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遗产税促富翁做慈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 11: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高额遗产税促富翁做慈善

  高额的遗产税促使很多美国富翁另想高招,以捐款给慈善组织的方式,逃避纳税,同时尽量保障其子女后代的利益。

  可以说,几乎在美国现代慈善组织诞生的同时,美国国会就开始建立鼓励民众捐款的相关制度。

  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人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美国人在纳税和慈善之间选择了后者。慈善减免税收的政策,直接推动了民众捐款的热情和捐款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非营利性慈善组织的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据统计,1953年时,美国有5万个慈善组织;截至2008年,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有大小慈善机构约140万个,总资产占美国经济的5%。2006年,美国全国的慈善捐款总额超过了2900亿美元。而在过去40年中,美国人年均慈善捐款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

  如今,在美国,慈善组织经常被称为与政府、企业并立的三大社会支柱之一。

  完善监督:保护慈善热情

  本报综合报道 不过,这个支柱也曾遭到侵蚀。

  1992年,美国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联合慈善基金会爆出丑闻。该基金会主席阿尔莫尼挪用总额达60万美元的善款用于个人度假、购买房产以及包养情人,还操纵董事会成立皮包公司,安排自己的儿子和朋友占据要职,享受高薪。这一案件成为美国慈善组织的经典反面教材,阿尔莫尼后来被判处7年徒刑,与此同时,这一丑闻不仅使联合慈善基金会声望大跌,也使美国民众的慈善热情颇为受伤,美国慈善事业由此陷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公众募捐低潮。

  经历此次事件后,如今美国的基金会不但要接受国税局的管理和审查,每年填报有关报表,而且每个公民都有权查阅相关报表,以确保捐款人有机会了解自己的捐款用途,保护了美国人的慈善热情,也保障了美国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

  美国慈善活动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传统。在美国的现代慈善活动中,仍可以看到基督教“济世”理念和一些慈善方式如现场捐款的影子。

  文化因素:当慈善成为流行

  不过,现代美国慈善文化主要基于一种新教理念,即富人只是财富的社会管理人。换句话说,在法律意义上,财富为私人所有,但在道德和价值层面上,超过生活需要的财富就是社会的。

  100多年前,卡内基在其《财富的原则》一书中阐述了这种财富观。在这本书中,卡内基提出:“我给儿子留下了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国家通过征收遗产重税表明,它谴责自私的百万富翁的毫无价值的生活。”100多年后,美国股神巴菲特也表示:“我从来不相信王朝世袭式的财富。”

  在这种理念的熏陶下,美国的慈善文化得以生根发芽。

  如今,美国三大主流财经杂志——《福布斯》、《财富》和《商业周刊》每年都会推出全球慈善家及慈善企业排行榜。这无疑也促进了美国慈善文化的推广,使慈善活动得到长久的关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美国慈善史:从卡内基到盖茨
·高额遗产税促富翁做慈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