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营创业板新贵:汉威电子高科技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1日 08:47  中国经营报
探营创业板新贵:汉威电子“高科技”遭质疑
探营创业板新贵:汉威电子“高科技”遭质疑

  头冠国内气体传感业龙头称号,身披高端高科技外衣的汉威电子在10月30日成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虽然首发价为27元,发行市盈率达60.54倍,但上市首日依旧遭到了资金的爆炒,当日汉威电子最高上涨到74.8元/股。造就了汉威电子董事长任红军和其妻子钟超两个亿万富翁,汉威电子也从默默无闻一跃为万众瞩目。

  不过,这家自称重视科研及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也遭到了对其是否拥有科研能力的质疑?汉威电子的技术实力究竟如何?

  公众公司戒备森严

  “今天下午就因为漏登了一辆车,我的同事就被开除了,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你进去。”当记者10月20日来到汉威电子门口时,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汉威电子工厂门口的两位保安将记者拦下。

  正值下班时间,不仅进入汉威电子的人需要一一查证件,连从汉威工厂出去的人也要一 一翻查证件。

  无奈之下,记者只好电话联系掌控保安“饭碗”的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人事中心经理马松有。

  “工厂现在不允许任何外来人等进入。”在记者表明来意后,马松有明确表示拒绝并多次示意记者离开。

  “以前都不这样的,最近为什么查得这么严啊?”一名被保安拦下的汉威员工抱怨道。汉威电子进出的员工也对公司突然实施的严格进出审核制度表示惊讶。

  看起来如此严格的进出制度是最近实施的。

  记者再联系汉威电子的总经理任红军,但此时仍在办公室的任红军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希望记者联系公司董秘刘瑞玲。

  几经周转后,在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记者终于在保安的严密监控下进入汉威电子办公室见到了刘瑞玲。途中,保安喋喋不休地警告记者:不许随意走动,厂区严禁拍照。

  以其冷僻的行业和“高科技”而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的汉威电子如此戒备森严为哪般?刘瑞玲解释说:“这是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经营,公司没有采取任何特别保护措施。”

  内忧外患

  据了解,在传感器领域,世界三大传感器公司NEMOTO(日本特殊化学株式会社),City (英国城市技术有限公司)和Alphasense(英国阿尔法公司)掌握着气体传感器的核心制造技术。

  汉威电子自称国内气体传感器行业龙头究竟有多少分量?

  汉威电子在其招股说明书中表示,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和红外光学气体传感器目前在国内仅汉威电子有能力产业化生产,因此在国内电化学和红外光学的气体传感器产业化领域,汉威电子自称目前尚无竞争对手。

  在目前市场上生产的四大传感器中,电化学类和红外光学类传感器是比较高端的两种传感器,而其他两种即半导体类传感器和催化燃烧类传感器的生产技术已经普遍。

  一位曾在加拿大CET(中国)公司从事气体传感器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情况并非如此,目前国内生产上述两种高端传感器的企业已经很多,竞争也很激烈,汉威在国内并非没有竞争对手,现在各个企业之间只不过是生产规模上的差距。”

  记者随后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天津费加罗电子有限公司,华瑞科力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鑫豪斯电子探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吉化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戴维莱传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圳特安电子有限公司等一系列汉威电子的竞争对手了解这些产品的生产情况。其中,以天津费加罗等为代表的中外合资企业借助国外技术基本都有能力产业化生产上述两种高端传感器,但国内本土公司有能力产业化生产的并不多。

  记者调查了解到,2009年6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曾公开了一项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发明专利,但此项专利的发明者是无锡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杰。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中,韩杰表示:“公司正准备生产高端医疗的电化学类气体传感器,不过现在刚刚开始。”

  实际上,汉威电子早于2006年就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申请过电化学氨气传感器的发明专利,但截至今日已经三年,该项申请仍未能获得国家专利局的审批通过。而以生产红外光学类传感器在业内著称多年的本土企业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它们自主研发的电化学类和红外光学类传感器都已开始了产业化生产。

