的调研报告显示,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在2012年第三季较前年同期增长了1倍,到2018年将激增12倍。例如,2012 年全球约有66亿的移动用户,2018年可望增加至93亿,用户数的增加动力之一来自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新增的移动用户数,其中的市场 机会不言而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给本文挑错 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