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电子报:陕西错位发展 做强特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18:45 中国电子报
刘东 中国电子报记者组在陕西采访期间,不论是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领导还是主导企业领导,在谈到他们的发展战略时,都在强调错位发展,即: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强。 论规模,今年前9个月,陕西电子信息产业销售额为169亿元,还远不及全国3.45万亿元的1%;论增速,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8.8%,也远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凭借基础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错位发展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从产业结构和运行质量上看,增长后劲不容小视,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核心基础产业,其中主要包括: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壮大软件产业,推进元器件产业升级,提高电子专用材料配套能力,加快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发展等。这些领域,正是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所在和发展重点所在。 在集成电路领域,陕西将重点发展设计、设备、材料、封装及导航产品,目前,多款自主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已经量产,世界一流的芯片制造和半导体设备企业美光公司和应用材料公司已经落户西安;在软件领域,陕西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今年已经接近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半壁江山,规模已经仅次于北京、上海,西安正在全力打造国际BPO之都;在元器件领域,陕西正在以电连接器基地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电连接器科研、加工生产、出口、配套服务产业群;在材料配套领域,陕西在太阳能能源项目、LED项目、电磁屏蔽材料项目、电子浆料项目等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开始了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跨越。 当今,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终端产品加工制造的附加值越来越低,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而为终端产品配套的上游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并且掌握着产业的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说,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抢占了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的位置。但是,正如足球比赛一样,市场竞争仅靠“得势”远远不够,必须得分才能赢得比赛。因此,能否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做大做强,直接关系着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成与败、兴与衰。 我们在采访中感到,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需要跨越几道“门槛”:一是体制机制“门槛”。陕西拥有一批军工企业、国有企业,今年初由8家国有军工企业组建的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在体制上如何真正做到以利益为纽带,发挥集团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军品形成强势,民品形成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力,对于他们来讲仍然是一个考验;这些企业在推进股份制改造,推行股权激励等方面,仍然缺乏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门槛”。陕西拥有科研院所1000多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近百个,科技成果十分丰富。尽管陕西已经涌现一大批创业型民营企业,他们的产品也颇具特色和竞争力,但是,这些企业还缺乏做大做强的条件和能力。官、产、学、研、用还需进一步形成合力,创造产生大企业、大品牌的生态环境。三是产业趋同“门槛”。陕西重点发展的一些项目和产品,其他省市也在加快发展。陕西在发挥人才、技术、市场、资源优势等方面,在观念、体制、机制、管理创新等方面,还需要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力度再强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不再留下当年几个颇具影响力的家电品牌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的遗憾。 三秦大地曾经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和辉煌,如今的陕西电子信息产业,让人们寄予同样的期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