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文: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莫玮司长致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0:23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莫玮司长致辞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莫玮司长

  新浪科技讯 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将在12月7-8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融合趋势与产业结构调整,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主要包括信息产业部、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权威咨询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资深人士, 中外知名IT企业及行业高层人士,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士,中外媒体代表参会。

  以下为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莫玮司长致辞。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2007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隆重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对本次年会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2007年注定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十七 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命题,这一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要求信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角度,谈谈自己对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一点体会。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十五大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明确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再到十七 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可以看出,对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逐步深化。作为一个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艰巨任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首先,信息化自身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必须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道路。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当人类社会迈向21世纪的时候,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继蒸汽技术和电力技术之后,又一项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刻影响的通用性技术。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高带动性、高倍增性和高创新性特征,本身就决定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本身就是与传统技术融合的过程,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过程,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有创造力。当前,发达国家在已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加快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面对这一形势,我国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的传统发展路径,在实现工业化之后再全面推进信息化,而要抓住信息化发展的难得机遇,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客观上要求必须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道路。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走的是粗放式道路,使得我国工业化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约束。以大量的资本、土地、

能源、矿产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代价维持的传统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极限。这迫切需要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信息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提高传统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三,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日趋成熟。

  近年来,国家从中国信息化建设重大而紧迫的需求出发,不断加强对信息化的规范和引导,中国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了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信息网络规模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已突破1.4亿;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效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入,网络信息资源快速增长,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成就显著;信息技术应用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日益深入,效果不断显现。从整体上看,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具备了与工业化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和更广范围相互促进的条件,迈入了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二、加快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党的十七 大报告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信息化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一个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信息产业是推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网络,加快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适用的信息技术装备和软件,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强大的信息产业,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2007年是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信息产业在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战略转型等各个方面取得新进展,但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要求来看,仍面临着更艰巨的历史任务。

  (一)突破核心基础产业发展,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化发展的关键

  核心基础产业是指集成电路、软件、元器件、电子专用材料和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等基础行业领域,这些领域技术难度、投资强度大、附加值高,现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核心基础产业薄弱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软肋”,也直接影响到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从集成电路产业来看,集成电路是现代工业的“粮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将是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当前,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高速成长期,2006年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6亿元,拟建和在建的投资总额已超过250亿美元。但整体上看,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较小,核心产品主要依赖进口,2006年进口额高达1054亿美元;IC设计业未进入主流应用市场;芯片生产以外资代工为主。为此,“十一五”期间,围绕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要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积极发展集成器件制造(IDM)模式,鼓励新一代芯片生产线建设,推动现有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建立植根于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从软件产业发展来看,软件是信息化的灵魂,是人类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的“粘合剂”。“十五”以来,我国软件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45.7%,嵌入式软件、中间件、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等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产业总体规模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面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战略任务,我国的软件产业要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和服务,重点支持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中间件发展,实现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从电子专用设备来看,电子专用设备产业是为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提供装备的基础性产业。但电子专用设备产业一直是信息产业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国集成电路设备自给率不足2%。“十一五”期间,要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重大装备需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用结合,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等重大技术装备,增强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表面贴装的产业化能力。

  (二)加快应用电子产业的发展,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着力点

  我国传统产业发展始终伴随着生产方式粗放、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重点支持汽车、石化、电力、机床、金融等应用电子产品和装备的发展,在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传统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当前,我国应用电子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一是要围绕节能降耗、提高产业层次的中心任务,选择关系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量大面广的信息技术装备国产化率,实现重点突破。

  二是要重点支持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加强关键信息化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信息服务业务模式创新,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作用,鼓励企业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模式、新途径。

  三是要加强产用互动,电子信息企业加强对传统行业的了解,贴近用户需求,增强协作和服务意识。传统行业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明确需求,加强与国内电子企业的合作开发。

  四是统一行业和区域信息化标准、规范,促进各行业和各区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准确可靠和持续外延。加快制订和完善共性技术标准和关键产品标准,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标准与体系,指导和规范信息技术应用。

  五是优化行业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和协作,加强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和沟通。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建设,增强对中小企业和落后行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协调发展。

  (三)构建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是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计算、通信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将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的物理空间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信息网络正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一个完善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点:

  一是要把握电信技术业务移动化、宽带化、IP化、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推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抓住网络技术升级换代的机遇,加快构建广覆盖、高可靠、多业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提高宽带接入网络覆盖率和国际通信能力。

  二是面对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需要充分挖掘现有潜力,探索建立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机制和途径,加快出台有利于技术、业务、市场等方面融合的配套政策,务实推进“三网融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三是信息服务向农村延伸,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继续组织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完善普遍服务机制。在鼓励发展新的农村用户并保障现有基本话音业务的同时,逐步推广新的电信业务。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符合市场规律、满足农村需要的通信发展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工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发展信息服务业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紧迫需要。

  一是推进电信业务向信息服务业的全面转型。推进电信业务创新,转变电信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为契机,创新业务和运营模式,完善服务产业链。推进计算机与其他信息终端的普及和应用,积极发展固定宽带多媒体和移动多媒体信息服务,促进宽带业务的发展。

  二是推进软件外包服务发展。抓住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软件出口基地建设,力争在软件服务和现代商务流程外包等方面有所突破。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围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链,带动一批软件服务外包中小企业共同成长,加快我国软件外包服务业发展。

  三是鼓励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正在成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在推进传统的出版、媒体、娱乐的数字化、网络化同时,抓住下一代互联网、IPTV、

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加快普及的机遇,通过推进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加快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都已经进入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离不开强大的信息产业支撑,同时,这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