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话张亚勤:微软07年向中国外包1亿美元项目(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 22:43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我们这次听的比较多的声音就是“外包”这个词,微软也有很多研发与外包相关,微软现在把自己的研发工作外包给其他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在国内的情况。 张亚勤:第一点微软公司不是外包的公司,我们最终的核心是自己投入核心的研发,一方面我们自己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我们把整个项目外包给国内的企业,这个也是我们的战略,这个可以对中国的软件产业和企业有好处,对微软有好处,这把我们软件开发、测试、服务整个的能力也有拓展,在国内我们去年服务软件开发外包超过了七千万美金,这里有北京的企业、上海的企业、大连的企业,另一方面微软自己的服务外包,比如说我们财务的服务、IT的服务,都外包给别的公司,给大连的企业,对我们来讲,我们希望通过外包来延伸我们软件开发以及服务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给国内企业创造了更多业务的机会,更重要的打造了一个创新软件开发的努力,这样的话我觉得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新浪科技:现在大家谈公司产业贡献的时候,我们提到微软引用赛迪的报告,微软在中国赚1块钱,合作伙伴赚16.89元,中国是微软在美国以外规模最大、机构最完整的国家。我们回过头再来看微软,微软到底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 张亚勤:首先1:16放大辐射效应,对我们来讲是十分欣慰的消息,我们在中国的投入研发业务,拉动了中国整个的软件产业和IT产业,IDC的分析报告调研指出拉动产业链是整个中国IT产业的1/3,微软确实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和辐射的效应。 我经常说微软不是一个美国公司,微软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在中国就是中国公司,微软中国其实就是中国微软。我们不管是在产品的研发、市场的战略、总体的定位都是一个中国公司。我经常说微软研发集团是中国软件和信息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我们是整个IT产业的部分,只有中国的IT产业成功,微软在中国才有可能成功,这个是密切相关的。 新浪科技:微软在全球帮助很多企业成功或者创新,我们看到很多例子,合资伙伴从中获得了很多收入,我们刚才提到我们把工作外包给其他公司,我们在国内还有哪些产业是这样的? 张亚勤:我们在中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推动产业链,具体讲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中国直接的战略投资,我们在七个公司都参股,直接做一些投资,比如说中软、浪潮等等。第二个方面中国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培养高端的架构师、项目管理人员,IT产业信息产业最重要的是人才,特别是比较高端有国际经验的管理人才,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密切合作,培养了上万名高端的工程师。第三个方面是通过技术的转让,微软每年有三千多个专利,不仅仅是高科技企业,而且是所有企业里面专利数量最多的,全球范围内。我们把一部分专利转让或者是授权给国内的企业,这样对一些特别小的公司,有一个比较好的推动作用,有些小的企业有好的主意,但是没有技术,我们通过市场的方式优惠的手段把这些东西授权给他们,目前我们授权的七家公司。另外就是软件的外包,这个是比较直接的,我们的业务外包给国内的企业,使得国内企业可以培养创新能力,以及有商务方面的机会。 新浪科技:从1:16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帮助了很多国内的公司,中国有个词叫“过犹不及”,会不会我们帮助了太多,中国本土的公司创新方面会显得依赖微软? 张亚勤:这个问题很好。首先微软中国定位也是中国的微软,中国的软件企业,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第二点,比如外包我们的产品也好、服务也好,我们不仅仅是把项目给他们,我们很在意的是怎么样去培养人才,怎么样去培养软件开发的流程,或者说怎么样使这些企业有更强的核心竞争能力,我觉得这个其实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根本,外包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重要的还是要有核心的竞争力,要有硬实力和软实力,软实力包括创新的能力、品牌、文化、辐射效应或者是被依赖的效应,我们如果看到国内的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是令人可喜的,但是在创新努力和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有差距,所以我们希望给合作公司更多的帮助。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