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的三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 15:52  计世网

  CIO的三派

  以前我们都是强调IT主管要增强自己的领导力,成为真正的CIO; 或者是向业务转型,进入决策层。但是现在,或许我们应该颠覆这个惯性思维,寻找第三条路。

  技术派

  “多年以来,你的职位居然没有任何改变,是因为公司没有给你提供平台,还是个人没有这样的野心?”记者问申银万国的信息部总经理郭怡峰,一个在证券IT行业颇具影响力的IT经理,5年前就曾与易趣的邵亦波和携程网的梁建章一起当选为上海市十佳IT青年。

  “是因为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义、有价值,而且这些意义和价值也被大家所认可。”郭怡峰说,“除了钱,我还看重其他的东西。比如,公司对我们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很认可; 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大家都看到了; 与其他同行相比,工作做得不错了。这就是工作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吧。”

  可以说,现在中国的绝大多数信息主管都是技术派,他们对技术有着很深的情结,郭怡峰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在采访中,一位商业银行的老总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的信息中心主任是技术出身,工作也做得相当出色,在面向外界的时候,他就是CIO,但是内部并没有给他这样的头衔。在是否设置CIO职位,并将其纳入董事会这件事情上,这位老总颇为犹豫。因为他不敢确定,这位技术派的IT主管是否能胜任此职。

  他的犹豫和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一般来说,技术出身的人有其固有的思维惯性,在其技术岗位上他可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但是去参与制定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还是很难的。所以信息技术部总经理、信息中心主任这样的职位几乎成了很多IT管理人员的职业天花板。

  不过,他们往往安之若素,并不觉得憋屈,挣他们认为该挣的钱,没有非分之想,没有过高的奢求。

  转型派

  杭州红杉树公司副总裁成杰,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类型。他最早是在北京一家做医疗ERP的公司做销售经理,2001年从“乙方”跳槽到“甲方”,到上海永乐家电做信息技术部副总监,随后向业务部门拓展,先后担任商控部门的总监和物流部门的总监。永乐家电与国美合并之后离开,到上海国药信息技术部门做总监,但因觉得“憋屈”,一年之后离开,并彻底转身,成为红杉树公司副总裁。

  成杰的职业生涯就是从IT技术向业务转型的一个典型例子。他们逐渐地扩大自己腾挪的空间,慢慢褪去身上的技术味,成为一个核心业务领域的管理者和决策者。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曾受经贸委的委托,对各大型企业的信息主管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当时参加这个学习班的有100多人,但现在仍坚守信息主管岗位者已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学员在清华拿到一个学位后,就顺势转到业务部门去了。

  一位当年的学员刘先生,如今已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副总裁,他坦率地对记者说: “现在的技术部门还是支持性的部门,如果我坚持走技术路线,从底层一点一点往上做,我始终还是在边缘。所以,我必须转到业务上去,进入主流。”

  成杰认为,IT主管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方向。很多IT主管刚出道的时候都是因为对一两套信息系统比较熟悉,扮演的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角色,这与其经验有关,也与企业对IT的认识有关。但是当个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需要转型,需要拓展自己的空间,所以他们可能尝试去做财务总监,可能去做流程管控的总监等。这是因为他们的自省和自觉,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薪酬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成杰坦言,30岁之前,一个IT人员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比薪水更重要; 但是40岁是“产粮食”的时候,当然会把薪酬放在第一位(这个薪酬不是单纯指工资,包括福利、期权等)。他说: “大家都很现实,不关注薪酬是不可能的。”

  “第三者”

  “从中国现在的情况来看,懂技术的人我们不缺,我们缺的是能够把技术和业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人,而这种人到技术队伍里面去找、去培养,有相当的难度。我们已经尝试了8年,成功率很低。”朱岩认为,到企业的领导中去寻找CIO也许是更加快捷和合理的选择。“因为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展速度很快,如果按照以前的方式慢慢培养和塑造CIO,可能会落后,可能会来不及。”

  “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给做技术的人讲管理,现在是给做管理的人讲技术。”朱岩认为,这种颠覆性的做法更加直接有效。清华大学正在和美国一家知名的调研机构MIT进行合作,就是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并希望这些受训者最终转变为一个合格的CIO,一个能真正消除商业和技术之间整合障碍的人。

  “我现在鼓励企业的CEO从业务部门提拔一些有经验的人做副总经理,并主管信息技术。他可能对技术一窍不通,没有关系,他可以去接受培训。学习技术要比培养管理能力容易得多。一个精通业务、明晓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加上一些基本的技术要点,更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CIO。你非把那种没有野心、没有这方面能力的人扶到CIO的位置上,对于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推动作用。”朱岩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导航:
·分析:CEO天价,CIO廉价?
·为何廉价?
·CIO的三派
·评论:CIO如何翻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