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达生 顾瑾 廖鸿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将信息化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令每一个从事通信业的人大代表内心激动不已。如何将信息化真正融入到国民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将是他们建言献策的一大主题。
如何切实推进信息化发展,让信息化惠及普通老百姓,带着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总经理张新建。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5日的人大会议上,表示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您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瓶颈在哪里?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
张新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党的十七大要求“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全国有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信息化率仅为10%,约有68%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计算机。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上的资金、设备、人才、培训等方面投入都要低于大企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上缺少相应的规划和引导、扶持;二是在信息化建设中,中小企业往往在人才、技术、资金上都没有优势,制约了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能力。
我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离不开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特别是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为其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首先,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税收优惠。其次,建议地方政府设立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通过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提高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记者:“民生”是今年两会最常提到的一个词,那么推动信息化和惠民利民是如何结合的?对于缩小“数字鸿沟”您有什么建议?
张新建:当前城乡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信息化水平成为城乡协调、均衡发展的一大障碍。截至今年1月,城镇互联网普及率达27.3%,而同期全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7.1%,二者比接近4:1。与城镇相比,农村信息化进程依然滞后。
我在调研中发现,农民是最迫切需要得到信息支持的弱势群体。他们用信息来生产经营、增收致富。农民对经济信息的需求比城市居民更多。
我可以介绍浙江的“四个一点”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即:政府出一点:由政府统一出台促进农村宽带发展的奖励政策;村里补一点:村集体制订实施相应补贴方案;两电贴一点:电信运营商通过产业链协作方式联合电脑供应商以农民普遍能接受的优惠价格为其提供“宽带+电脑”打包服务;农民掏一点:农民再支付少量费用。
同时,政府部门鼓励大学生到村镇担任“信息化村官”,与电信合作共建农村信息化培训基地,促进互联网由“村村通”向“村村会”、“村村用”的提升。
“四个一点”模式在湖州、嘉兴等地推广后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少行政村建成了宽带入户率达40%以上的信息化村,互联网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工具。如嘉兴王店镇八联村是当地有名的水果特色村,现在该村种植大户纷纷通过网络发布产品信息、进行网上销售,平均增收20%。
从长远来看,要推动农村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开展,政府应从输血转向造血,推动建立起政府、企业与农民共建共享、市场运作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营机制。
记者:目前信息化的部门特征明显。百姓办某项事务却需要找多个部门,您认为这方面怎么整合才能真正达到便民的目的?
张新建:突破“信息孤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在各个层面、环节的协作。
我认为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可以先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由国家有关部委统筹信息化规划,建立适用的规范和标准,以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网上数据交换。第二,统一数据平台和集成标准,建立数据库信息共享机制。第三,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统筹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
尽管信息化整合之路任重道远,但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将有效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链接:张新建:全面规范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总经理张新建建议,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远程冗灾备份中心。冗灾备份中心是配备了各种资源以在灾难发生时接替数据处理中心运行的计算机处理中心,以便于当发生灾难时能快速有效地还原系统,将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如建立信息安全危机预警通报中心。新的安全危机预警中心能快速灵敏的捕获正在或将要发生的安全危机,并及时对外发布信息。能全面有效地帮助用户检测当前网络中存在的危险信号。
全面规范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应急响应作为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直接关系到对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和效率。因此,需要从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组织机构与职责以及应急保障、演练、预警、响应、救援等内容进一步规范、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尤其要高度重视基础信息网络,当然包括电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应急处理工作。同时要加强预案演练的监督管理,提高应急处理和灾害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化解信息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