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分析:中国行业软件涉过生死线(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3:46 计世网
利润率不高,也成为很多行业应用软件企业的隐痛。IBM、Oracle等国外软件自己并不做行业软件,而是把行业市场开放给合作伙伴去做,他们看中的是国内的中间件等标准化软件产品市场,而不是行业软件市场。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应用软件企业与IBM们并没有形成正面竞争,反而形成了互惠共生的生态圈,但是,一旦IBM们也瞄准中国的行业软件市场,国内行业软件企业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因为它们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并不高。 在富基承接的苏宁电器和百安居这两个零售信息化的单子里,IBM都以总承包商的身份出现; HP负责其中的财务、采购等相对比较标准化的后台系统; 富基则负责门店、营运、营销、柜员等前端的系统。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每当IBM赚5块钱时,富基只能赚到一块钱,但是,“我们很高兴能够赚到这一块钱。”颜艳春说,“这时候的生态链才是健康的,我们还没有赚5块钱的能力。”也因为如此,富基不得不暂时接受由SAP、Oracle、IBM等国际公司垄断零售行业最高端客户的现状,自己图谋在区域零售市场以及更广泛的中小零售企业身上有所突破。 要市场占有率代表的客户数量,还是要高质量的客户带来的可观收入?仅中石化一个项目就给SAP带来了17亿美元的生意,难怪王兴山感慨说,国外软件企业虽然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是它们单个项目的签约额往往都要比国内软件企业高得多。 颜艳军还记得,2000年的时候富基软件一套软件卖到50万元,自己就开心得不得了,如今,一套软件在高端市场能够卖到1000万元,但是他还希望,下一个10年富基的软件能够卖到1000万美元,与国外软件一较高下。 评论 找准定位 才能接近蓝海 成为“中国的微软”、“中国的SAP”一度是很多中国软件企业的梦想。 但是,希望发展通用软件与国 外企业竞争的思路已经被证明是不现实的,金山软件的9年艰难上市路,正是中国通用软件企业艰难发展的写照。中国软件企业不仅要有做大做强的雄心,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那块能够让企业健康、持续成长的土壤。 行业软件市场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包括曾经的通用软件企业; 行业应用软件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做是目前中国软件业的主战场,乃至中国软件企业创新的主战场。 首先,行业软件市场的空间足够大。中国拥有31个省、13多亿人口,可以说中国没有小行业,只要企业能在某个行业内成为老大就能生存和发展得不错。 其次,区域的差异、行业的差异、企业大小的差异、甚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差异,中国行业软件市场远比国外市场复杂。加上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用户自身的运行模式也处在快速调整中。这决定了中国的行业应用需要大量的个性化开发,需要更快更好的本地化服务,这些正是国内企业的空间所在。 第三,目前中国的行业软件市场仍然处在充分竞争的阶段,参与竞争的主体多,充满了挑战,也蕴涵着机会。国外的行业信息化市场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健发展的阶段,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对行业软件开发的挑战更大,国内软件企业不仅能获得客户,更能提升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 惟一的问题是,在这么多行业中,企业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定位,并坚持做下去。这既是企业的定位问题,更是企业经营策略的问题。做大做强是目标,并不是方式和方法。中国的软件企业已经开始理性地思考自己的生存之道: 是越泛越好,还是越专越好?是要利润率,还是要规模?美国专注于保险行业解决方案的CSC,截至 2006年6月30日的全年营业额竟达到了146亿美元。类似的企业让我们看到,“专”与“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面。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