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背后暗藏利益博弈玄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14:24  计世网

  【计世网 独家】(记者 陈淑娟 李敬)苦等8年,中国“创业板”终于落地在望。它是中小企业生长期“贫血”和“发育不良”的资本猛药,还是带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救世主”?为什么会有人集体焦虑,试图“唱衰”它?不同声音的背后暗藏着利益博弈的玄机。

  酝酿了8年之久的“中国创业板”在万众瞩目中即将推出。

  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向社会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经过短短的10多天征求意见,在收到邮件671封、传真17份,共计788份反馈意见之后,证监会在3月31日晚旋即宣布,征求意见已经结束。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声称,将尽快发布实施。

  如此高效率的决策,与漫长的酝酿期相比,反差很大。一些专家声称,“蹊跷”、“仓促”、“时机不对”,而很多企业国内上市的激情被点燃,京中关村地区已经有超过20家创新型企业完成了上市材料的报备工作,它们都有望成为首批进入创业板的企业。合肥市高新区也表态,计划2008年~2010年期间争取上市10家企业。

  产业的资本“良药”

  “创业板可以说是我们这些中小企业做大的‘资本良药’。” 中关村的一位软件公司总裁表示。

  2006年,《中关村发展蓝皮书——突破融资瓶颈》对1012家中关村科技企业调查后发现,49.5%的企业认为资金是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其中58%的企业存在资金不足困难,平均资金缺口在1800万元左右。

  在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时,中关村企业主要靠内部积累和银行信贷,76%的中关村企业将“内部积累”作为主要资金来源; 在外部融资渠道中,42.1%的企业将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

  上市冲动

  创业板让中小IT企业有了上市、融资、再发展的新通道 。

  主板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要求是: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 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

  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 或最近3年的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

  而创业板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要求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这样的门槛并不高。”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认为。按照他的估算,国内符合创业板最低门槛的IT企业有近百家,其中不乏一些不知名却在细分行业里做得非常成功的领头企业,按每家融资1.5亿元~2亿元计算,将吸引近200亿元的资金。“IT产业是典型的资本驱动型产业,有了更多的资金后,企业才有可能不断创新,用产品的升级换代拉动市场的需求,创业板对IT产业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譬如,面临资金缺口却在进行产业化运作的“龙芯”就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江苏中科龙梦科技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虽然短期内还没有上市计划,但公司已经针对创业板做了一些准备,试图找到一个适于上市的切入点。

  无疑,创业板可以在社会闲散资金和急需资金的创新型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更多中小IT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发展壮大。

 [1] [2] [3] [下一页]

本文导航:
·创业板背后暗藏利益博弈玄机
·创业板背后暗藏利益博弈玄机(2)
·创业板背后暗藏利益博弈玄机(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