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方正兵败郑州大医改 30亿项目或被迫搁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9日 01:08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卓铭 北京报道

  方正集团最近的郁闷事不止一件,方正旗下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在郑州的投资项目可能将打水漂。

  6月30日,记者获悉,北大国际医院集团高层正密切接触河南省、郑州市各级主管部门,希望能够继续推进“河南省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方正一位内部人士称:“省里对方正投资的态度并不积极,医疗中心至今也没能成行。”

  2010年8月3日,方正集团和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方正和河南省政府合作建设河南省医疗中心。这座规划中的医疗中心选址于郑东新区,正是郑州乃至整个河南最富经济活力的区域,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

  然而一年过去了,方正的医疗中心音信皆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的郑东院区却已经在2010年12月26日奠基动工。种种迹象表明,郑大一将取代方正的地位,成为河南省医疗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者。

  郑州市某区级医院院长介绍:“至少郑州没有排斥外部资本进入的明示或暗示,但郑东新区的省医疗中心确实是郑大一来运作。我从没听说过由方正这个外来者来运作的说法。”

  这是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一段小小插曲,这样的故事在17个改革试点城市或多或少的上演着。作为医改大局中最重要的环节,公立医院改革的走向并不令人乐观。

  1.方正或出局

  种种迹象表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取代方正的地位,成为河南省医疗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者

  郑东新区号称中原经济发展的引擎,2010年底常住人口达32万,但这一区域尚无一家大型三甲医院。2010年6月,河南省卫生厅规财处处长王仲阳表示:“省政府正准备在郑东新区建立河南省医疗中心,规模将比一般三甲医院还要大,计划病床数3000张。”

  这正是方正看中的空白市场。自从将IT和医药设定为双主业以来,方正集团一直在寻求对外输出医疗服务的机会。河南是人口和医疗服务消费的大省,一直是国内药品销售总额的前三的省份。涉足河南,将是方正医疗业务推向全国的坚实基础。

  出于重视这一项目,去年8月的签约仪式上,北大校长周其凤带队,河南省政府则是由省长郭庚茂领衔,郑东新区一干领导悉数到场。郭庚茂是北大毕业的,因此当日的见证者都认为,这一项目花落方正无疑。

  但2010年8月13日,也就是方正和河南省政府签约的10天后,郑东新区土地规划局在政府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称方正集团的“河南省医疗中心项目不属于东区管委会研究确定的选址项目,经与郑州新区管委会联系,该项目拟选位置位于中牟产业园区内,具体用地面积待定。”

  对此说法,上述方正内部人士不置可否。但显然,方正并不希望将30亿的项目设在中牟,而是想争夺郑东新区这块高地。

  郑州市区向东,跨过京港澳高速,便进入了中牟县地界。中牟与郑州接壤的区域被规划成中牟产业园区,并划入了“郑州新区”的大圈子内。虽只一字之差,但郑州新区的地位远不如郑东新区,仅以人口而论,中牟是个农业县,约7成是农村人口。而且,中牟产业园区规划时间不长,现在还略显荒凉。将30亿元砸在这个距离郑州市界还有10公里的地方,方正自然不愿干这样的傻事。

  可是,方正面临的对手是郑大一。上述郑州某医院院长介绍:“河南医院的前三强中,郑大一排第一,省人民医院只能排第二。”

  事实上,在省卫生厅表态要建立医疗中心之前,郑大一已经提前布局。2009年,郑州市政府就有意向。2010年4月22日,郑东新区政府网公示,拟批准郑大一在郑东新区划地23万平方米,建立新区分院。

  郑大一的新区分院定位是三甲医院,拟设置病床位3000张,总投资约25亿元,这一系列指标都符合规划中的河南省医疗中心的标准。上述院长就明确表示:“省医疗中心就是由郑大一来运作的。”

  在与本地强势公立医院的争夺中,方正被挤到了一边。

  2.明争暗斗

  把北大国际医院的模式移植到河南,难度相当巨大,但河南市场的最终结果,将影响方正的长期规划

  方正并没有完全放弃,近期很多高层就扎在了河南。但郑大一新院区已经开工,计划3年完成,方正的希望非常渺茫。

  2010年方正和河南省签约之时,双方并未透露方正将投入多少真金白银。但省长郭庚茂明确表示:“希望方正集团发挥资金优势。河南省政府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实现互利共赢。”

  当时知情人士介绍:“省政府只是给予政策和土地等优惠条件,建设资金都需要由方正来担负。”也就是说,方正设想中的河南省医疗中心是一家民营的非营利性医院,性质与正在筹备中的北大国际医院类似。

