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浪潮服务器改革开放30年发展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 16:26  新浪科技

  第一台浪潮服务器,网络核心设备有了“中国制造”

  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国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等一系列论断的提出, 为大胆创新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也为浪潮的发展创造的新的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第一代服务器人开始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他们一方面饥渴的吸收着国外的先进技术知识,一方面坚定地踏上了艰辛的自我创新之路,缩短与世界的差距。80年代起,中国相继研发出长城、银河系列大型机,峰值能力突破每秒亿次,极大缩短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但是那个时期,服务器,尤其是大型机只有军队等核心保密机关才能研发使用,是每个国家的核心技术机密,技术由国家高度垄断,民用都没有实现,更不用说产业化。民用小型机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提供,这些产品不但价格离奇的昂贵,动辄上千万,只有省级以上的银行等极少数高端客户,才有能够部署,而且需要放在专门的“玻璃房子中”,厂商会派专人时刻看管,以确保不会被用于“军事用途”。

  中国人的耻辱——IBM的“玻璃屋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协议框架下,西方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对我国进行封锁和限制,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服务器产业,为了开展石油勘探,当时的石油工业部物探局花“天价”购买了一台IBM大型机。在花费了巨额资金的同时,还必须接受对方的苛刻的附加条件:把机器安放在一个中国人不得入内的透明的“玻璃屋子”里,以方便美国专家24小时监控,美国专家的监控日志还要定期上交给美国政府审查。凡此种种,就是为了防止中国人将高性能计算机用于非民用目的。之后,由于勘探石油和其他科学研究的需要,中国不得不多次花高价购买IBM、SGI的高性能计算机,这些机器后期的集成与维护费用动辄以百亿计,即便这样,他们也对中国买入的机器进行了功能上的种种限定。

  以往的“服务器”以计算性能为衡量标准,并不注重网络性能,因此有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之分。而以提供网络服务为主、可以大规模民用的服务器必然会面临重大的发展,也会成为未来社会科技发展的基础。基于这样的前沿认识和对于国家大环境的敏锐把握,时任浪潮技术副总工的孙丕恕大胆预测:个人计算时代将逐渐向网络计算时代转变,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是21世纪左右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在PC之外我们必须找到别的利润增长点,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化的广泛应用,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契机。”孙丕恕领军成立了另外一个部门,开始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浪潮小型机服务器产品。这种远见卓识使服务器成为浪潮再度复兴的关键,也为中国的信息产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国外对中国技术封锁,在国内找不到有关服务器的样品和技术资料,孙丕恕瞄准了新加坡、香港这样巴统协议管不到的“边缘地带”,带领了一批研发人员,先后赶赴这两个地方,搜集了大量技术材料,还从美国买回很多服务器方面的书籍。他带领“小分队”将国外厂商废弃不用的小型机服务器一遍遍的拆卸,一遍遍的组装,终于弄明白了构造原理,确定了有关服务器的技术参数。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3月,浪潮终于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服务器——SMP2000,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产品基于开放架构,大量采用标准工业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SMP2000的问世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应用限制,降低了服务器市场的产品价格,使得服务器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成为了可能,孙丕恕也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

  “有了产品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由于中国的服务器厂商比国外厂商的业务起步晚,没有自己的品牌,也不为客户所认同,直到94年,第一台SMP2000才卖了出去。当时浪潮内部销售体系混乱,销售人员对服务器缺乏足够的认知,也缺乏销售的信心,只愿意卖熟悉的PC等产品。身为服务器研发者的孙丕恕, 硬着头皮走到了市场的第一线。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有想象得到的:用户对国产服务器明显缺乏信心,也有想象不到的:“最怕的是经常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出来作怪,当时出国热方兴未艾,国外服务器厂商往往以出国考察为诱饵,极力打压国产服务器的生存空间。有一部分用户方的项目主管,纯粹为了可以出国培训和考察而高价购买进口服务器。”浪潮就守在用户的“家门口,论性能也不比进口的同类机器差,却往往被挤到了用户视野的最外圈。

  “为了取得客户信任,一百斤上下的机器,我们常常是扛着就去了,在客户处晚间用我们的机器来替代国外品牌,进行应用模拟测试比较,靠着执着努力和产品验证挤进去。”孙丕恕回忆起最初卖服务器时的情形。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我们国有品牌的服务器厂商逐步赶上了国际厂商的步伐,在技术和产品上不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体系

  1996年是浪潮服务器的一个新起点。在这一年,浪潮服务器卖出了近2000台,一下子跃居国产品牌第一名;SMP2000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年度IT领域的最高奖项。1997年,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经过考查论证,把浪潮服务器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确立为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和产业化基地,浪潮“国产服务器应用系统”也被列为“863”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在浪潮建设国产服务器成果转化基地,2000年中国首条年产10万台服务器的生产线在浪潮落成,2003年浪潮在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浪潮信息新的服务器生产线所在地,浪潮人自豪地称之为“北方基地”,浪潮建成生产能力为30万台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服务器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国产服务器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浪潮的带领下,中国IT厂商纷纷涉足服务器产业, 并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中国服务器产业之“花”悄然绽放。现如今,经过12年的奋战,国产服务器已在中国市场上占有半壁江山。浪潮不仅将服务器这种高端产品做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产业,浪潮服务器也自1996年起连续12年蝉联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

  浪潮第一台服务器的销售

  1994年,孙丕恕来到山东德州的中国银行,“我们的服务器肯定不比你们用的差,而且这是民族品牌,谁不讲爱国呀?你们先用着,钱的事先不说。”在随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孙丕恕开着一辆丰田面包车几乎天天都到德州中行“软磨硬泡”,而他的几个部下更是干脆吃住在那儿,每天晚间用自己的研发系统来代替外国品牌机进行系统应用测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比照检验,SMP2000完全可以替代外国的品牌机,产品的保证和浪潮人的执着打动了客户,德州中行最终以每台差不多100万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两台浪潮小型机。“那一天我兴奋极了,还专门在德州中行花50块钱开了一个账户,因为这是我们第一台小型机在银行的应用的产物,可惜现在这张存折我已经找不到了。”孙丕恕后来遗憾地说。

  以此为契机,浪潮的服务器产业在国际品牌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

  尽管1993浪潮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但在接下来的3-4年间,浪潮内部经营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PC产业处于下滑局面,多元化仍在继续,分公司各自为政的态势始终存在,在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内部的机制和体制都出现了弊端,原来粗放的管理不再适应高速变化的IT企业,虽然1997年浪潮服务器销量以100%的速度增长,但是由于总量不大,服务器在整个浪潮集团中仍然是电脑的附属品,这一年,浪潮在国内PC市场的份额由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跌落到不到1%。残酷的现实使浪潮人痛定思痛,浪潮急需要变革来改变这种局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