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健熙落幕:亚洲模式的另一面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7日 16:19 中国经营报
作者:金错刀 李健熙的故事表明,在亚洲,对于一个创立70年的老企业而言,企业掌门人必须擅长驾驭各种矛盾,比如“政商抱合”,并在这种玩火式的经营中寻找产业机会,这是一种平衡游戏,李健熙是玩这种游戏的王者。当然,他随时可能被这种火所反扑,即便是李健熙这种老江湖。在中国,不少企业家也都是采取这种模式。三星丑闻、李健熙辞职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三星模式的软肋,做出反思。 公司英雄?犯罪的阴谋家? 低调的李健熙可能没想到他会在即将退休的时刻高调示人,而且是一种不光彩的高调。 又一个亚洲明星企业家黯然落幕。公司英雄还是阴谋家?我们似乎不能用这么简单的词汇来归纳李健熙。 李健熙此次受到的质疑主要有三:1.是否亲自指示发行爱宝乐园可转换债券?2.有没有得到经营权继承过程相关的汇报?3.是否筹措秘密资金对政、官界行贿?这些质疑的核心却是:李健熙通过廉价发行爱宝乐园可转换债券的手法,将集团经营权移交给自己的儿子李在镕。现年66岁的李健熙竟然也遇到一个棘手的“接班”难题,甚至通过特殊的手段来突围,这是多么让人熟悉而亲切的场景! 对那些学习三星的中国企业家而言,李健熙又提供了什么样的标本性意义?这是一个亚洲模式的宿命吗? 李健熙丑闻及离职的背后,让我们借机了解一下三星神话的另一面,或者说,缠绕在三星神话和李健熙背后的几个巨大矛盾。正如韩国人所说:“人们认为三星是一间永远不会失败的公司,所以管理这间公司的人李健熙被喻为像神一样的人物。”现在,让我们看看神的另一面,以及神的矛盾。 首先,商业化路径和“政商抱合”的矛盾。一直以来,三星都凭借其卓越的商业化表现而成为中国企业家们学习的对象,李健熙的“新经营”以及“除了老婆孩子都要变”的理念受到了大力推崇,也让很多刚刚迈入市场化路径的中国企业家耳目一新。在商业化路径上,李健熙的确做出了革命性的突破,比如,他孤注一掷投资于研发,孤注一掷投资于品牌,孤注一掷地抓住了从“模拟”到“数字”变革的浪潮。 但是,李健熙神话的另一面,即这种传统的“政商抱合”模式,也由于李健熙的低调和三星的不公开,而显得扑朔迷离。世界银行在《东亚奇迹》中曾分析了亚洲模式成功的关键,其大致结论是认为这些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实现很高的经济增长,是因为它们把“最基本的事情弄对了”。“政府利用各种形式的干预(不论是系统性措施,还是通过多种渠道)来促进经济发展”。毫无疑问,三星的高速发展也得力于这种政府干预。 事实上,每当韩国总统换届,都有一些企业家倒霉,这次李健熙就遇到新当选的总统李明博。《华尔街日报》援引首尔国立大学社会学家Yee Jae-yeol的分析称,回顾三星集团起飞时的体制环境不难发现,当时政府具有高度的影响力,而且对于企业而言有许多障碍必须要去克服,在这种情况下,三星必须要依靠自己的暗箱操作技巧,比如建立行贿基金,结交监管人员等。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二个矛盾是,李健熙行贿和三星严苛的反腐败。在三星内部,反腐败是被当做一种企业文化大力推行的,三星的“不正之风判断标准”明确表示,收取购物券、鞋券等,不分原因、不论金额大小一律视为现金受贿。并给出“行动指南”:原则上予以拒绝,如属不得已情况,应告知上司之后退回。无法退回者,应用于奖励活动,并将结果告知监察部门。李健熙甚至建立了一套坚决抵制腐败的体系,专门有一个经营监察组,在公司内部展开一项杜绝腐败的教育计划等。 但是,另外一方面,李健熙建立匿名账户筹集资金,以向政府官员行贿。三星特检组曾向媒体表示:“三星集团内部构建有‘人际关系’管理体制并进行行贿的这种疑惑是存在的。”受此影响,三星集团决定,解散由副会长李鹤洙主导、一直扮演集团“指挥中心”角色的战略企划室,李鹤洙和战略企划室战略支持组组长金仁宙社长,在处理完剩下的工作后,也将辞去一切职务,退出经营第一线。要知道,这个战略企划室对三星在1997年后的迅速崛起起到了最核心的作用,也让三星的“战略性经营扶持”成为学习重点,这个部门也是三星诸多核心矛盾的交汇点,它的解散无疑带来诸多悬念。 第三,公众对三星的矛盾心理。很多韩国人认为有着70年历史、占国民经济比重约15%的三星集团权力过大,而且又常常滥用手中的权力。还有不少韩国人认为三星欠了韩国社会一笔债,因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是政府帮助了这家企业。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三星实在太庞大太重要,以致于不能冒险将其破坏。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