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徐少春:中国管理模式会形成一种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 09:15  中国经营报

  作者:谢扬林

  中国企业,也应“输出”管理

  主持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软实力”被认为是必须面临的挑战。你也谈过,复兴需要强化“软实力”,需要商业伦理,更需要中国管理模式,并认为中国管理模式有三个内涵:中国的伦理哲学;东、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中国各行业成功的管理实践。最近有什么新的感悟?

  徐少春:前段时间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全球化时代中国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简单复制国外的,还是用我们以前的管理办法?也许这两者都有所偏颇。中国还是要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我们也从各行各业中看到了那些成功的企业已经在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管理模式。包括金蝶公司,譬如如何服务顾客、如何管理员工,也都形成一套特色,这种管理模式既体现了西方的管理思想,又结合了中国本土的文化,所以我把这种模式称为成功的管理实践。

  中国管理模式到底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还在发展中。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可持续发展,除了创新与商业模式,还要形成自己管理的个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企业一定有自己优势的管理模式,如果把各行各业成功的管理实践总结出来,就会形成全球化的中国管理模式。未来,中国企业国际化也会输出管理、输出文化。

  在管理模式上,行业不同,管理模式也会不同,企业成长的阶段不同,管理模式也不一样。各种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带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个性,而不是美国的个性,因为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当中国的企业走向海外,当中国企业家将这种模式在海外复制时,中国管理模式会随着

中国经济的强大形成一种力量。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行业与成长阶段能将企业进行不同的划分。对中国管理模式来说,有没有普遍性的规律与特点?中国管理模式与中国式管理有何区别?

  徐少春:如果回归到一个核心,中国目前的转型阶段,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做出一番事业。拥有越多,被认为能力越强。这个阶段中国人对物质的追求要胜过对精神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个人主义。了解这一点,中国管理模式要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个性发展的需求,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

  第二个特点还是要讲一些约束,特别在核心流程里要讲约束,这是发挥团队整体优势的关键。中国企业要建立制度,但并不是什么制度都要建立,先把那些关键的制度建立好。比如在金蝶,管理好干部是最重要的,那就要做好干部管理,建立干部管理条例,如何赏罚干部、使用干部、提升干部、调整干部等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比如中国的城市管理,如果觉得最重要的是交通,那就先把交通理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要有适应该阶段的管理模式。

  中国式管理强调一种观念、一种概念;管理模式更强调实践,并形成了系统化。今年金蝶将公司的使命改了,其中有一条就是引领管理模式进步。一定要让中国的管理模式能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地在公司发展当中起关键性作用。

  主持人:你有一个观点,认为个性化ERP将支撑并推动“中国管理模式”。但是,有人会认为,这种说法有在商言商,生拉硬拽之嫌。从发展史看,ERP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过于强调流程、标准,谈中国管理模式未必要谈到ERP。

  徐少春:ERP本身就是管理系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也是管理模式的系统。它将企业成功的流程、成功的制度集成在系统中。譬如金蝶公司使用的协同平台,它所规定的工作流程本身就形成了管理模式,员工只有按流程工作才能协同。管理本身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敢说对公司每个细节都了解,但ERP可以积攒所有的信息,老板想看时随时可以找到,如果没有ERP,老板想知道这个信息,他要打很多的电话,找很多的人询问。ERP改变了人的决策方式,提高了决策的质量。

  恰当的资金与业务的结合要合适

  主持人:你一直倡导中国管理模式。创业14年来,金蝶的管理模式又有什么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徐少春:14年来,金蝶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公司创立到1998年是创业阶段,1999年到2007年是成长阶段,如今进入了突破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管理模式与文化。过去,许多中国企业家都有一种心态,希望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暴发户、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明星和英雄,而媒体也热衷炒作财富故事,社会表现出金钱至上、名利效应的浮躁现象;但现在,我越来越发现做企业还是要像人一样有机成长,一种健壮、健康的成长。另外,要重视制度和文化在公司中的作用,要正确引导个人的影响,打造一种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主持人:从创业到1999年那段时间,你还是一名冲锋陷阵的猛将,经常和员工说,“你们只管往前冲,不要有包袱,有我在后面给你们垫底,不要怕。”现在你更看重的是制度与文化,这种转变是怎么出现的?

  徐少春: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探索,从2000年开始,不断和外面对话,不断从外面引进一些精英,一直强化治理结构。那时也在考虑未来,公司的高管大多都是那个时候引进的,我把这个阶段叫做塑造精英文化时期。

  各种各样的精英来到金蝶,他们带来的文化与金蝶原有的文化共同形成了一种精英文化。但是现在我希望一种不是自上而下引导的激情,而是从员工身上迸发出来的激情,那么我们所需要引导的就是要制造一个氛围,制造一个环境,制造一个制度。

  主持人:“1998年IDG投资金蝶、2001和2005年相继在香港创业板和主板上市,到此次引入IBM与雷曼兄弟作为战略投资者,每一次成功的资本行动都带给金蝶发展和飞跃。”从企业家的角度,聊聊你对资本与实业的理解吧。金蝶资产负债率的底线是什么?

