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网络业历史上最热闹的30大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17:57  计世网

  [计世网消息](根据<网络世界>报道) 在枯燥乏味的0和1之外,还有更为枯燥乏味的网络技术。或许只有一件事能让我们更感兴趣,那就是历史上围绕这些技术展开的热闹非常的争论。

  苹果机 vs. PC机、以太网 vs. 令牌环、外包 vs. 自营……我们从网络业的发展史上选择了30个最热闹、最有色彩的,以及至今仍悬而未决的争论主题。其实,它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有趣的一部分。

  分布式数据中心vs.集中式数据中心

  哪种方式才是管理数据中心最讲究成本效益的办法呢?

  随着企业IT项目的进展,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因此,如何最讲成本效率地管理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就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

  这段时间以来,发展趋势是在向数据中心的整合迈进。从每个数据中心自我运营的非集中式向资源整合、简化灾难恢复过程和集中式管理的转移已成为企业的大事。

  很多企业的IT部门一直在与非集中式管理模式作斗争,因为非集中式意味着必须将数据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来回搬移,意味着必须管理各种不同的备份和应用,而运营多个数据中心也会不断地提高成本。

  厂商们还发布了广域网加速产品,可以让企业把处于不同地点的各类应用服务器整合到一个地点。这么做的同时,也解放了无数从事服务器管理的IT人员,可以让他们去管理其他的IT投资项目。

  这一集中式潮流已不可逆转。很多大企业正在开始整合其分布范围广泛的数据中心。惠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去年在数据中心整合方面已做出了表率。惠普希望把企业拥有服务器的数量减少30%,而将其处理能力提高80%。

  IBM最近也宣称,要将其分布在6个地点的4000多台小型服务器转换成30台

冰箱大小的、运行Linux的主机,从而节省出2.5亿美元。

  其他公司如休斯敦的ENglobal也在改进其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ENglobal通过将六个数据中心整合成二个——一个主数据中心和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已经简化了灾难恢复过程。如今,它只需在两个地点间备份数据。

  还有一点:采用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节能电源和冷却系统的高密度计算系统会让管理集中式数据中心的概念更容易推行。

  NAS vs. SAN

  NAS专用于文件类型的数据,而SAN则专注于提高ERP、CRM和重要数据库的访问速度。

  用于文件存储的NAS和用于大数据量存储的SAN之间的争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虽然存储领域的专家们对此可能不以为然,但是NAS和SAN之间的这场战斗却似乎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NAS最初源自上世纪80年代NetWare和微软的文件服务器,目的是为客户机提供服务器文件的访问权限。NetApp首先将NAS概念转化成了商品。

  SAN则被用来分隔存储流量与其他的LAN流量,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加速交易类型的数据库、ERP和CRM系统的速度。

  咨询师Barb Goldworm在《Network World》的一篇Newsletter中写道:“将存储从服务器功能中剥离出来,把所有存储设备直接放置在光纤通道网络上,从而让服务器到存储、存储到存储的多对多连接成为可能。这种方式把传统网络的优势赋予了存储设备,比如增加了存储的可扩展性、可用性,提高了性能。”

  SAN的支持者认为,对于像数据库、ERP或CRM系统等关键业务应用来说,如果你追求系统性能,那么,SAN就是最好的。NAS会阻碍性能的提升。但如果你要对NAS用户谈论这些,那他们就会对你说,用NAS来支持关键业务应用从来都不会成为问题。

  对BlueArc NAS系统的一次最新的测试表明,其每秒作业数超过19.29万笔。

  外包 vs. 自营

  马不吃夜草不肥——但问题是,需要拿出多少业务去外包。

  外包还是不外包,这是个问题。虽然对于企业来说它还未到普及的程度,但是

  大多数大企业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会在某个时点上采用外包。根据Forrester最近的一份咨询报告,企业把基础设施管理和应用服务等IT业务外包出去,每年可节省12%到17%的成本,这意味着美国企业就是坐着不动也可以省下100亿美元。

