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文:清洁新能源 医疗 消费品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19:22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清洁新能源 医疗 消费品投资
图为:清洁新能源 医疗 消费品投资(骆磊 摄)

  清科第七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于12月6日-7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推出“2007年度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排名”、“2007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等权威榜单。

  图为:清洁新能源 医疗 消费品投资(骆磊 摄)

  以下为对话全文: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今天最后一个专题。中后期投资专场二:清洁能源技术,医疗、消费品等热点行业投资。非常有幸的请到了德同中国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田立新先生作为本场讨论的主持人。

  田立新:我想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

  符绩勋:大家好我是来自寰慧投资的符绩勋,我们是2000年成立于硅谷,到现在有8年的历史,目前我们基金三期总共管理8亿美金。我们投资的领域包括互联网媒体、服务行业、软件、人才、服务行业、新能源、消费品行业,消费品是这一两年我们看的比较多的领域,我们投资一般是1000到1500万左右,项目部多我们一年大概三到五个项目。

  姚继平:大家好我是来自普凯投资管理公司的姚继平。我们目前在第三期,目前管理3亿美金的基金,主要投资的方向是成长型的,至于说投资的领域并没有一定的界限,凡是能够有成长的行业我们都会进去看,在目前来看,我们比较关注的也是在新能源、快速消费品我们也比较的注意。目前来说,我们在国内投了8个案子,包括两个

房地产的案子。我希望借助今天的讨论,我们可以把我们15年来在中国投资的经验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王刚:大家好,我是法国NATIXIS亚洲投资的创始合伙人。我们的前身是在2002年在中国设立第一个办事处,2005年在中国上海建立第二个办事处。我们非常注重成长期的投资,我们投资了7个项目,其中5个已经退出或者是部分退出,现在投资的策略引用以前一贯的策略,我们投资是1000到3000万美元的项目,我们的七个项目中到目前为止比较成功的项目包括无锡尚德、赛维,还有一些做手机设计以及消费品产业的投资。

  叶东:我叫叶东我来自青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过去6年一直做中国环境基金,早期的时候有的人可能知道,叫中国环保基金,人家听着像扫垃圾的,所以后来改叫中国环境基金。我们是定位在2001年到2002年的时候,我们成立了环保基金的第一期,2005年成立第二期,今年我们会成立第三期,定位在关于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新材料、新能源,所有的清洁技术领域,主要是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以及减少污染的所有行业的企业。

  章苏阳:大家好,我是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的章苏阳我们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医疗、清洁能源技术和消费品领域讨论,我们在这方面也有投资,在消费品方面我们投了5、6个企业,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投了5、6个企业,在医疗方面我们投资了一个企业。谢谢大家。

  田立新:我们这个环节谈的是非TMT的中后期投资,其实这个行业也蛮大的,我知道像章苏阳每年都参加这个会,我记得以前都是谈英特网,现在也谈非TMT了,我觉得这也是很有特点的。我想大家看中后期的非TMT行业,你觉得哪些行业是热点呢?

  符绩勋:我觉得非TMT领域对我来说有两大块,一块是新能源,另外一块是消费品。我觉得经济增长里面肯定需要能源支撑,中国的增长本身有某一些能源是能够对他有一个直接影响的。在能源方面我们看到除了之前说到的光能以外,还有风能,现在风能发展的力度非常大,中国政府的政策影响还是比较正面的。另外就是消费品,中国不断的城市化,消费能力不断的增加。现在包括我们投的一茶一座,就是餐饮行业,我们现在也在观察服装和零售,包括一些建材行业,就是和房地产相关,但是并不是直接房地产行业,而是以消费为主的行业,这些都是我们近期关注比较多的行业。

