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PS导航第一案落幕:侵权乱象的成本追问(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 0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鱼龙混杂 对于凯立德的声明,长地万方有关人士表示,在侵权产品的基础上后续开发的产品,即使更换了生产企业名称和产品版本号,也难逃侵权的责任。 目前双方的官司将如何发展还有待法院的进一步审理。不过,有业界人士表示,“导航电子地图市场的龙头企业互相起诉,而凯立德在一年内三次成为被告,不得不引起整个市场的深思。” 有业内人士估计,到2009年,中国导航电子地图的年销售额将达到10亿元以上,到2015年将达到50亿元以上。而根据赛迪顾问的《2006年度至2007第一季度中国GPS后装导航电子地图及软件市场监测》,目前中国导航地图市场上,凯立德、灵图、道道通分列前三名。 赛迪顾问的报告还称,2007第一季度国内GPS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294.9%,主要推动力来自于硬件制造能力的迅速扩张和软件地图功能的不断升级。 “由于成本降低,便携式导航产品降价,现在导航市场快速成长。”万军飞对记者表示,中国的导航地图产业在2006年才开始民用普及,以前主要是在一些高档车中使用,导航仪的价格大概是在2万元左右一台,而目前已经降低到最低900元左右。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汽车电子和无线手持设备对导航需求的剧增,中国电子地图产业面临一个爆炸式增长的机会。一方面,硬件制造商的数量从2006年初的40多家增加到2007年初的300多家,整体产能扩张了近20倍;另外一方面,地图和软件产品不断升级,已经接近国际水平,完全能够胜任国内消费者的导航电子需求。 但在此过程中,整个产业的鱼龙混杂情况也不断出现。 “除了一些企业行为,还有一些个人行为,比如通过一些技术破解,将地图用到手机终端等手持设备终端。”万军飞说。 记者在百度中输入“道道通破解版”或者“凯立德破解版”,立即就出来一大堆的搜索结果和下载地址。 据了解,导航电子地图作为GPS产业的核心,其生产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在产业链中,导航电子地图更是导航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正版导航电子地图成本也相应成为导航产品的主要成本之一。 产业趋向集中 “盗版现象在导航电子地图中的存在,不仅仅是让驾驶员迷路或者走弯路,而是可能让整个行业失去创新能力而走错发展之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GPS设备的升级大都通过硬件设备的厂商和销售商来完成,一旦合作的地图供应商涉嫌知识产权侵权,硬件厂商将无法及时提供合法的升级数据,从而很难面对消费者的更新要求。 此外,使用侵权地图的硬件厂商还有可能与地图供应商一起遭遇起诉,引发产业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连锁的法律风险。 据凯立德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其目前为神达、长虹佳华、万利达、橡果国际等GPS厂家提供软件与地图。不过,针对诉讼可能对合作厂商带来的影响,凯立德表示,所有客户在使用凯立德正版产品过程中,因知识产权纠纷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全部由凯立德承担。 “相比欧美日本情况来看,一个成熟的导航市场需要5-6年的时间。”万军飞说,目前导航电子地图市场还需要通过竞争,进一步形成市场集中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电子地图在整个导航产业链中占的利润份额大概在10%到15%,软件所占份额为15%左右,剩下的利润扣除运营环节,主要集中在硬件生产商。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外市场虽然有几百家企业在从事电子地图的测绘和生产,但能够为高端客户包括汽车厂商、手机厂家、互联网等提供服务的地图供应商,在欧美市场只有2家,在日本市场只有3家,导航电子地图全球95%的市场份额都被这5家厂商垄断。 但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具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有11家企业,但市面上经营导航电子地图的企业实际上超过50家。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