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屏门”引发复杂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1日 11:27  东方网-文汇报

  经历此次事件的中国民众已站上一个理性平台

  微软针对中国盗版用户启动“黑屏”已整整10天,黑屏事件已成为折射知识产权文化的多棱镜。综合其在公众中引发的反应:愤怒、反思、鼓舞,甚至有人将其娱乐化,这些情绪互相牵扯,有的甚至互相矛盾,透过这层层涟漪,也许能对中国的创新环境形成一些启示。

  愤怒者有足够的理由愤怒——微软瞄准亿万台电脑,采取违电脑主人意愿的强制行为,必然会引发众怒。但话说回来,面临“黑屏”压力的无疑多是盗版用户,面对高举“维护知识产权”大旗的微软,从道德层面来看,这份愤怒并非无懈可击,多少有些“理亏”。

  鼓舞者也不乏其人——受制于盗版软件,本土软件产业长期找不到市场空间。对他们而言,微软此举不啻是一个“顺水推舟”、拓展市场的机会。但必须记住,多年前微软在华刚开始推广软件时,实际上一度对盗版“眼开眼闭”,从而一举打败了当时风风火火的本土软件对手。因此,本土软件厂商如今也未必就应该鼓舞,对他们而言,盗版的确是敌人,但反盗版的微软也算不上是朋友。

  专家们常说,知识产权是双刃剑。话听起来抽象,但“黑屏”事件完美地诠释了双刃剑的含义:知识产权是一个必须加以严格限制的制度,太宽松固然对创新不利,太严厉则会让消费者受到伤害。同时,知识产权也能成为“暗度陈仓”的商业阳谋,在拓展市场时,盗版可以是打击竞争者的武器,而在奠定市场强势地位后,反盗版也可以成为欢庆收割的镰刀。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说,应该把知识产权从高不可攀的“神坛”上请下来。所谓“神坛”,就是指知识产权并非是简单的“对与错”、“黑与白”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可以促进创新,但也可能成为商家的大棒。

  目前,国内的知识产权环境,可以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无疑位于知识产权弱势地位,国外企业的专利、版权产品(软件、电影)对民族企业形成包围之势。过分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等于把国内刚刚起步的创新企业完全暴露在跨国公司的专利风雨之中。“黑屏”事件中,“恶搞”微软风靡一时。有人宣扬自己“熬夜等黑屏”,有人DIY一个模仿黑屏的黑色桌面、并打上“绝对盗版自觉黑屏”的字样。“恶搞”的流行,实际上是对海外知识产权压力的一种反击。

  但在国内,自觉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的确也有待形成。制盗版、傍名牌等行为自不待言,更严重的是,对于知识产权的价值,民间还欠缺认同的文化。谈到“黑屏”事件时,抓斗大王、著名发明家包起帆说,发明人的权利目前得不到充分尊重,职务发明人参与利益分配虽有明文规范,但执行起来却很难,这实际上是企业领导对知识价值的忽视所致。从这一点来说,对微软的“恶搞”让知识产权文化被娱乐化了。在大众的笑声里,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基础被削弱了。

  经过此次“黑屏门”,面对复杂的知识产权课题,国内各界有理由拿出更多的理性和智慧。既不能被“愤怒”左右,也不能片面支持“反盗版”,更不应在“恶搞”中逃避现实。政府部门要更谨慎地拿捏“保护知识产权”的尺度,本土企业也要以创新产品和更聪明的方式,培育国人对“中国创造”的信心和热情。实际上,让微软降价的最好方式,不是消费者的口水,而是本土企业能拿出更好、更便宜的竞争性产品。

  补充说一句,与若干年前相比,此次社会上围绕“黑屏”的讨论中,几乎听不到“支持盗版”的声音。这说明中国民众已经站上了一个更理性的平台,这是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和制度进步的标志。 本报记者 张懿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