  “克隆”技术

  据了解,早在20年前电化学和红外光学传感器在欧美就已经有成熟的技术了,二十年后其基本过了专利保护期,因此国内有些传感器生产厂商就采用“克隆”技术。也就是直接到拥有技术的外资企业去“挖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汉威电子所谓的红外光学传感器技术,其实是将在美国某家大型传感器生产商位于上海分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挖”过去后才有的。”

  这位人士还表示:汉威所谓的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其实是来自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但这种技术还局限于实验室,这跟英国、美国的成熟技术还有很大差距。这点在汉威的招股书上也有明确表示:由于汉威电子控股子公司炜盛电子的电化学类气体传感器尚未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因此公司从2006年~2009年外购电化学类气体传感器金额分别占购买电化学传感器总金额的100%、91%、66%和70%。

  但汉威电子董秘刘瑞玲回应表示:“汉威所有的技术都来源于自有技术,不是来源于别的单位或个人。”

  气体传感器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词。汉威电子曾再三强调自己拥有气体传感器的核心技术,并在首次公开发行的招股说明书中列出了自己所拥有的31项专利,其中汉威电子拥有22项,其全资子公司炜盛电子拥有9项。

  汉威电子拥有其竞争对手无法攻克的核心技术吗?

  在汉威招股书中列出来的让人眼花缭乱的专利中,记者发现,汉威电子其所拥有的专利全部为“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而无一为核心的“发明”专利。而汉威自称是国内唯一研发出毒性气体检测的电化学类气体传感器及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及可燃气体的红外光学类气体传感器的公司,并由其子公司炜盛电子生产,但在汉威及其子公司所有的专利中,并没有找到上述两项的“发明”专利。

  对于汉威电子所拥有的专利技术,国家专利局一位负责专利审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用新型的专利,国家专利局在评定时是不需要检索的,这种专利一般只要符合条件就会授予,而这里所谓的不需要检索,就是假如之前有多项类似的专利,只要基本条件符合,国家专利局也会给企业授予专利。而发明专利才是最核心的,也是国家专利局审核最严格的专利。”她举例说,一个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予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而实用新型专利则比较简单,一般一年以内,甚至半年就能获得。

  不知汉威是否也意识到自己在发明专利方面的“白纸一张”,在招股说明书中,汉威电子将其及子公司正在申请、已被受理但尚未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一一列出,而这些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仍未能被国家专利局通过授权的无一例外都是申请“发明”专利。

  低端市场

  “目前汉威电子在高端传感器的技术上没什么优势,只不过是在低端传感器生产上有规模优势,能压低成本,所以它的产品属于低端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从汉威电子近三年一期(2006年至2009年一季度)的主营业务构成中可以看出,目前汉威电子的主要销售收入来源于低端的半导体类传感器和催化类传感器,而警用、民用和工业用的分类中,低端的民用传感器在汉威2008年销售份额占据了38.55%。在低端市场上的畅销,与汉威的众多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专利是分不开的。

  然而,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提高,低端的半导体类传感器将面临淘汰。据记者了解,国外许多国家在石油石化行业是禁止用半导体类传感器的,因为半导体的性能偏差,一旦出现事故误报,后果非常严重。

  “在整个报警器的成本中,传感器的成本只占10%左右,所以高端的传感器即使价格贵一些,但安全可靠性比较强,一般买家都愿意选择高端产品以避免出现重大事故。”上述人士表示。

  汉威电子似乎也已经意识到趋势所在,近两年开始进军高端的传感器市场,然而做得并不顺畅。“汉威电子在高端市场刚刚起步,国内有些本土企业在高端市场做得比它要早,而国外的知名企业也将生产转移到中国,而且高端产品的成本也压下来了。而在高端市场上,汉威在成本和技术都不占优势,所以销路很难打开。”上述人士评价到。

  按照每股27元的发行价格,汉威电子首发募集资金达4.05亿元。然而,自称重视研发的汉威电子在募集资金后却并没有将资金投向科研,而是投向规模化生产。

  对此,刘瑞玲解释道,汉威已经有技术了,不需要再用募集资金进行投入,募集资金是用于扩大产业规模的。

  “在电化学类和红外光学类高端传感器市场,汉威可能还是打算走民用低端的路子,扩大规模压低成本。”前述人士说。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