  姚继平:我想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如果说是一个成熟期的非TMT行业里,作为一个投资基金我会注意什么呢?他既然是中期或者是成长期扩张期以后的,我不管他是什么类型的行业,我们会更多的关注,第一,他一定要有一定的规模,既然是比较成熟一点了,已经是在扩充的,所以他一定要有一定的规模。当然他的盈利的能力我想这个是更重要一点,就是几年之后你的盈利能力在哪里?假如以新能源来讲,我们要看你的技术在哪里,你是不是有比较超前的技术,或者你做一个消费品的行业,我们会关注你的商业模式,你有没有比较特殊的商业模式,而你的商业模式可以让你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会关注政府的政策,是不是鼓励这样的一个行业持续发展,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行业在发展到某一程度的时候,政策上并不允许他继续扩张我们看到很多的例子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在政策上是不是很支持这样的行业发展。还有就是大环境的成长能不能持续,你本身成长很好,但是在整个市场上会不会支持这样一个行业继续成长,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王刚: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投的7个项目中,绝大部分都是传统产业中具有相当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或者是制造业,或者是加工、服务行业,我们特别关心的成长型的企业,我们特别关心的是生意或者是业务,他有没有在技术上的壁垒。这些壁垒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投资的两个太阳能企业,现在有非常多的太阳能企业在进入,对于多少来讲,我们最关心的就是你做的太阳能的行业,无论你是做硅片还是太阳能电池,你的技术革新和人家不同点在哪里。因为只有技术不同你的效率才会更高,成本才会更低。另外你做一个服务行业,比如说我们做的手机服务公司,其实在服务业中完全有这种成分,比如说我们谈地产中介的生意有的人做的非常好,比如说上海和北京都有做的非常好的,这样你的成本会低,你的销售毛利会高。我们会非常的关心他的核心

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到最后会体现在你的毛利率,你的毛利率是不是比同行水平高,进而使你的市场份额更高,这是我们获得回报的非常重要的根据。因为你有足够强的竞争力,在未来三四年就可以获得比较大的回报。

  叶东:今天我们这样的一个环节来谈非TMT的话题,我觉得从整个会议来说,刚刚说到过去5、6年当中,看到了话题的转变,以前大部分都是互联网、软件或者是

半导体领域,这次是比较集中的谈到非TMT的话题研讨。我想这次大家把非TMT推到了前台。从去年的统计报告当中来说,IT还是占有大半壁江山。但是我们所谓的IT和国际上划分的IT概念来说有很大的出入。我们这边的IT是更广泛的IT,所以我觉得IT的概念应该放到大的产业当中,而不是完全用IT涵盖。如果我们谈到非TMT产业来说,有的像我们谈亚洲的时候讲不含日本的亚洲一样。现在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现在天下是分而据之,各占一方。中国的非TMT产业,其实这种概念也是一个新兴的产物,也不过是6、7年的历史,现在整个投资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觉得用非TMT的概念,已经不能完全的覆盖我们现在大家在座各位所从事的领域了。当然对于我们青云创业投资来说,我们做的领域就是清洁技术,当然这个概念在过去的12到18个月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觉得今年年初的时候还是大量在谈新能源、环保、节能,用很多的名字覆盖一个产业,当然在国际上用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名字叫清洁技术,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风险投资一开始并不是就定位在TMT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位在IT,实际上是因为风险投资追逐的是有爆炸发展的领域。其实只要可以提供增长性的行业就可以了。说到清洁技术领域,其实这个领域也是一个演变的过程,现在大家一提清洁技术就是新能源,清洁能源方面。实际上如果说我们回顾一点中国关于环境方面的投资,实际上并不是从这点开始起步的,最早期的起步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然后进入到节能的模式,然后进入到一个清洁技术的模式。我曾经说过,中国的清洁技术,其实和国际上的清洁技术还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最早期是从清洁的角度进入到技术的角度,技术的角度这边,就是以技术为含量的前瞻性的领域,比如说新材料、新能源,包括一些设备制造,一些专有的技术,所以在这个领域上来说。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混淆的阶段,我想这个混淆将会慢慢的清晰。其实现在我们环保领域将会有很多的机会,无论是废水处理还是垃圾发电,还有节能,因为不同产业、不同的领域,节能有着巨大的范围,无论是从工厂、办公室还是家居的角度,节能都代表了各个层面,各种细节。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无论是钢铁产业、通讯产业,还是其他的制造业,以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比如说今天我们说的照明,水泥。比如说玻璃,比如说整个空调系统都是节能的产业。另外一个领域就是从今年开始变成了巨大的领域。就是减排领域。减排这块大家谈到的清洁发展机制,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从今年年初开始,已经超过美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这个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的元凶,如果将来有碳交易市场在中国出现的话,这代表着无限的商机,另外还有新材料领域,包括生态农业的领域,都代表着很多的机会。

  章苏阳:刚刚几位谈的观点我都基本上持相同的想法,我想再补充一下,实际上我们有一些投资,发达国家在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当中,比如说我们投的如家,如果现在在美国投的金星酒店谁都认为是傻瓜。而当时在03年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领域一定可以形成一个东西,因为其他的国家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在这个地方其实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可以做一个研究。从这个里面吸取一些我们可以投的一些方向性的东西。

