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深度分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16:48 电脑报
深度分析 笔记本DIY推广难题 徐远志(本报笔记本整机周刊主编,在笔记本领域有着丰富经验) 2008年4月初,记者跟华硕笔记本一位高层就笔记本DIY市场进行了交流,在他看来,笔记本DIY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因为笔记本由一千多个精密的零配件组成,要实现完全意义的DIY,根本就不可实现。 其实,笔记本DIY用户如果需要在更换配件时拥有更多自由选择,那么现有的售后服务也将是一个问题。此外,目前市场能够提供的准系统也是不能选择的,并不能真正实现DIY的乐趣。 相对于台式机DIY,目前笔记本DIY还面临一个模具设计上的规范问题。与传统台式机DIY配件有着统一规范的接口相比,不同品牌的笔记本,甚至相同品牌相同屏幕尺寸的笔记本在产品外观(外壳模具)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主板布局、接口布局的差异,不同型号的笔记本,往往需要完全重新设计电路板布局(包括显卡位置、CPU位置、内存位置和接口位置),所以,主板厂商和其他配套厂商难以大批量生产某一规格的“标准配件”。这会严重影响生产成本,限制笔记本DIY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如果英特尔大力推动笔记本模组标准化,那么,笔记本DIY的进程将大幅加快。但很显然,英特尔不会干这样的事情,道理很简单,一旦英特尔不顾其他厂商利益大力推行笔记本模组标准化,各大笔记本厂商必将倒向其他阵营,这种结果对于英特尔来说是不希望看到的。 各大笔记本厂商对笔记本DIY不太感冒的最根本原因,也就是利润问题。目前笔记本DIY毛利率远低于品牌笔记本。IDG调查数据显示,以同一种机型为例,笔记本DIY毛利一直在8%,联想、方正等国内品牌利润则在18%,而惠普、索尼等高端品牌毛利高达30%左右。这种相对DIY领域和台式机领域更高的利润,促使各笔记本厂商不愿意进行DIY模块化配机。而且,目前品牌整机的自助配置购机都尚未形成气候,利润更好的笔记本,要想进行“DIY”更是困难。 当然,相对于台式机DIY,另外一个实际的问题我们也必须面对,那就是笔记本的散热问题。现在笔记本乃至台式机的个性化趋势越发明显,结构紧凑的小型笔记本层出不穷,但也正是由于小型化和紧凑化,笔记本内部配件的散热问题也变得非常现实,不少机型根本无法装入高性能的处理器,只能在低功耗和超低功耗处理器上进行选择。而显卡端更是问题大大,能够放入低端显卡的机型,就算可以放入高端卡(通常高端卡更大),也难以承受高端卡的发热。这一问题对于DIY,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限制。 所以,目前的笔记本DIY,更乐意参与的应该是出货量并不大,而且出货机型偏重于14英寸集显机型的二线厂商,通过这种差异化和开放用户选择的方式,他们能够以低利润获取更大的出货量。在以上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之前,笔记本DIY更多地只能停留在这种较大尺寸、散热能够有保障的机型的内存、CPU、硬盘更换上。 本报观点: 发展关键在上下游利益整合 笔记本DIY能否推广开来,关键还是在于有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的形成则需要笔记本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进行整合。 很明显的是,在笔记本DIY这个市场里,光有英特尔这样一家上游厂商和神舟这样一家下游厂商是远远不够的,最多也就是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因此,需要更多笔记本厂商,乃至主板厂商、内存厂商共同发力,才能推动笔记本DIY市场成为笔记本下一座金矿。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上游和下游产业利益的整合,或者说,英特尔能给这些厂商多大的话语权和自主权?换一种说法是,笔记本DIY这个大蛋糕应如何被上下游厂商共同瓜分? 这是英特尔亟需考虑的问题。遗憾的是,英特尔尽管提出零组件统一计划,并未在利益整合问题上拿出多少实际可行的方案,反倒是自己的计划让一线厂商对笔记本DIY望而生畏。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众多厂商的突破性思维,尤其是在它面临多种发展方向的情况下,更是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将这一产业的发展延续下去。从这些方面看, 笔记本DIY市场要真正大行其道,其实还要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实际上,上下游厂商应该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笔记本DIY是不是非要走类似台式机DIY道路?即面向普通消费市场。其实不然,超低价笔记本已经给了很好的启示,笔记本DIY应该开创一个全新的或特定的市场。学生市场、DIY发烧友等消费群体,或许就可以助笔记本DIY打开一条金光大道。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