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液晶面板行业洗牌 友达广电成产量状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10:27 计世网
【计世网 独家】(记者 吴挺) 有人开玩笑说,液晶面板的连续涨价,都让他们挣出开新工厂的钱来了。的确如此,友达广电最近表现火爆,在销售和盈利持续走高之后,终于抢得液晶面板产量的头牌,超过了三星和LG.Philips的产量。 这轮涨价之后,不少面板厂家都开始盈利,加上应对客户需求更为灵活多变,使用更大尺寸的面板切割宽屏面板,也让成本大幅度下降。 种种利好刺激了液晶面板的厂家,他们一改以往只拼价格战的习惯,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友达光电在厦门开设了新的面板模块组装厂,主要面对液晶电视和中大尺寸,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投产,电视每月能够达到50万片的规模,22英寸和24英寸的合并组装能够达到500万片的规模。 内地的厂家由于无法实现大尺寸面板的生产,很少涉及超过30英寸的面板,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小尺寸面板上。尤其是液晶电视面板供大于销,反而中小尺寸面板销量增长强劲,加上手持设备大规模应用,小尺寸的液晶相当吃香,内地厂家与国际上大厂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开始投资4.5代线。 内地逆潮而动 京东方就在积极筹划这个事情。新的生产线坐落在深圳,主要面对中小尺寸的生产。以目前北京的第五代线的产能来看,切割19英寸的宽屏幕成本最合算,那么4.5代线恐怕将集中在15英寸以下的切割,这里包含笔记本电脑用屏,还有大量的手持设备,前景可以预料。 自2006年的大幅度增长之后,液晶产业最近的需求实际上有些疲软。尤其是去年的价格战,让整个行业几乎奄奄一息。当时的面板厂乃至整个液晶行业都没有盈利的迹象,在上游的材料涨价以及有“预谋”地停产之后,价格迅速上升,以每个月3~5美元的速度增长,像内地的一些面板厂也开始盈利,这是相当不错的业绩。 但是自2006年后,大尺寸增长缺乏动力,虽然索尼、夏普、三星大力推动新的面板厂计划,市场动力不足却表现明显。以三星、索尼为代表的第八代线,以夏普为代表的第十代线加剧了大尺寸的竞争,从目前内地企业实力状况看,不太可能在大尺寸上一争雌雄。甚至连夏普这样的公司,也未必承受得了高昂的投资,因而夏普在继起诉奇美之后,又起诉了三星,意图扰乱这两家的布局。我们推测还继续会有起诉案,只不过时候还未到而已,另外夏普如果能打赢官司,少不了的赔偿还真能对十代线有所补贴。 这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三星、索尼和夏普的直接竞争实际上留给了我们一个空隙——小尺寸液晶的生产,因而京东方在深圳的4.5代线投资应该说是相当有预见性的。如果这个行业被蒙蔽了的话,一定是被大尺寸面板所累。 实际上,液晶面板在超过40英寸之后没有太多优势,顶多能到50英寸,大尺寸的成本令人无法接受。而且这个尺寸以上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比如LED的DLP背投,对比度和颜色饱和度要远高于液晶产品,尺寸也很小,发热较低价格也更便宜。三星上市的10万:1和50万:1的产品,液晶电视无法望其背项。在超过50英寸以上的尺寸市场中,市场应该会接受更合理的方案。 液晶未来在哪里 这次为什么能够大幅度涨价,与液晶目前独占显示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处于这个地位,液晶整个行业差点就被扫地出门。另外,背投在液晶新兴起的时候,并没有掌握好火候,被液晶踢了老窝。 但是在其他显示设备逐渐成熟之后,恐怕会有新问题出现。比如激光显示设备,虽然属于投影系,但是因为颜色和对比度优势显著,这对液晶是致命的打击。 这方面,三星和三菱在投影设备方面的投入都不小。三星积极推广LED光源显示产品,三菱的激光电视在2006年已经达到了70英寸,宣称很快上市,并且与Novalux构成联盟,这对液晶都是最大的打击。 并且,这些产品随着技术的改进,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都会大幅度降低,而对液晶面板而言则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前一段时间,液晶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与成本降低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是市场方面的考虑。几大厂家想挤兑对手,造成了液晶面板厂家的自杀式降价,这怎么可能长久呢? 大家都卯着劲儿涨价呢!我说液晶的未来还在中小尺寸,大尺寸留给其他玩家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