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九字标准”中获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15:53 电脑报
从“九字标准”中获益 在陈绍鹏转战各地愈战愈勇之时,国内市场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方正、同方等新兴品牌与长城、浪潮等元老品牌发生激烈碰撞,戴尔、惠普也与IBM、康柏在国内拼起了刀刃战。一些地方品牌也开始发力,抢夺品牌电脑市场这块大蛋糕,一时间,国内市场上竟出现20多个品牌,中国品牌电脑行业似乎一夜之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 复杂的变局中,联想变得异常冷静,要求巩固并大力扩张现有渠道网络,确保主动权。 如果说之前的经历是陈绍鹏从销售员到经理人的必经之路的话,那么这次渠道战略的提出,则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陈绍鹏被指派负责联想区域管理工作。陈绍鹏正是从这里正式跨入联想的经理人团队,并逐渐成为联想新一代高管。 在负责联想区域管理工作期间,陈绍鹏作为团队领袖的特质逐渐显露出来。这里不得不提到联想的管理哲学。创业初期,柳传志提出过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管理三要素”概括起来就是要求联想高级干部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质:过硬的业务基础;出色的领导才能;独到的战略眼光。早期的杨元庆、郭为都是按照这样的标准被挑选出来委以重用,这九个字几乎成为联想提拔高级干部的不二标准。 陈绍鹏的脱颖而出,同样源于这九个字。业务基础方面,自然不必多说,作为“十八棵青松”中的佼佼者,陈绍鹏几乎执掌过联想所有重要的业务大区。而当初的“十八棵青松”——十八位销售代表本身已经是联想最出色的一线业务人员,如今大都声名显赫:联想高级副总裁刘军、联想网御总裁任增强、联想集团副总裁唐雄华…… 团队管理方面,陈绍鹏善于“一张一弛”,思想上非常开放,善于与团队伙伴沟通,与客户沟通,接受不同意见。执行上则非常严格,他的执行哲学就是每个人必须各尽其责。一个成熟的企业,应该具备一套完善的自我纠错机制。如果出问题了,迅速找到是哪个环节没做好。决策有问题就纠正决策错误,执行有问题就纠正执行错误。这跟陈绍鹏性格有关,来自西北的他做事踏实,脚踩在黄土地上,不天马行空。 如果说前两者是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具备的要素,那么独到的战略眼光则是中国企业高管最欠缺的。这也是当初柳传志提拔杨元庆的关键所在。对于陈绍鹏来说,战略眼光的具备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工作中不断培养的。主持区域管理工作期间,陈绍鹏善于总结,不断学习,接受新的事物,逐渐培养起长远规划的能力,掌握市场发展的趋势。 千禧年之际,陈绍鹏尽管仍以大区总经理的身份衔命在外,但是时局的变化,让他距离踏入联想权力中枢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迈入联想权力中枢 2001年3月,联想突然聚焦在闪光灯下,成为业界热点。 3月8日,由柳传志亲自策划,神州数码从联想内部分拆上市,联想正式一分为二;3月15日,杨元庆出任联想电脑总裁,从柳传志手中接班。4月20日,杨元庆高调推出联想三年战略规划。 联想电脑的权力过渡和三年战略的出台,使得联想内部架构发生重大整合,大批第二梯队后备干部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一向被高层看好的陈绍鹏自然位列其中。 4月下旬,陈绍鹏奉命进京,出任联想商用台式事业部总经理一职。 这时的商用市场,联想依然排第一,但是优势没有家用市场那样明显。这里的对手要多得多,实达、浪潮这些在家用市场排不上号的厂商,在商用市场却能进入前十名。关于家用和商用电脑该不该融合,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各执一词,争得一塌糊涂。 陈绍鹏在干什么?此时站在风口浪尖的他,已经敏锐地觉察到正在出现的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在商用市场,联想面对的更多是国内竞争者,他们与联想一样,同样熟悉本土市场。 第二,互联网的兴起,对商用电脑会有更大的需求。 第三,进入21世纪,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都面临信息化改造的问题,至少一半的企业电脑面临更换。 在5月份的联想商用全国代理大会上,面对4000多名联想代理商,陈绍鹏将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并宣布大刀阔斧改造商用渠道,以便适应即将到来的市场大需求。 第一步是商用渠道的功能细分,推出针对商用市场的大企业、政府教育和中小企业三条渠道,分别用开天、启天、扬天三条产品线对应,搭建起客户导向的业务经营模式。 第二步则是推出“手拉手”工程。 陈绍鹏在全国代理大会上公开表示:不要单纯把客户当作推销对象,而要建立稳定的联系。 在陈绍鹏的策划下,联想商用台式电脑部门深入全国4900多家企业和9.5万个商用客户,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陈绍鹏甚至亲自邀请一些联想重要客户到北京总部,参观联想本身的信息化建设和联想技术研发中心。 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一策略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在于改变了过去单纯产品宣传的模式,建立了服务型的渠道推广模式——这一点在商用渠道尤为重要,这在2001年具有创新性。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高管来说,在权力中枢的第一个独立职位非常关键,直接影响今后职业的发展。在国内IT行业,不少职业经理人在大区经理任上做得顺风顺水,喜笑颜开。但是一到总部担任部门主管,却可能英雄气短,问题频出。原因就在于不能很快适应总部环境,不能将决策力和执行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显然,陈绍鹏完全不属于上面提到的这种人。从2001年开始,联想商用台式电脑连续取得年均22.6%的增长率,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24.6%增长到2003年的29.4%。也许单纯看这些数字过于乏味,但是要知道这4年中,第二名的成绩是多少?始终没有超过10%! 此时,对于联想来说,一个超级销售员不见了,一个明星经理人出现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