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爱普生:视创新为生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10:24 人民网-市场报
继引人注目的“2007 IT知识产权第一案”——“爱普生337调查案” 中,位于珠海的外资通用耗材生产商纳思达于10月被判终审败诉并将相关产品撤出美国市场后,不久前,纳思达又被佳能公司在日本提起的诉讼中判定侵权成立。而纳思达有关负责人近日则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委员会提出了爱普生某项于2000年申请的专利应该失效的请求并获批准。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从一开始注定是有失效的那一天,这正是其鼓励创新的使命所决定的,拥有专利越多的领先企业,也自然会有更多的专利逐步失效。因此,与纳思达将别人的专利失效视为自己的胜利相比,华为专注于自身的创新、并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受益者,才是更健康的心态。 华为坦言:华为在过去的18年里每年坚持投入销售收入的10%以上在研发上,资金投入都维持在每年70亿至80亿元以上,迄今为止,华为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华为只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和支付专利许可费的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的市场准入,并在竞争的市场上逐步求得生存。 爱普生也同样为自主创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企业在电子、电器技术方面先后把雅马哈等20多家日本企业送上了法庭;住友电工向美国Corning公司支付了2500万美元;而美国TI公司更是迫使富士通等数十家日本公司支付了数亿美元的巨额赔偿。以制造精工牌手表起家的爱普生为例,经过近10年的努力,爱普生利用石英技术,研发出了世界第一块石英电子手表,日误差率仅为±0.2秒,比音叉式手表提高了10倍。为了制造石英电子手表,爱普生突破性地开发出了多项新技术,如石英震荡元件、CMOS芯片、步进式马达,并衍生出了多项节能、精密加工技术。这些技术的积累奠定了爱普生未来发展的根基,并形成了后来的电子元器件、精密仪器两大事业部门,并成为上世纪70年代为数不多的能向外国企业收取专利费的日本企业之一。而这种注重挑战与创新的精神、注重知识产权的企业文化也在精工爱普生集团保持了下来。今天,爱普生每年申请专利数在日本企业中位居前三位。 反观纳思达,仅在去年,纳思达就在美国遭到爱普生、惠普相继提起337调查,并在日本欧洲等地相继遭到起诉,在美国的两起337调查,纳思达都以侵权成立、产品撤出美国市场而告终,如今,纳思达又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专利失效上,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 (子格)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