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特尔继续“炒冷饭”:Ultrabook前景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1日 16:54  新浪科技微博
Ultrabook产品刚刚问世,就背负着“山寨MacBook Air”的争议Ultrabook产品刚刚问世,就背负着“山寨MacBook Air”的争议

  导语:《商业周刊》网络版今日发表署名凯文·托菲尔(Kevin C. Tofel)的文章称,英特尔自诩Ultrabook将向用户提供绝佳体验,问题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已满足了用户这方面的需要。虽然英特尔为Ultrabook描绘了美好蓝图,但这个概念未来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以下为文章全文:

  “独角戏”

  如果说有谁因其付出而应该得“A”的话,我一定会将这项荣誉颁给英特尔(微博)。英特尔周一在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以下简称“CES”)举办的媒体活动相当成功,展示了一系列颇具吸引力的新产品。Ultrabook自然是其中的焦点,但即便在离开活动现场时,我脑海中仍有几个疑问没有得到解答。

  当天的活动成了英特尔副总裁兼移动事业部总经理邓慕理(Mooly Eden)的“独角戏”,他不仅提到英特尔计算平台Sandy Bridge的诸多成功案例——迄今已售出1.5亿颗Sandy Bridg芯片,还展示了最新的Ultrabook技术。根据英特尔的说法,这些厚度约为18毫米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将会向用户提供绝佳的体验。

  邓慕理在由苹果占据主导地位的平板电脑市场没有太大建树,英特尔也只是参与了这场“游戏”而已。邓慕理表示,对于这些设备而言,内容消费还不够。他在演示用于制作相册的ArcSoft软件时说:“消费对母牛是有益的,但我们是人。”

  六大体验

  表面上,邓慕理演示的产品同Ultrabook体验有关,但其实你不必深思,就清楚英特尔希望传递的还是涉及速度和能耗的老套信息。最后,我脑海中不断浮现的一个问题是,英特尔目前侧重的其实正是非英特尔设备早已提供的诸多体验。例如,英特尔称Ultrabook提供的六大“体验”是:创造表达的内容、无需等待、无线、内心平静、自我反映、价格优势。

  我认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即便没有满足上述所有需要,但起码也满足了大多数。因此,Ultrabook的问题在于,它不是消费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英特尔自身面临的问题,因为一方面传统电脑销量下滑,另一方面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销量却在上升。

  英特尔缺乏性能强大的笔记本电脑产品,没有任何可供宣传的“新体验”。英特尔甚至在其六大目标体验的最后一个上都面临挑战——该公司显然很清楚,必须降低这些产品的价格。邓慕理暗示,当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实现了“规模经济”,Ultrabook价格便会降至主流价格区间。鉴于今年估计会有75款Ultrabook产品面世,我希望它们的价格能很快降下来。

  路在何方

  即便当前一代Ultrabook产品纷纷上市,英特尔也在为其谋划未来发展之路。Ultrabook的路在何方?借助于Ivy Bridge芯片的强大性能,英特尔或许会寻求实现基于手势的设备间计算互动,同时在Nuance的帮助下,提高设备的语音识别能力。不过,这些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并不是新鲜创意,只是眼下适合英特尔罢了。

  邓慕理在谈到传统概念时,对配备触摸屏的Ultrabook的兴奋之情似乎溢于言表。难道这么多年我们没见过这种产品吗?它们的销量不大,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对多数计算机功能而言,这种“伸出手触摸”活动带来的人体工学没有任何意义;二是这项技术将增加价格溢价,进而降低市场需求。

  最大亮点

  尽管如此,有一个概念的确引起了我的注意。英特尔展示了一款颇具特色的Ultrabook产品,这款产品在正常情况下触控板在笔记本电脑所处的地方竟然是透明的,而且这个地方对触碰十分敏感,所以能当作巨大的触控板使用,但它又可以防范手掌误触,这样就不会干扰键入。当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个透明区域在Ultrabook合上时可以显示相关信息。

  除了显示约会、电子邮件等信息外,用户不必打开Ultrabook就能与这些数据互动。我个人认为,这项设计倒是很独特,但同时也说明英特尔不具备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能力。为何这么说?因为英特尔正试图将电子邮件、信息通知和日程安排等智能手机的传统活动,转移至Ultrabook产品上。邓慕理甚至还说,这样,“你就不必从口袋里掏出智能手机了。”

  即便这一Ultrabook概念很独特、颇具前瞻性,我依旧认为英特尔尽全力打造的产品,不过是笔记本电脑的自然演变。所以说,英特尔给Ultrabook产品打上自己的烙印,更多只是在解决自身问题——相比竞争对手ARM,移动设备对英特尔依赖性更小——而非解决消费者的问题。(轩辰)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