  省钱肯定是外包的主要吸引力,不过普华永道最近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了采用外包的其他一些正在上升的原因。比如,40%多的被访企业认为,外包会改善客户关系;另有37%的被访企业认为,外包有助于他们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约有三分之一的被访企业认为,外包在帮助企业进行地域扩张,进入他们不如此就无从进入的地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该报告还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经理人希望把他们的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很多被访企业(53%)指出,他们的外包行为涉及到核心业务。”尽管IT业务依然是最主要的外包行为,大约占采用过外包企业数量的60%,但也有70%的被访企业正在考虑可能会把他们的一项或多项战略性业务外包出去。有超过半数的企业会考虑将其核心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供货外包,约三分之一的企业会外包销售和营销,另有32%的企业会外包其研发业务。

  有些功能是企业不愿意外包的,比如财务和安全应用。然而,即便在安全业务上,情况也正在发生变化。《Network World》专栏作家Andreas Antonopoulos说,在过去几年间,安全服务外包已开始受到更普遍的欢迎,很多企业正打算把从入侵检测与防火墙设备到监控访问控制列表与电子邮件安全等每项业务都外包出去。

  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企业不再想把所有业务都外包出去了,而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举例来说,虽然仍有数十亿美元金额的巨额外包合同,但是大多数的外包合同规模都不再大。TPI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去年一季度,超10亿美元的外包合同总额为96亿美元,但是到了今年的三季度,这一规模的外包合同总额却下降到了24亿美元。

  磁带存储 vs. 磁盘存储

  虽说磁盘早已确立了自己作为主要存储技术的地位,但是磁带依然在坚持着,时刻准备反攻。

  很多预言家在2000年初就曾预测,快速磁盘存储系统的兴起将是磁带存储技术终结的开始。然而,磁带存储在2003年不但庆祝了它的50周年生日,而且依然在寻求自己健康的发展。在很多企业中,磁带虽然不是首选的存储技术,但是一般说来却是企业最终存放存档数据的媒介,这是因为其成本相对低廉,又能够离线存储数据。

  “大多数二级的和所有三级的存储功能和应用,比如磁盘备份、大型数据库搬移和数据存档等,用磁带是性能最佳的。”来自Freeman研究公司的一份最新报告称。

  然而,磁带也不会因此而繁荣兴旺。Freeman的报告估计,从2005年到2006年,磁带库的收入下降了15%。

  “每兆字节磁盘的成本还在持续下降,因此,磁盘与磁带之间的价格差距也在不断缩小。”Freeman的报告说。有人甚至怀疑磁带是否真的要比磁盘便宜。

  调查显示,有21%的企业将数据备份到磁盘上,51%的企业备份到磁盘上之后还要再备份到磁带上,另有29%的企业只备份到磁带上。

  令磁带厂商更感雪上加霜的是,新的虚拟磁带系统实际上是模拟磁带库工作的磁盘系统,客户可以既保持一致性的数据管理框架,又能享有磁盘的高速度。

  FC vs. iSCSI

  虽然iSCSI在企业市场还没有取代FC(光纤通道),但它的普及度却在不断提高。

  “FC已死。”这是2000年流行的一句结论性话语。厂商们当时也开始考查新的存储协议(即IP存储),他们认为,它有可能取代当时占主导地位的FC。这种新的协议,后来演变成iSCSI协议。对以太网较为熟悉的企业更容易实施iSCSI,而不太会去实施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的FC。

  FC与iSCSI之间的这场竞争在经过了七年之后,如今已开始消歇。FC并未死去—它仍然是占支配地位的存储协议,而iSCSI的实施案例也在增长。根据IDC的预计,iSCSI的市场份额到2010年将增至21%。如今,这两种技术甚至可以在同一网络中并存。

  今天,存储业界正在考察iSCSI在万兆以太网上的运行情况,在万兆以太网上,iSCSI可带来TCP减负、远程DMA和I/O虚拟化等好处。按照Dell’Oro的估算,2006年第四季度,万兆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端口出货量将达10万个,收入达10亿美元。随着万兆以太网的增长,阻挡iSCSI前进的力量似乎已不存在。

  而另一方面,FC则有可能被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所取代。而出自思科、Brocade、NetApp、Nuova、Emulex和QLogic等公司的FCoE产品,预计会在2009年的某个时候投入商用。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导航:
·网络业历史上最热闹的30大争论
·网络业历史上最热闹的30大争论(2)
·网络业历史上最热闹的30大争论(3)
·网络业历史上最热闹的30大争论(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