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周刊现代》副主编:日本数码迟暮

2012年11月10日 00:56   经济观察报 微博   

  日本《周刊现代》副主编

  d-kondo@kodansha.co.jp

  松下将被埋在松下吗?

  “我公司2012财年 (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合并最终损益为‘负76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0亿元)。这是我公司继上一财年亏损772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5亿元)之后,连续第二年出现的大幅亏损。

  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数码家电产品的销售状况极为不佳。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数码家电这一领域,我们输得一败涂地。这不是正常的状态。现在,我们必须首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并不是一家处于正常状态的公司,然后才能继续向前发展下去。”

  10月31日,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津贺一宏带着一脸刚刚痛哭完的表情,出席了公司“9月决算记者见面会”。

  新财年最终损益结果一经公布,松下电器公司的股票价格立即出现了波动。11月1日,该公司股价跌至414日元(约合人民币33元)每股,比前一交易日下跌了100日元(约合人民币8元)。同时,这一价格也成为了松下电器公司在近37年零8个月之内的最低股价。如果您现在掏40元人民币购买一股松下的股票的话,那您还能拿到找回的零钱。

  去年,松下电器公司的年销售额高达7.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40亿),公司员工总数多达32.1896万人。可是,到了今年,这个曾经被誉为“日本最大的家电制造商”的松下电器已经沦落到了在死亡边缘苟延残喘的地步——公司的支柱产品“太阳能电池”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业绩都十分“低迷”;“锂离子电池”也因为不具备与外国企业相匹敌的竞争力,而背负了巨额的赤字。2010年,松下电器公司以8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0亿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三洋电机。但是事与愿违,这一项收购并没有为公司带来任何的收益,反而为公司加上了另一个沉重的负担。

  “新财年最终损益为负7650亿日元,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津贺一宏泪洒记者见面会”——当这个消息迅速地传遍日本大街小巷的时候,我正在位于东京六本木的中国大使馆,和一位中国的外交官朋友谈笑风生。对于松下的现状,他感慨良深:

  “一提起‘松下’两个字,我就会立即想起那个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鼎力支援中国经济建设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在那个年代,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国迫切地需要像松下那样深受人民喜欢的日本企业的帮助。可是转眼间,松下这样的企业也已经步入了垂暮之年,我们不得不感叹时代发展的迅速啊。”

  1978年10月23日,当时的中国国家副总理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交换仪式。

  仪式结束之后,邓小平视察了日产汽车公司位于座间的工厂以及新日本制铁公司位于君津的工厂。之后,他又专程乘坐新干线前往大阪,视察松下电器公司位于茨木的工厂。

  在工厂内,当时的邓小平副总理诚恳地对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董事长说:“我们希望贵公司能够协助我国一并发展经济。”随后他又保证说,将会在靠近北京市市中心的东北部地区为松下准备一块厂房用地。后来,在这块土地上建成的就是日本企业在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工厂、专门制作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松下(北京)工厂。同时,中国好像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全面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

  有一次,我和松下电器公司中国地区总负责人(副总裁)聊天。他对我说:“当时,没有人会想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将会出现如今这么多的大宗商务贸易。我们只是觉得,既然中国的最高国家领导人向我们寻求支持了,那我们就在中国开工厂吧。当然,开工厂不求盈利,只要能把投资的本钱赚回来就行。可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是,工厂刚刚开设不久,我们就收回了初期投资。所以,后来我们毫不犹豫地继续追加投资,扩大生意。现在,我们派往中国大陆的日本员工已经超过了1000人,同时我们从中国市场获得的利润已经达到了公司总营业额的14%。”

  2008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时,也专程拜访了松下电器公司总部,并再次对松下电器公司表达了谢意:“俗话说‘喝水不忘掘井人’,松下电器公司就曾帮助我们中国‘掘井’,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去年,我去参观了那个被誉为“日本企业在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工厂”的松下(北京)工厂的旧址。可是到达之后,我看到的却是一片凋敝的景象——昔日的大厂房被分割成了好几个独立的空间,几家中国的小企业在各自的空间里毫无生气地运作。

  在10月31日举行的“9月决算记者见面会”上,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津贺一宏做出了这样的总结:“我公司将全面停止在捷克和马来西亚的电视机生产制造。明年4月,公司将把原有的88个部门缩减为56个,同时裁撤女子羽毛球部和男子篮球部。我们将会为了迎接2018年公司创立100周年而全力奋斗!”

  屈指算来,松下电器在这个公司创立100周年前的节骨眼上,仅仅两年的时间就背负了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元)的赤字!我想,要是已故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得知这个消息,估计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息吧。

  夏普快要没谱了?