  徐少春:没有资本肯定不行,资本多了也不是件好事。我认为要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如果不缺钱非要拿那么多钱,那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价值。EVA(经济增加值)是个重要的指标。恰当的资金与业务的结合一定要合适,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一样。所谓适当的资金,我的理解是足够支撑运营,足够公司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维持半年、一年。应该强调资本、技术与管理,它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金蝶的负债很少,资产在负债的4倍以上,去年账上有足够的现金,公司的费用主要在人身上。一般情况下,这个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我认为2∶1是比较正常的。

  主持人:账上现金充裕,今年年中,金蝶出让了7.7%的股权,换取了IBM与雷曼兄弟的1.3亿港元投资。金蝶真的不缺钱吗?

  徐少春:我从来没有说过金蝶缺钱,而是金蝶需要一个火花。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一个火花,需要与伙伴一同合作。钱只是一个符号,关键在于核心业务能否为客户创造价值。金蝶不缺钱,上市、引进IBM的投资,都是为了战略合作,与大象共舞。

  这次是用老股权置换,钱并不入公司。我们的目的是与IBM结成全球首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希望得到想要得到的,譬如IBM的管理经验,大公司的观念、制度、体系,IBM的技术与全球化经验。

  未来管理工具就像水龙头中的水一样

  主持人:你用词多变,在你给员工的公开信中,有时,你称他们为金蝶的“知识工作者”,有时,你称他们为“亲爱的金蝶兄弟姐妹”;你会提到“蓝海战略”,也会提到“亮剑精神”这些近年来新出的名词。有人说,你是一个“善变”的人。不过,也有人认为,你是一个“坚守”的人。善变与坚守,你自己认为哪一种描述更贴切呢?

  徐少春:我觉得坚守是本质,善变是形式。善变是你看到我的表现,但是我的内在是坚定的,目标只有一个。14年来,过去我希望改变中国软件行业的格局,改变中国软件企业的劣势地位,现在,我将改变中国企业的管理视为使命,多年来,我一直在坚持。

  主持人:金蝶近年活跃程度没以前高。也许是低调,也许是企业遇到了困难,也许是在苦练内功。金蝶现在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未来十年后金蝶将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徐少春:金蝶在练内功,现在到了一个爆发的时候。未来三年,将是金蝶的下一个爆发点,而2008年将是金蝶的拐点。

  金蝶有没有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更多的企业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应当把注意力放到客户身上,而不是注重头上的光环。一个成熟的公司,受人尊敬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心理上的感受。我们很多客户高层在用金蝶的软件,他们心理的感受是怎么样。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努力改善他们的感受。金蝶已在推动企业在线服务业务,这是和IBM合作的一个重点,我相信再过两三年,中国软件特别是管理软件的方式将发生强烈的变化,管理工具就像水一样,你想什么时候打开水龙头都可以,这就是未来软件的一个方式。这就像你在互联网看新浪的新闻一样,随时随地登录使用数据管理,也不要担心突发性的电脑故障和数据丢失。

  未来的五年、十年,我希望金蝶将是亚太地区,这个行业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之一。剩下的也就是两三家,而金蝶是最大的一家。

  主持人:1993年创办金蝶,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1995年,你编完最后一道程序,从此再也不编辑程序了,转向了人的管理。“五子登科”(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妻子/夫子)曾是你激励人的一种方式。谈谈目前你对“激励”的思考吧。

  徐少春:企业在快速成长阶段,如何去激励员工,需要共享发展成果,让员工有向前冲的动力,金蝶上市就是这样的例子。同时,也还需要精神与文化的动力。“五子登科”的激励还要继续。此外,还要建立好后备干部队伍,就是关注员工和干部的职业发展,我把这一点看得非常重要,职业发展比什么都重要。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大家都渴望成功,渴望有所作为,所以把职业发展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子。要为空降兵创造一种环境,职业发展上还是要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

  主持人: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通常在其营业规模非常大时会遇到管理变革的坎儿。而金蝶目前规模不算特别大。而你在今年年中的时候变革金蝶管理模式,提倡“大家文化”,是否会早行了一步?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

  徐少春:大家文化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强调员工自己当家做主,鼓励每一位员工发挥自身创新的作用,自己当家做主;另一个含义是公司不能靠人治,而是靠制度。就营业额而言,软件行业与制造业是不同的,坦率地说,100%的软件、服务达到现在这个规模是很不容易的。要继续突破性地发展,企业文化、员工作用在未来发展阶段会起到最重要的角色。

  主持人: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创业的IT企业家相比,近年创业的IT企业IPO创造了一批批年轻的、比你们财富更多的富豪。对过去的IT时代和现在的IT时代,你有什么观点?

