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富士康:世界顶尖企业深圳起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17:11 深圳特区报
从刚来深圳时的一个来料加工小厂发展成为世界顶尖企业只用了近20年的时间
本报记者 韩少俊 通讯员 廖名安 全球员工超过60万人,深圳基地员工37万人。总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大陆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总销售收入的一半。 从1996年的25亿元为基点,富士康又开始腾飞,异乎寻常地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10年,颠覆了企业扩张的“天花板”理论。 它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厂商并连续8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强排行榜从2002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陆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自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2003年起,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强,2005年跻身全球500强。 它,就是总部设在深圳的富士康科技集团。 从刚来深圳的一个来料加工小厂,到世界顶尖企业,富士康只用近20年的时间。专家认为,富士康的成功,是与深圳这块创业热土的支持、抓住国际机遇以及独特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理念等等因素密不可分。 富士康独创CMMS模式 1974年,郭台铭与几位朋友合办“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承接来自外国的塑料零件订单,注册资本只有7.5万元,用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开发完成计算机连接器。 1988年,鸿海在深圳西乡开办了仅有百十个人的工厂,这家名叫“富士康海洋精密计算机插件厂”的企业,是富士康集团的第一个制造“根据地”,也是今天名扬世界的富士康科技集团的起点。 如果从富士康的业务领域来看,除计算机连接器外,富士康都是后来者。例如,1995年富士康进入计算机机壳业务,1996年进入“准系统”业务,1999年底进入数码产品连锁经营业务,2000年进入手机业务,2001年进入笔记本计算机业务,2005年进入汽车电子零组件业务和数字内容业务,2006年进入数码相机业务。从1996年起每年以超过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终成企业巨无霸。 专家认为,在产品的认知和敏感度方面,富士康无疑具有超乎寻常的理解力和对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富士康顺势而为,充分发挥祖国大陆的资源和优势,引领了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潮流。只有在祖国大陆幅员辽阔、劳动力资源丰沛的条件下,才能成就富士康这样的企业。 其次是对制造业的深刻理解。富士康独创的CMMS模式,是对制造业的独到诠释,包含了对制造业出神入化的智慧结晶。正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富士康才能从小小的连接器开始,倾力打造出最基础的模具竞争力,一步步厚积薄发,一举攻占6C产业高地。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