  作为方正旗下北大国际医院集团的核心业务,北大国际医院2001年北京申奥之时早已规划,计划投资32亿元。北大控股40%,北大方正、北大资源分别占股30%。从2002年筹备开始,北大国际医院就几经波折,开工日期一拖再拖,凭借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强大后盾,才没有胎死腹中。预计今年7月医院主体将能完工。

  但要把北大国际医院的模式移植到河南,难度还是相当巨大。上述方正人士表示:“可能是主管部门的观念问题。”

  这一说法可以从河南省政府最近的表态得到印证。5月6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表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力争到2015年实现非公立医院占全省医疗服务量的15%。”

  15%,这是5年后河南省医疗服务向社会资本开放的最高上限。方正的出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外来者对本土医院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郑大一2010年的领导述职报告显示,2010年全院固定资产17.89亿元,实现收入25.41亿元,同比增长33.25%。河南省医疗中心设计规模和目前的郑大一接近,相当于再造一个全省最大医院。可以预料,如果方正吞下这块蛋糕,必然将对包括郑大一在内的所有本土医院带来冲击。

  由于非营利性医院无法实现分红,利润只能留存于医院。民营医院的投资人或纯粹追求资本增值,或通过特需诊疗等增值服务实现收益。这势必要求投资人改善服务质量、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这些正是传统公立医院所欠缺的。

  上述方正人士表示:“河南省医疗中心是方正计划中的第一个样本,这个样本的成功将对集团向其他地区开拓具有示范意义。”

  方正集团的长期战略规划中,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承担着向全国300多家三甲医院输出服务的职能。河南市场的最终结果,将影响整个集团的长期规划。

  3.期待破冰

  尽管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都“期待”社会资本能够在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实际运作中,社会资本能做到的还很有限。

  方正的遭遇并非个案。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中,原有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并未被削弱,反倒是被寄予厚望的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依然很低。

  太原的情况和郑州类似。太原市卫生局副局长商广喜介绍:“我们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公立医院和其他类型医院。但目前在太原,大多数民营医院以特色专科为主,能与公立大医院竞争的还不多。民营医院也就是10%-20%的市场份额。”

  大量的民营医院集中于男科、妇科等专科领域,或涉外高端服务领域。这些领域需求刚性较强,患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较低,才使得民营医院能够存续。而土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医保定点资格的获取,几乎是一般民营医院难以企及的。

  因此,尽管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都“期待”社会资本能够在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实际运作中,社会资本能做到的还很有限。

  地方上很早就开始了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的探索。2007年,青岛市卫生局副局长魏仁敏就明确表示:“青岛鼓励公立医院积极利用当前资本市场活跃的社会资本来促进自身发展,并正起草管理办法。”

  2010年10月,成都也开展了类似的探索。成都市政府放宽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准入范围。明确社会资本可自主申请举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联合、托管、兼并、购买等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最难以绕过的槛就是公益性问题。魏仁敏清醒的意识到:“资本的目标是要获取利润的。社会资本投资可能导致趋利性倾向,不利于医院的公益化目标。这是当前所有反对引入社会资本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人员和规模问题也牵制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长期以来的事业单位身份令医护人员不愿放弃,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对病床、设备采购等方面的严格审批又制约着民营医院的发展。

  审批直接与医保资金的给付挂钩。以病床数为例,3000张病床就意味着可能每天有3000个病人能够获得远高于门诊额度的住院医保报销。大型诊疗设备的使用亦是如此。卫生部门不得不从源头严控,防止老百姓的救命钱流失。

  严控的结果就是民营医院的弱势。一直有种说法是:“公立医院是卫生部门的亲儿子。”在无法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亲儿子”显然要比外来客更受优待。这种优待的借口,几乎都是“保障公益性”。

  而台湾长庚医院行政中心主任龚文华并不认同这一点,他表示:“所谓公益性,就是公众受益。社会资本进入如果不伤害公众利益,而且使更多公众受益,那就是公益性。”

  基于这一信条,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从1997年开始就在大陆厦门、福州及北京等地筹设医院,直到2008年5月,王永庆去世之前半年,才仅有厦门长庚医院一家开始营运。由于当时政策所限,厦门长庚医院只能注册为营利性医院,与其在台湾坚守的非营利性信条背道而驰。

  所幸在此轮医改中,政策很快做出了调整。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规定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可以自主选择举办营利性医院或非营利性医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这一意见从政策上明确认可了非公立医院的国民地位,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这一股春风能否吹透冰封太久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事业,有待时间的检验。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