  与此同时,还有一家日本公司也将迎来公司创立100周年的纪念日。可是就在今年9月,这家公司竟然对外宣布“出售公司总部大楼”——公司创立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还没有举行,先把活动场地出售了。这家公司就是松下电器公司的竞争对手——夏普。

  今年11月1日,夏普公司召开了记者见面会,发布9月决算。见面会上,夏普公司总裁奥田隆司带着一脸的愁容对外宣布:

  “根据今年3月期的决算,我公司在上一个财年内出现37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0亿元)赤字。我们已经制定了计划,准备在近期将这一数额减少至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但是,到明年3月的决算期,我公司预计还将背负4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0亿元)的赤字。”

  这就意味着,在原有的1.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40亿元)有息债务的基础上,夏普公司还将在两年内背负高达8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0亿元)的赤字。但是,夏普公司的自有资本比例仅为9.9%到10%,也就是说夏普拥有的资本仅仅为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0亿元),大致等同于公司一个月的营业额。所以,夏普真的已经到了“无论何时破产都不足为奇”的危险时刻了。

  在11月1日的记者见面会上,媒体对夏普公司总裁奥田隆司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

  记者:是“拖延问题”的企业体制导致夏普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吧?

  奥田:我们已经多次对目标业绩额向下做了调整,但是仍然无法实现目标。辜负了大家对我们的期望,我们正在深刻反省。

  记者:昨天,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指出,松下现在是一家“处于非正常状态”的公司,那么夏普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

  奥田:夏普拥有众多世界高精尖端技术,但却没有很好的运用这些技术资产,没有把它们和收益联系在一起。

  记者:台湾鸿海精密集团提出的收购一事,进展情况如何?

  奥田:我们正在和鸿海的高层深入地交换意见。

  鸿海精密集团是一家被称为“夏普救世主”的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为美国苹果公司生产iPhone、iPad等产品的“富士康”就是由鸿海精密集团运营。如今,该集团在中国范围内拥有120多万员工,年产值高达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000亿元),是日本夏普公司的四倍。

  2012年3月,鸿海精密集团同意用6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购买夏普公司9.9%的股份。但是,后来由于夏普的股价急转直下,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不得不对此前提出的交易做出重新评估。

  8月30日,郭董事长访问夏普公司,而这也成为了他的最后一次访问。据说,郭董事长之所以此后再也没有访问夏普,是因为夏普拒绝向鸿海集团提供自认为“世界第一”且“独一无二”的“IGZO”新型液晶技术。明明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却执意不肯做出让步,真可谓迂腐至极啊!

  今年10月,亚洲最大的电子展“CEATECJAPAN2012”在日本东京拉开了帷幕。在展出期间,夏普发布了最新型的液晶电视,但却遭到了各方的诟病。我的一位记者同事前往展览现场采访,回来后,他竟然说“根本看不出(夏普的电视)好在哪里”。而且,相比韩国LG同类型电视的17万日元售价,夏普竟然开出了30万日元的标价——可想而知,夏普的电视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索尼等“三大”胡为乎泥中?

  “日本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的第三家——索尼公司——也同样面临困境。今年9月的中期决算结果显示,索尼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40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虽然该公司希望在年终决算时,能够“时隔5年,再创黑字”,但是,如今索尼在电视产业方面已经出现了巨额赤字,数码相机的财年计划销售量也由1800万台下调到了1600万台。所以,索尼希望“时隔5年,再创黑字”的梦想,极有可能成为南柯一梦。

  最终,在今年9月的中期决算中,日本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都遭到了重创——与上一财年同期相比,松下电器公司的营业额缩减24%,夏普公司缩减41%,索尼公司缩减25%。

  曾几何时,一提到数码家电,人们一定会想到独占世界市场的日本企业。可是,如今日本的数码家电制造商竟然都落得如此田地,这到底是何缘故?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在世界各大家电制造商之间愈发激烈的竞争中,一个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就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在保证一定水平的技术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韩国三星、LG,以及众多的中国企业都选择了这条路。

  其二,不停地开发独具魅力却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产品。对于这样的产品,无论价格多贵,都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美国苹果公司就是在这条路上的“前行者”。

  可惜,日本的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没有选择走这两条路之一,而是选择游走在两条路之间,然后眼睁睁地看着顾客渐渐远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机械死板的组织结构,依然沉浸在往日“成功的余韵”中无法自拔。这就是典型的“日本病”。

  如果有机会接触日本松下、夏普、索尼公司的员工,您就会发现,他们俨然就是一个个官僚。明明自己公司经营状况已经恶劣到了火烧眉毛的境地,但是他们却只考虑自己如何发迹,然后在公司内部展开围绕权力的明争暗斗。这些公司曾经都为创造令世人震撼的商品而不断努力。可是,如今他们都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正确轨道,并且在错误的路上渐行渐远。

  在“日本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的总裁都在一脸苦涩地召开记者见面会的同时,11月1日,韩国三星电子43周年庆典活动在韩国首都首尔隆重举行。开幕式上,三星电子CEO权五铉高调宣布:“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三星电子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实际上,目前日本三大数码家电制造商的股票市价总额仅为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00亿元),而三星电子一家公司的股票总价就已经到达了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2万亿元)。所以,也许三星并没有把日本的企业看作是竞争对手。

  日本的家电制造商到底能不能走出“日本病”的阴影呢?难道非要到这些企业被他们同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所收购的时候,才能有所改变吗?虽然这是一个悲观的看法,但是日本企业的“日本病”的确已经病入膏肓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给本文挑错 电话:010-62675595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