  田立新:我觉得各位说的非常好,我看到今天大会的主题是跨越投资拐点。各位嘉宾讲的非常的具体,有叫清洁能源也好,太阳能也好,酒店连锁也好,快速消费品也好,都是我们投资比较感兴趣的方向。我觉得从我们德同资本来说,我觉得在发展过程当中来说,机会都是阶段性的,今天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具体的灵感都是从企业家来的。我觉得这些方面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觉得这个互动的过程更多是要和企业家,在座的某些方面的专家也一个共性,我觉得今天的会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说到这一点,因为我们的主题是非TMT的中后期。刚刚诸位讲了非TMT的领域的热点。下一步我估计大家也注意到,尤其是早期的融资朋友经常来找我们,我们说这个案子太小,很多事情做不了。我想各位很多都是从VC过来的,但是现在的确有一种VCPE化的趋势。我想各位聊聊对这方面的做法,我想对诸位如果想要融资的话,也会有一些帮助。

  符绩勋:首先我们寰慧投资定位的本身就是中晚期的定位,我们看的大部分的项目都是以中晚期为主的。当然我本身在德丰杰的时候也看过一些早期的项目。提到VCPE的化事情,我觉得最早我们寰慧投资在看领域的时候,我们从美国的企业再看互联网、媒体、服务行业的时候,我们个人也好,作为一个团队也好,我们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把握,有一定的了解,承受的风险相对比较高,所以能够偏早一些。对我来说,我在看一些新领域的时候,我想很多在座的VC朋友在看新领域的时候都会考虑到风险的把握,在这个过程中稍微偏晚期的项目在风险控制方面要更好一些。当认识、了解这个领域或者是行业的时候,他会朝向早期的项目去看,当中有很多的问题,包括人的问题,包括盈利模式,包括整个进入门槛技术的考虑,这些种种的问题会卡在VCPE化的过程中。

  姚继平: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数据上来看,在2003年的时候,VC占私募股权投资的百分比是28%,当然还有其他的不同方式投资。到2006年的时候,风险投资这块的比例降到了20%,也就是说纯粹投早期的,或者是仅持有一个想法的公司的比例会下降,我们认为这个比例还会继续的下降。现在的投资基金能承受的风险的能力在哪里?投资风险基金因为有一个爆发力,所以他的获利是非常可观的,现在经过慢慢的演变,经过各种失败的教训,在目前来说。所有的基金因为有了太多的竞争以后,你的获利率在一直的下降,企业要求的估值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承受失败的比率会下降,那么你也会非常谨慎的挑选早期项目投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的VC和PE的区分点已经不太明显了。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的话,风险投资还是会在于如何评估风险对于我本身这个基金能够承受的能力在哪里来断定我会去投资一个早期的项目,还是说一个成长型或者已经获利的项目。另外中国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提升,吸收技术的能力,如果可以不断的赶上世界水平的话,VC还有着非常大的获利空间。我觉得在过两三年之后,在技术方面,在很多的创新方面,我们有更多的企业家有不同的成长,也许VC可以开始独领风骚。

  王刚:我觉得VCPE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迅猛成长的经济环境下,产生了非常多成长性非常高的传统行业。这样的现象在发达国家是并不多见的,PE在发达国家其实是比较少的,他的总投资量是比较少的。如果从一个VC的角度来说,他投10个项目产出率只有有两个,而PE他的成功率是7、8成,更重要的是他的回报率都是若干倍的回报。所以从平衡经济回报的角度来说,同样的回报类似于早期风险投资的回报,在PE这个成长期的投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回报,但是相对的风险,持有的期限会更短,风险更小。所以很多VC进入到PE行业中来进行PE类型的投资。但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个人的看法是PE行业正在成熟。这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价值的回归,价值逐渐上升到一个合理理性的水平,使得投资者在04到06年获得比较高的回报在逐渐的降低。

  第二,企业家对投资者选择的标准除了钱之外还要有很多附加值的要求,这个今天上午已经讨论过,从长远来讲,专注型基金会出现,可能有的会专门关注新能源的基金,有的是专门关注医疗行业,这个在中国的未来还是会继续的出现。

