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管理到公众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5日 13:51  计世网

  从内部管理到公众服务

  在文化展示平台的基础上,博物馆信息化即将完成从内部管理到公众服务的蜕变。

  孙定: 您刚才提到的文化展示平台,让

  我们深刻感觉到,这绝不仅仅只是一些导览终端,更代表了故宫理念的变化。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展示平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信息化与故宫历史文化的结合体?

  胡锤: 文化展示平台主要是刚才我提到的博物馆信息系统中面向公众的信息载体。以前面对公众的服务仅有一个网站,面向参观者提供的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服务几乎没有。如果连院内观众的服务都不到位的话,虚拟空间的网站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我们开展文化展示平台的目标有三方面: 第一,让没有来过故宫的公众知道故宫博物院是什么,使潜在的参观者了解故宫不仅仅是紫禁城,更是博物院; 第二,服务于莅临博物院的观众,让他们知道在博物院内什么位置可以看到哪些展览。每个人对信息的获取是有选择的,通过浏览导引和发布展陈信息,能帮助观众从故宫浩瀚的文化展示物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内容,而不再是随着人流“大拨哄”式的粗放式浏览; 第三,服务来到每一处专题陈列室的观众,帮助他们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知识,获得更深刻的感受。

  对这三类人群,我们将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针对第一部分人群,将通过网站的形式,开展故宫博物院基本知识、展览信息的公告,提供馆藏文物以及相关学术内容的数字信息。

  针对第二类人群,将在入口附近设立信息屏,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短片告诉游客故宫博物院是什么。除了主题短片,还将在即将完成第一阶段大修的太和门和院内主要的通道旁设立触摸式信息屏,为来我院的观众提供导览服务。

  针对第三类在展馆内驻足的参观者,准备采用喜闻乐见、知识信息量大的展览主题视频片,帮助观众了解展览的主题。

  孙定: 您向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与古老文化相结合的美好画卷,让我们体会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故宫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实,早在文化展示平台之前,故宫就已经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信息化之旅,从文物影像管理系统到古代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在博物馆信息化方面,故宫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

  胡锤: 故宫的信息化源自1992年,摄影室利用文物影像目录管理系统将几十万张照片资料管理起来。1998年,资料信息中心正式成立,文物管理是故宫各项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项目。因此,我们首先是用信息技术把“账”管了起来。

  故宫有着逾百万件藏品,然而多年来手工抄卡片的原始方法,使得文物账目管理混乱,账物很难厘清。经过调研,我们决定从当时已经初步成形的“文物影像管理系统”入手,扩展成可以支持全院文物管理工作的“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一百多万条故宫院藏文物总账的数字化工作,这也是故宫第一个能够直接服务于业务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

  随后,我们相继建立起古代建筑信息系统、历史文档资源系统等应用信息系统,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都不能共享共用,建筑系统里无法调用相关的文物,文物系统里也无法链接相关的历史文档。为了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我们在中科软件公司的帮助下又重新打造平台,把各个系统全部拆开,建成以开放链接技术为核心的系统平台,这个过程持续了两三年。

  2005年6月,集公文流转、公告、合同审批、工作联络等多种功能的故宫博物院信息化工作平台正式投入运行。系统实现了跨平台的信息整合,400多台电脑装备了全院各个业务科室,全院所有公文签报都开始在这个大平台上运行。

  回顾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其核心是管理理念的改变。故宫博物院有着80多年的历史,管理机制有精华也有糟粕,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就是管理流程重组的过程,推进中的艰难是很难想像的。现在,文化展示平台的建设不仅仅体现了博物馆向公众服务的转型,也是我院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的重要里程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导航:
·百年故宫的“数字生机”
·从内部管理到公众服务
·穿越虚拟和现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