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姜奇平:创意产业进入国际分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 04:10  第一财经日报

  创意产业进入国际分工

  姜奇平

  有些中国字,稍加排列组合,就会花腐朽为神奇。例如当年齐白石的邻居,把他贴在茅厕中的“不可随处小便”,拿剪刀一剪,重新拼成“小处不可随便”,就从如厕告诫,成了修身名言。在当下各种错别字写法中,错得最有创意的一个,莫过于把“中国人民银行”,“错”成“中国人民很行”。

  中国人民最近确实很行,在本月中旬的一份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材料中,我们看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中国内地以614亿美元的成绩,成为创意产品出口的第一;高于位列第二的意大利334亿美元。

  这是UNCTAD秘书长高级专门小组为4月份发布《创意经济报告2007:评估创意经济的挑战——面向可信决策》而召开预备会准备的一份背景报告。其中有这样的数据:在创意产品出口这一项上,美国2005年是255.44亿美元,2000~2005年间增长23%;而中国相应的数字是613.60亿美元和115%。这个统计扭转了人们以往那种只有好莱坞“很行”的印象。

  按照UNCTAD的标准,创意产业可以定义为利用知识和智力资本作为首要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创造、生产和商业化的循环。它包含文化遗产、艺术(可视艺术与表演艺术)、媒体(出版印刷与视听)和功能创造(设计、创意服务与新媒体)四个层次。高科技与创意产业的结合,是当前创意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UNCTAD所说新媒体,包括数字内容、软件、视频游戏和娱乐等,是当前创意产业的高端。中国要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像印度那样进入高附加值领域,就必须高度重视高科技创意产业,在创意经济的国际大循环中谋取高端利益。

  当然细究起来,这个统计不是没有缺陷的。比如,在统计中国出口方面,没有对“欧洲设计中国制造”这种情况进行进一步区分。而不断加大创意产品出口中的“中国设计”(原创)比重,正是提高出口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在这方面,我们面临与发展制造业出口不同的问题。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在中印IT发展中,都有针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行制度设计的先例。印度发展软件业,目标市场是美国高端需求,而非国内低端应用,因此它的政策大多不是针对满足国内需求,而旨在提升国内供给。我国也不妨在发展创意产品出口时,进行区别对待,例如视听节目服务的“国有”政策主要是针对国内需求的,如果我们有“两个市场”和国际大循环概念的话,就应该也可以鼓励以民营为主、面向出口的视听节目服务业的特殊发展政策。举一反三,整个IT创意产业或数字文化产业,不是不可以面向提高国际竞争力,鼓励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产品出口,就像当年鼓励乡镇企业出口制造产品一样。

  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中,在创意产业领域,目前出现了类似中美分工类似的中法分工、中欧分工的迹象,以中国和欧洲共同重视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加强合作,将带来新的机会。战略机遇,稍纵即逝,明智的选择,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姜奇平 数字化产业研究专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