  叶东:我觉得谈到单纯VCPE化,其实是还要做一些补充的,现在PE也有一部分是VC化,也有一些公司以前是做PE的,现在也成立了VC的团队。我觉得VC和PE是一种互化,因为本来VC和PE之间就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线来区别。因为他都是一种股权投资,当然PE侧重更后期一些,风险也更少一些。这一块,我觉得跳出大家谈的话题,从中国风险投资的历史来看恩,欧洲和美国有几十年的风险投资历史,我觉得这种界限的模式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中国突然成为PE和VC的第二大市场,大量的LP进入中国,所以在刚开始有定像跑马拉松一样,如果我们用50年的时间来看的话,中国还仅仅是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我们大家都可以慢慢的找到自己的跑道,慢慢大家就会根据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的经验以及对于投资的判断慢慢的整合自己的资源。然后定位在自己一个最舒服的领域,我想假以时日这个事情会慢慢的越来越清晰。

  还有一个角度我觉得VC的PE化,并不是VC的问题。是由中国的情况造成的。分析欧洲VC投资的案子在盈利和没盈利阶段,以及中国VC的两个阶段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欧洲大部分VC投资的是根本没有盈利,没有利润,没有营业额的公司。但是在中国,这就代表着极大的风险,他的创业环境有非常大的不同。从VC的角度他并没有太多的案源去投资这样的案子。因为如果从硅谷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技术都是一些应用型的技术,应用型的技术就很容易赚钱,所以他并没有做多久就开始赚钱了,而在美国的话,这种技术可能要研发5到10年才有可能盈利,特别是在生物科技生命科学这样的领域,中国没有这样的一个案源的基础,所以从VC的角度也很难找到案子。相对于这个案子的第二点来说,因为互联网造就了很多的数字英雄、富豪。很多人在没有盈利的时候,他不想把公司交给VC,这也迫使VC向中后期发展,我觉得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可能在5年以后,甚至3年以后就会慢慢有所缓解。

  章苏阳:这都是钱多惹的祸,05年的时候,3亿左右就是挺大的了,而现在风险投资要融的话,基本上都要5亿以上,都是翻倍了。钱在很多的情况下,虽然说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但是总体上来说,你钱目前增加的数量,比你真正符合投资条件的公司增长的快的多这样的话,他的供求关系一定发生很大的变化,你肯定的话,这个公司的价值也会上涨。这样的话,你需要大量的钱堆出来。这样的话,再加上原来做PE的,也逐步向这个领域走。这样一弄,再加上人都喜欢懒,他最好一年干一个项目,如果八亿上去以后马上可以做到三倍,我也干。所以加上种种的原因,大致了现在搞不清楚了,现在所有的大项目,因为大家觉得风险小,一年就出来了,我觉得大家很浮躁,像在01、02年的时候,大家觉得也没有现在那样发出那么多特别感慨的话。而现在却有了很多感慨,觉得什么什么难了。我觉得这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还是一种浮躁的情况,这里面包括了什么呢?比如说明年资本市场如何,大家谁也不知道,很多的疑问搀杂在一起,导致大家很复杂。我觉得这是VCPE化非常大的原因。

  田立新:我觉得8年前基金上亿的都很少。投一个500万我都非常的害怕了。现在的钱非常的多,我想台上的钱加起来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了,的确钱多是一方面,另外还有好的企业比较成熟的企业愿意跟我们打交道的也越来越多了,如果说三五年前你说你是做投资的,人家大家都不理解,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对VC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我觉得对我们投资人来说,有非常好的回报机会我们就会进入。德同资本这边最大的项目4000万美金,最小的项目40万美金,我们是PE也好,我们说VC也好,都很难说的清了。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永远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导致了早期变晚期,晚期变早期,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呢?

  提问:我是来自江苏省的一家民营创业投资的,我想清高一下青云创业投资的叶总,你刚刚说到的清洁技术中我也非常的感兴趣,现在是通过引入西方的技术在国内使用,然后减排二氧化碳,然后再把减排的量拿到世界上出售。现在英国好象只有一家公司在做这样的时。能不能介绍一下CDM机制呢?

