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柳传志:小平房孵出世界500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 07:40  中国青年报

  最先“下海”,最早尝到海水的苦涩,也最早拥有大海的宽广

  柳传志:小平房孵出“世界500强”

  ——本报与央视经济频道同步推出系列报道《中国故事》之四

  中央电视台记者 李晋雄 本报记者 宋广辉

  1984年,向科学高峰攀登了十几年之后,柳传志意识到自己大概不是做科学家的料。于是,他告别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工程师的岗位,到中科院人事处去做一名行政干部。很快,他发现当官似乎也不是自己的追求。

  1984年,对于很多人和事,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这年3月,中共中央宣布“向外国投资者开放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10月,中央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宣布把改革由农村推向城市。

  一次全民总动员的“下海”潮出现了。1984年7月,柳传志和十几个同事一起,在一间小平房里办起了“公司”。那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柳传志也不知道“公司”是什么。

  此时,办公司对柳传志来说,是改善生活、也许还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他不会想到,在其后的20多年中,公司将逐渐成为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养家糊口、吃饭穿衣、休闲娱乐的一个基本场所和组织。

  1988年4月18日,联想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进军海外誓师大会”。当时,联想的员工还不到300人,主要业务是销售一种叫“联想汉卡”的产品,以及给国外电脑做销售代理。但柳传志决定“小题大做”,他请来的客人和记者比自己的员工还要多。

  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产业。1980年,全世界只有30万台个人电脑,10年之后这个数字达到了6000万。1984年,联想成立并开始代理“IBM”的某些产品的时候,19岁的美国人迈克尔·戴尔创办了“戴尔”公司,不久,比尔·盖茨为“微软”设定了那个著名目标:“让每一张办公桌,每一个家庭都摆上电脑。”柳传志同样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市场变化,但是联想却不能“造电脑”。

  当时,在国内生产计算机需电子工业部发放生产许可证,浪潮、长城等公司都有许可证,中科院却没有。

  认识到自己无法撼动现实规则后,柳传志选择了一条“拐大弯”的路线。1988年1月,柳传志来到了香港。他的目的是,在这个没有“计划”的城市成立一家公司,为生产“个人电脑”做资金、技术和市场准备。

  1987年,物价局决定对联想罚款100万元,理由是:联想当时的拳头产品“汉卡”违反国家价格政策,定价过高,有牟取暴利之嫌。100万元,对当年的联想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那时候,公司缴税之后所有利润加起来也不过70万元。联想上下群情激愤:员工要求柳传志召开新闻发布会,打官司告物价局。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天,柳传志带着自己的助手敲开了物价局局长的家门。“我到那个局长家里的时候,人家在家里吃午饭。敲门人家根本不接待,那也是很难堪的。后来找到副局长,挺好,终于连上关系,再加上我们科学院发展局局长非常努力,最后罚款减到了40万元。”

  春天时,柳传志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隆重的誓师大会;秋天时,柳传志却在破旧大楼中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张营业。这就是柳传志在1988年拥有的梦想和现实。

  在高调宣布“进军海外”一年之后,柳传志将在香港研发出的“286微机”送上了飞机。此行的目的地是德国,当时在汉诺威正举办电子技术交易会。在这次交易会上,柳传志终于达到了“拐大弯”的目的。

  柳传志总算成功地往前走了一步。但是,他还来不及开始自己的“电脑梦”,警察却已找上门来。原因是:联想涉嫌走私。

  1989年4月,广东警方查处了一起走私案,顺藤摸瓜,找到了联想门上。那个春天,柳传志既听到了公司走向未来的脚步声,也听到了监狱的“召唤”。

  所谓“走私”事件,最终以罚款300万元了结。后果虽然并没有柳传志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它对柳传志造成的伤害却久久无法平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柳传志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不是企业界教父

  柳传志刘永好等北京聚谈30年变迁

  柳传志:我还要多干几年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