  徐少春: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社会、工作、生活当中,它已经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就是说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思考,IT业怎么去创新?怎么更有价值?比方说管理软件,我认为未来它更多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去创造新的价值,我认为这是管理软件未来的趋势。

  八卦老板

  你的血型?

  O型。

  最喜欢的颜色?

  过去是蓝色,现在喜欢绚丽多彩的颜色。

  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罗曼·罗兰的话: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这团火迸射出来。

  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

  每一个阶段都不一样。对人生来说,可能还是小的时候看的书。

  你放松压力的方式有哪些?

  运动。譬如爬山、

高尔夫等户外运动,还到海边游泳。

  除了工作、户外运动,目前还对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

  与企业家交流,我现在对艺术也比较感兴趣,绘画、油画、音乐等。

  退休之后打算做什么?

  运动、旅游、讲学。

  与外界沟通时最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

  有共鸣的时候是最满意的,没有共鸣的时候是比较枯燥的。

  与员工有效沟通的关键什么?

  有效沟通的关键是激励,让他找到自信。

  主持人的话

  平淡徐少春

  这曾经是一个激情的人,感性且追求突变;但是现在,他正在学习宽容与平和,力戒因情绪激动而无法深入事情的本质。在他年轻时有了白发后,为给人留下好印象,就将头发染黑了,但是现在,他不再掩饰,任凭本色。就像他常说的人生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徐少春在变,如今已不太愿意接受记者采访,媒体喜欢光艳、激情的新鲜事物,但他本身已不具备,也没那个兴趣了。他更愿意的是少说多做,宁愿多花一些时间去跑客户,多跟一线员工交流。金蝶也在变,过去强调精英文化,现在切忌强调引导英雄主义。徐少春开始认识到,中国企业要强大,很大程度还是要制定一种制度和文化的力量。今年初,他主动把CEO的职位让了出来。自己只出任主席兼首席架构师,分管研发、公共关系、投资与基建。

  半年后,他与员工们喝着啤酒和红酒,并宣布,金蝶将进入“大家文化”时代。对员工,他以“平等的兄弟姐妹”相称,他说,“大家可以叫我Robert,也可以叫我少春、少春兄、或少春弟”,“在金蝶大家庭里,谁是家长?不是Robert,不是Brett(何经华),不是管理层,而是我们的客户”。他告诉员工们,客户是他们的母亲,而制度则是他们的父亲,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

  一直以来,徐少春在不断地变革着金蝶,从一家私营企业变革为良好公司治理的公众公司;从直销为主的商业模式变革为以分销为主体的平台;这一次,他要彻底变革公司的文化,让员工的潜能成为推进金蝶成长的动力源。从理念上,他相信,一个企业家的人生最高境界是要对许多人和事尊重其个性和客观存在,这样才能将各方人才和资源整合,为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

  这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对自己发起的革命,在徐少春看来,转型中最大的不适应是他本人。以前一呼百应,现在难免有些孤独。为了让自己不孤独,他也开始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跟其他企业家在一起。

  平和的徐少春喜欢打高尔夫,喜欢打篮球,家里养了条狗,院里的小池养了鱼,一拍手掌,鱼就会游来;他喜欢躺在洒满阳光的玻璃窗下的躺椅上看书,最近几年,开始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籍。生活如此多姿与健康,是因为他相信,管理和引领一个企业就像驾驶一条船,在大海之中,方向盘要把握好,很多时候取决的是自己的心态和性格。

  “刚出道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很急。”他说,“当你经历了许多困难、挫折成长了之后就会变得成熟,成熟之中还需要坚定,坚定的信念会更加强,更加自信。”

  徐少春变得平和,平和的徐少春都快被媒体遗忘了,然而这些年,金蝶的公司治理、技术与产品却在悄然成熟。这让我想起了5年前那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大反思,而这些年,当深圳不再成为全国追逐的热点,当一切喧嚣走向平淡,制度与文化已然开始成为这座城市中企业的主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起百年大业的基石。

  譬如华为,譬如万科,如果金蝶转型成功,那么,还有金蝶。

  徐少春简历:

  金蝶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任首席架构师。

  1983年毕业于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后师从会计理论学家杨纪琬教授,获硕士。

  1991年创办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与外商合资创立深圳金蝶。

  2001年,金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4年后转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

  徐少春崇尚管理文化,是中欧工商学院早期的EMBA。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