  叶东:CDM是最近开始热的一个题目,实际上2006年的时候他已经实际生效,CDM整个的机制是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各国在减排的GHG做的努力的具体的商业方式,因为如果让大家单纯的减排因为没有商业模式,所以大家不会减排,在这样的机制状态下,允许你减低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拿到市场上像实物一样的出售。因为有了商业的模式,所以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市场。总的来说他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2012年之前,发达国家承担减排的义务,这是以1990年的标准减低10%的标准来说的。这是每个发达国家中面临的非常残酷的问题。CDM当中有一个东西就相当于粮票,他要到中国来买粮票然后才可以买粮食。而到2012年以后,中国也要承担减排的责任了。如果你不充分利用现在到2012年之前有利的形势,包括从技术的转移,资金的利用,可能中国现在赚的钱,在将来都会赔回去。我觉得首先要找到一些减排的项目,减排的项目需要详细的认证,你刚刚说到英国的一家公司,昨天我们就在谈这个问题,他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专家,但是他并不是唯一的,现在有很多的人在做,现在所有的风险投资都可以从事这样的领域。

  提问:我想问一个生物医药方面的问题,中国现在强调做新药,而新药确实很难做,从生物医药的这个角度来说,我不知道是不是你们比较感兴趣的呢?你们都是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你们怎么看?

  章苏阳:我们在医药方面我们投了5、6个企业,但是没有做生物药的,因为他的要求非常高,国内现在出的大量的干扰素那些东西,实际上从国际上的严格标准来说,他很难认同,因为批和批之间的差别很大。而且你要研究一个药的话,除非你侵别人的权,否则的话你要非常长的时间。现在谁也不太愿意在一个基础还不是很强的地方,花至少7、8年以上的时间搞一个生物药,这是大部分VC为什么不在中国做这块的根本原因。而在国内,大概有两三家是做这方面投资的。但是从他们多少年前投到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很少是已经出来了。因为这个比例太小,等的时间太长,而且这个领域和其他领域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他的人才不一样,做生物领域的人基本上是以专家为主的,是和IT以及非TMT不一样的,其实他们和做芯片的团队有点像,他基本上都是专家。这个领域风险太大了,所有的投资医药当中,生物药的投资风险是最大的。所以我觉得投资生物药的风险投资是很少的,而你可以找政府投资,他们更多是以支持的方式来给你一些钱,但是这些钱可能你也是不够的,除非你的觉悟非常高。

  田立新:生物医药太专了,我觉得更广泛一点,对大家帮助更大,在某些更特殊的行业也来找过我们,像纳米的都来找我们,我们会找国外的一些合作伙伴来做,但是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我们这边的技术他们也不了解,两边还有时差,我觉得现在的创业者从国外回来,光拿一种好的技术,你要想到现实的情况。我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提问:各位先生、女士们好。我想先分享一些我的背景和经验。就是东欧的PV、VC经验,其实我很同意叶东先生所说的话,也就是你要确定这个行业,这个公司有发展前途,因为在东欧其实有好几个行业人家都觉得很有信心,不管你投资多少都会赚钱,所以评估变得没有那么重要。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还记得98年的时候,俄罗斯大金融危机的时候,曾经有企业家有一笔钱投资到俄罗斯银行,在危机发生以前两三年去投资了,结果又失败了。那么现在VCPE化有没有前途呢?VC、PE化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这个市场呢?

  王刚:VCPE化是因为大家不理解这个市场,不懂这个市场,或者对自己的没有信心才做这个的,这个答案是完全不对的,中国的VC行业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就是从IDG那一批开始在中国投资,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做PE而没有自己的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呢?我觉得这一是个过程,并不代表未来我们永远会处于这样一个混沌的状态。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苗头,就是在PE的市场中逐渐开始成熟,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专业的基金,区域性的基金正在陆陆续续的成立,专业性的基金包括刚刚讲到叶东的环保基金,我们也看到一些其他的专注于某些领域基金正在成立,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现在为什么大家都到PE来,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的非常好的案源,他的成长性、利润性、未来退出的渠道都非常的清晰,资本总是受利益所趋使的,而且这些项目又足够大可以容纳很多的钱,我想某一个时代会带来一个平衡,大家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我们更多喜欢做制造业的,传统产业中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投资,其他的基金业会找到自己的方向,我相信每个基金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这个特色发展到一定程度情况下,都会固定成为自己认为最适合、最擅长的基金,我觉得中国正在发展的过程,不可以以发达国家的眼光来看,觉得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田立新: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企业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也是最聪明的,包括我们各位在座的投资者也绝对不亚于发达国家的投资家,我觉得这种天时地利人和,我个人认为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有起起伏伏,但是长远的曲线一定是向上的。再次感谢大家,感谢在场的嘉宾,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